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8篇 |
国内免费 | 202篇 |
完全免费 | 224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271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145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192篇 |
2010年 | 192篇 |
2009年 | 189篇 |
2008年 | 191篇 |
2007年 | 180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201篇 |
2004年 | 148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57
目的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观察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作用,以及其对透析中血钠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1年7月至2002年3月期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2~65岁(43.46±21.58),透析前血BUN(20.86±4.53)mmol/L,血肌酐(1050.56±253.27)μmol/L,6人4周透析按普通钠、可调钠、普通钠、可调钠各一周方式进行,另外6人按可调钠、普通钠、可调钠、普通钠方式进行,每人每周透析两次,可调钠透析方式按东丽透析机面板上的6个钠档次进行,每50分钟下调一档,根据我中心检测,透析液钠浓度从开始的151mmol/L,至透析结束前半小时降为136mmol/L,普通钠透析组钠浓度为139mmol/L,在透析过程中观察透析低血压的症状及其频数,测定透析前透析后血钠的浓度.结果透析低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大汗淋漓、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减慢、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可调钠透析组,其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的症状和体症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透析前血压与透析中最低血压差可调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透析前、透析后血钠浓度可调钠组、普通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而并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 相似文献
3.
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临床实验室的职能就是准确、迅速、及时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检验信息和数据,因此,异常检验结果的处理及“危急值”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检验“危急值”也被称为“panic value”,即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这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8例,87条病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及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彩超共检出阳性患者74例,83条病肢。超声诊断敏感性为95.3%,准确性为97.6%;下肢深静脉各段均可形成血栓,以股静脉段患病率最高(30.9%);左下肢患病例数明显多于右下肢,左、右之比为2.4:1(P<0.001)。结论:急、慢性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各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无创、安全、准确及可重复应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在房间隔缺损封堵中的价值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在不同大小及不同性质周缘房间隔缺损封堵中的意义。方法5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经食管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或联合球囊充盈测量房缺大小后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结果20例较硬周缘房缺在超声检测房缺大小(16.8±8.8)mm后直接选择封堵器进行封堵,31例缘较软、摆动的房缺球囊充盈测量房缺伸展径(22.4±6.9)mm后选择封堵器封堵。超声所测房缺大小与所用封堵器大小、球囊实测值及球囊在X线下所测量房缺伸展径值相关良好,分别为r=0.930(P<0.01),r=0.921(P<0.001)及r=0.876(P<0.001)。剔除软缘房缺,则上述相关性更佳,分别为r=0.984(P<0.001),r=0.959(P<0.001)及r=0.948(P<0.001)。结论对于周缘较硬的房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指导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和封堵。而对于房缺缘较软者,应在球囊充盈情况下测量房缺伸展径后选择封堵器。 相似文献
6.
改进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前清洁灌肠的效果和效率,改善患者主观感受,减少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方法,评价灌肠效果(术中肠道清洁度),记录灌肠效率(灌肠所用时间、术中肠壁水肿、灌肠总次数)及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腹部疼痛、心慌气短、睡眠障碍、肛门坠迫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肠道清洁度明显提高(χ2=6.249,P<0.05),灌肠所用时间减少(χ2=9.405,P<0.01),术中肠壁水肿减轻(χ2=11.737,P<0.01),灌肠总次数减少(χ2=9.859,P<0.01);在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方面,腹部胀痛无明显差异(χ2=2.188,P>0.05),心慌气短、睡眠障碍和肛门坠迫感减轻(χ2=6.567,6.182,8.895,P均<0.05)。结论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效果较好,适用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术前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肾脏组织经相同频率(8Hz),不同声压级水平(90dB及130dB)的次声作用后,其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将雄性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实验A组(次声声压级为90dB)及实验B组(次声声压级为130dB),实验A、B组又根据次声作用时间(1,7,14,21,28和35d)各分为6个亚组,每个亚组有6只大鼠。各组大鼠每天分别在相应声压级水平的8Hz次声环境中暴露1次,每次2h。各组动物待实验结束后处死,取其左、右侧肾组织用戊二醛及锇酸固定,置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经130dB次声作用1d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略增宽,有轻度线粒体肿胀,而90dB次声作用相同时间后,未见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损伤,仅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经130dB次声作用14d后,大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等病理改变,90dB次声作用相同时间后,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增生;经130dB次声作用21d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明显被破坏,管腔内可见红细胞,肾球囊基膜出现复层化,90dB次声作用相同时间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扩大,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肾小管受压扭曲;当90dB、130dB次声分别作用28d及35d时,此时大鼠肾脏损伤程度有逐渐减轻的趋势。结论次声对大鼠多次作用后,可导致其肾脏发生直接的、广泛的、无组织特异性的损伤;当次声作用28d或更长时间后,大鼠肾脏组织各种细胞对次声的损伤作用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强度的耐力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 GLUT4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耐力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其中36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低强度运动组(EL)、高强度运动组(EH)、低强度运动加胰岛素治疗组(LI)、高强度运动加胰岛素治疗组(HI)、胰岛素治疗非运动组(DI)和非胰岛素治疗非运动组(DM).6只SD大鼠为非运动正常血糖组(CN).耐力训练采用活动平板,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共8周.运用RT-PCR法测定骨骼肌GLUT4 mRNA.结果DM组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LI组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接近CN组,并且显著高于DI组.DI组GLUT4 mRNA含量与EL、EH、HI各组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运动可以促进GLUT4 mRNA的表达,而运动强度对GLUT4 mRNA表达量无显著影响;低强度运动加胰岛素所具有最佳的GLUT4 mRNA表达水平是其它单独干预措施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9.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评估心脏停搏患者复苏后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目的观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水平对心脏停搏(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将25例CPR患者根据6个月时是否恢复意识分为两组。检测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12、24、48和72h的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分析两组在不同时间点NSE和S100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描绘两种诊断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进行分析。结果①意识未恢复组血清NSE水平在ROSC后12、48和72h,S100蛋白水平在ROSC后2、12、48和72h均明显高于意识恢复组(P均〈0.01)。②意识恢复组12h和24h的NSE水平与12h的S100蛋白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均〈0.05);而意识未恢复组各时间点的NSE水平及12、48和72h的S100蛋白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显著(P〈0.05或P〈0.01)。③血清NSE和S100蛋白两种诊断方法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P=0.000)和0.896(P=0.000),对判断CA患者CPR后能否恢复意识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S100蛋白以0.165μg/L为临界值,ROSC后2h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告率、阴性预告率及准确率最高,分别为94.4%、100.0%、100.0%、80.0%和95.5%,NSE以45.6μg/L为临界值,则以ROSC后48h各指标最满意,均达到100.0%。结论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对评价CPR后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及能否恢复意识具有诊断意义,两者联合动态观察,对严重而持续的脑损伤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选择标准和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术的选择标准和超声的方法学。方法 :室缺患者 90例 ,其中膜部 (膜周 ) 86例 ,嵴内及肌型各 2例。采用非标准左室长轴、大血管短轴及五腔心切面 ,术前测量 VSD的大小、离主动脉瓣、三尖瓣的距离以及彩色分流的宽度 ,术中指导释放封堵器。结果 :左室长轴、大血管短轴及五腔心切面二维超声测量室缺大小分别为 :(5 .2± 2 .3) mm、 (7.0± 2 .9) mm、 (7.0± 3.2 ) mm;彩色多普勒在上述切面测量的室缺分流宽度分别为 :(5 .3± 2 .0 ) mm、 (7.1± 3.4 ) mm和 (6 .3± 2 .7) mm,相同切面二维与彩色测值无显著性差异。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缺损距主动脉瓣为 :左室长轴 (2 .3± 0 .7) mm,五腔心切面 (3.0± 1.0 ) mm;大血管短轴切面所测室缺与三尖瓣的距离为 (3.3± 1.3) mm (1.5~ 7mm)。左室造影测室缺为 (7.4± 2 .9) mm ,与二维和彩色超声最大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用于选择室缺封堵术适应征、指导封堵器的释放及术中评价封堵疗效。封堵术选择标准为 :1.左室面室缺大小 2 .5~ 15 mm;右室侧为多孔时 ,右室侧最大缺损口应≥2 mm;2 .距主动脉瓣距离≥ 1mm,并无主动脉瓣脱垂 ;3.距三尖瓣距离≥ 1.5 mm,无明显的三尖瓣发育异常及中度以上的三尖瓣返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