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5篇 |
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5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88篇 |
内科学 | 54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166篇 |
预防医学 | 56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1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22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2.
CCR5,CXCR4双靶区反义RNA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构建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4双靶区反义RNA重组载体并获取重组腺病毒以用于抗HIV-1基因治疗的研究.方法:用RT-PCR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别扩增出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45′端翻译起始区653bp和636bp的cDNA片段,将其反向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质粒pAdTrack-CMV中,再与包装质粒pAdEasy-1共转染BJ5183细菌同源重组,卡那抗性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同源重组的载体用脂质体转染剂转染293细胞包装、扩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以及PCR法鉴定、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重组腺病毒.结果:成功构建了CCR5,CXCR4双靶区反义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并于293细胞中包装、扩增得到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其滴度为:7.2×1012PFU/mL.结论:CCR5,CXCR4双靶区反义RNA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为研究双靶位辅助受体反义RNA抗HIV-1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PBMC)上LFA-1和Mac-1的表达及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ADCC)和细胞毒效应的关系。方法 用微量比色法检测PBMC的ADCC指数和细胞毒指数的同时,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了PBMC表面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MAs)LFA-1和Mac-1表达。结果 30例正常人CD11、CD11b和CD18阳性PBMC百分率分别为:50.76±8.70、20.0±3.43和38.56±5.34,经检验,ADCC指数CD11a、CD11b和CD18阳性细胞率明显相关(P分别<0.001、0.01和0.05)。细胞毒指数也与之明显相关(P<0.05)。结论 CD11a、CD11b和CD18不仅可能参与细胞毒发生的过程,介导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在ADCC中,除特异性抗体的桥联作用外,可能有粘附分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单链抗体细胞内免疫抗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ScFv)细胞内免疫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 :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的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 ,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sAg单链抗体基因 ,并构建表达HBsAgScFv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HBsAgScFv,转染PA317细胞 ,将转染细胞分泌的假病毒颗粒感染 2 2 15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 ,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成功筛选出HBsAgScFv ,PCR扩增出 75 0bp的全基因 ,构建HBsAgScFv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转染PA317细胞 ,在上清中检测出含HBsAgScFv假病毒颗粒的存在 ,上清感染 2 2 15细胞后第 3、5、7、14天 ,HBsAg、HBeAg逐渐下降 ,到第 14天时HBsAg已变为阴性 ,DNA定量检测无明显变化。结论 :HBsAgScFv能成功地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表达 ,并有抑制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 (简称慢性衰竭 ,CRF)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左肾切除配合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制备肾衰模型 ,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 ,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 (Ban)、肌酐 (Scr)、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 -CP)、总胆固醇 (CHO)、甘油三酯 (TG) ,并进行肾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清开灵注射液能明显改善CRF大鼠的一般状况 ,降低血中的BuN、Scr、CHO、TG水平 ,升高CO2 -CP ,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P <0 .0 5~ 0 .0 1) ;光镜显示 ,治疗组肾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对CRF大鼠的治疗作用肯定 ,其应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8.
9.
白细胞介素-18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鼠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的转移、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受植物凝血素(PHA)和脂多糖(LPS)刺激BALB/c小鼠脾脏细胞中扩增出IL-18的cDNA,并构建表达IL-8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IL-18,转染PA317细胞,以逆转录巢式RT-PCR方法,验证细胞培养液上清分泌的假病毒颗粒中IL-18的表达,将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HBV DNA。成功克隆出580bp的小鼠IL-18全基因并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在转染PA317细胞的上清中检测出含IL-18假病毒颗粒,上清感染2.2.15细胞后第3、5、7、14天,HBsAg、HBeAg逐渐下降,到14天时HBsAg已变为阴性,对HBV DNA有明显抑制作用。IL-18能成功地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表达,并有抑制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磺酸左氧氟沙星对2.2.15细胞内HBVS区级C区的HBVRNA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PCR定量法分别检测细胞内HBVDNA、HBVS区有C区的HBVRNA含量;并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测细胞上清HBsAg、HBeAg的P/N值。结果 2.2.15细胞内HBVS区S区及C区的HBVRNA含量分别为0.4pg/ml和0.27pg/ml,细胞上清HBsAg及HBsAg及HBeAg分别为42.1和36.0。磺酸左氧氟沙星作用8天后,HBVRNA含量分别下降为0.2pg/ml和0.13pg/ml分别为85.7%有55.6%(P<0.05),用药前2.2.15细胞内HBVDNA为2.97pg/ml,用药后降至0.44pg/ml(P<0.05),抑制率为85.2%。结论 磺酸左氧氟沙星抗HBV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HBV3.5kb及2.1kbRNA的稳定性及翻译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