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线腰椎融合技术(midline lumbar fusion,MIDL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效果、安全性及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固定技术置钉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9月收治的采用MIDL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58~81岁,平均68.7±7.7岁。手术节段均为L4/5。术中均应用CBT螺钉固定技术。入钉点的选择参考上位节段的下关节突最尖端下移约5mm(a值)与峡部最窄处内移约4mm(b值)的交点,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腿痛情况,应用腰椎JOA评估患者手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所有患者出院前及术后12个月均行腰椎CT扫描。通过Rao分级标准评价置钉准确性,置钉优良率=置钉优良数/总置钉数×100%。在术后出院前CT测量螺钉的外倾角、尾倾角、a值和b值。对未突破皮质组与突破皮质组上述4个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74.3±27.9min (133~2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9.3±36.7ml(30~150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147.5±95.2ml(20~315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2.5±0.8d(2~4d)。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1±2.0个月(12~20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足下垂和血肿,有5枚CBT改为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他患者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前VAS腰痛评分4.5±1.7分,末次随访时为1.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3,P0.001);术前VAS腿痛评分5.6±1.0分,末次随访时为1.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6,P0.001);术前腰椎JOA评分15.7±2.4分,末次随访时为23.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64,P=0.000)。参考术后出院前CT进行Rao分级:0级46枚,1级4枚,2级3枚,3级6枚。置钉的优良率为84.7%(50/59),突破皮质骨的螺钉有13枚(13/59,22%),其中突破椎弓根内壁的3枚,突破椎体的10枚。未突破皮质骨组与突破皮质骨组比较分析显示螺钉外倾角有显著性差异(11.0°±3.7°vs 14.9°±3.8°,P=0.002),而尾倾角(15.0°±8.4°vs 16.9°±9.2°,P=0.502)、a值(5.6°±1.2°vs 5.7°±1.4°,P=0.687)、b值(4.1°±1.0°vs 4.4°±1.6°,P=0.459)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MIDLF技术应用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时,创伤小,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入钉点的选择参考上位节段的下关节突最尖端下移5.6~5.7mm(a值)与峡部最窄处内移4.1~4.4mm(b值)的交点,但是CBT螺钉置钉的容错率低,置钉技术要求高,置钉时螺钉外倾不要过大,角度11°为宜。  相似文献   
2.
正骨肉瘤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过去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手段只能使患者5年生存率维持在20%左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化疗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60%~70%~([1])。然而,近30年来,骨肉瘤的治疗效果没有进一步的提高,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化疗耐受的普遍发生~([2])。因此明确化疗耐受机制并寻找逆转耐受的新策略成为改善骨肉瘤预后的当务之急。自1978年被批准使用,顺铂已经广泛用于多种实体瘤如睾丸癌、卵巢癌、宫颈癌、头颈癌及肺癌等的治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为3.7%~5.1%~([1]),有0.5%~1%的患者需手术治疗~([2]),其不仅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而且会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与误工率~([3])。自Yeung提出YESS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4])和Hoogland提出TESSY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5])以来,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逐渐兴起,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并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OLIF治疗的105例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57例;年龄29~87岁,平均64岁。统计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结果105例患者共210个节段融合,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6个月。术中出血量为100~300 mL,平均90.2 mL。手术节段L1~533例,L5~S18例,L1~5联合L5~S1同时手术64例。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行CT检查,其中99例植骨融合,椎间融合率为94.3%(99/105)。共17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2%(17/105)。融合器沉降5例(4.8%)、肠梗阻3例(2.9%)、血管损伤2例(1.9%)、逆行性射精1例(1.0%)、假关节形成6例(5.7%)。5例融合器沉降均为轻度,未予特殊处理继续随访;3例肠梗阻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血管损伤均在术中修复;1例逆行性射精请泌尿外科会诊进行康复治疗后逐渐缓解;6例假关节形成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并继续随访。结论与其他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式相比,OLIF具有临床疗效良好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少的优势,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较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前,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DDD)已成为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指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老化、退化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被认为是DDD的基本病理过程,是引发患者腰痛的主要原因,因此修复IDD是治疗DDD的重点。IDD过程中伴随着炎症介质的产生、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氧化应激的发生。褪黑素作为一种吲哚类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及抗氧化作用,近年来受到研究者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褪黑素对IVD具有保护作用,对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也有一定的作用,其有望成为IDD修复的治疗药物。笔者拟对褪黑素在椎间盘退变修复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及IDD的早期药物干预和修复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腰椎退行性病变所致腰腿痛是目前老龄化社会中常见的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经典术式,且疗效确切。目前最常用的腰椎椎间融合术式包括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脊柱融合术后髋关节疼痛与脊柱-骨盆-髋关节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9年12月~2015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长节段脊柱融合固定手术(融合节段数≥4,下端固定至骶髂骨)、术前无髋部疼痛或髋臼发育不良、临床资料完整、随访2年以上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76例,根据末次随访是否有髋部疼痛分为疼痛组及对照组,其中疼痛组34例,对照组4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融合节段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是否行第二骶椎骶髂(sacral-2 alar iliac,S2AI)螺钉固定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疼痛组末次随访髋部疼痛VAS评分;在骨盆正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髋臼覆盖率、tonnis角、中心边缘角(CE角),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和记录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SS)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Cobb角、冠状位平衡(coronal vertical axis,CVA)、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Person相关性检验等方法进行两组间参数变化的比较及疼痛组髋臼覆盖率、tonnis角、CE角变化量与LL、SS、PI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疼痛组末次随访时髋部疼痛VAS评分3.9±1.4分(2~7分);两组间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髋臼覆盖率的变化、CE角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tonnis角、LL、SS、PI、CVA、SVA、Cobb角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髋臼覆盖率的变化与LL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SS、PI变化量无显著相关性,CE角、tonnis角与LL、SS、PI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脊柱融合术后髋部疼痛与髋臼覆盖率及CE角变化相关,且髋臼覆盖率变化与LL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OPC)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96只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16只、原花青素组80只,原花青素组再随机分为原花青素2,4,6,8,10mg/kg组,每组各16只。另取16只非高脂血症大鼠大鼠作为对照组。原花青素2,4,6,8,10mg/kg组每天给予相应剂量的原花青素灌胃1次,模型组、对照组每天给予与原花青素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共灌胃2周。分别检测灌胃前后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二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结果:随着原花青素浓度增加,血清TC、TG、Lp-PLA2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8mg/kg和10mg/kg剂量组中TC和TG恢复正常比例显著高于2,4,6mg/kg组(P>0.05),6,8,10mg/kg剂量组中大鼠HDL和Lp-PLA2恢复正常比例显著高于2mg/kg和4mg/kg组(P<0.05)。结论:原花青素具有降低血脂作用,且其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潜航期间核潜艇艇员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分析其可能原因.为制定潜航期间应急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便携式手持血气分析仪对潜航期间40名核潜艇艇员动脉血pH值、PaC02、TCO2、PaO2、SaO2、HCO3-、BE值进行检测。(2)观察不同时间点、年龄、战位、累计出海时间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潜航第20天PaCO,为(45.12±3.58)mrnHg,明显高于潜航前检测值(42.00+2.98)mmHg。潜航第30天PaO2、SaO2、HCO3一分别为(124.40±11.20)mmHg、(98.70±O.67)%、(27.58±1.53)mmol/L,明显高于潜航前检测值;潜航期间各时间点动脉血pH值、TCO,、BE值无明显变化。(2)18~30岁组PaO,、SaO,分别为(110.8±18.48)mmHg、(98.63±0.58)%,显著高于30~50岁组[(97.28±15.4)mmHg、(96.46土1.21)%];累计出海时间短者PaO,、SaO,分别为(111.57--+18.8)mmHg、(98.40±1.26)%,显著高于累积出海时间长者[98.004-14.58mmHg、(97.12+1.14)%]。结论核潜艇潜航期间艇员动脉某些血气指标有一定变化.应加强监测,调整干预措施,确保潜航艇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1 概述 IgA 肾病(简称IgA N)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学特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IgA N是一免疫病理诊断,是指以IgA 或以IgA 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弥漫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一些全身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以合并IgA 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及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之为继发性IgA 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