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补肾壮骨汤对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骨折(OTCF)临床的影响。[方法]以"补肾壮骨汤"为首输关键词,以"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等为次输关键词,全面搜索补肾壮骨汤对OTCF患者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一般特征,对文献资料所提取的治疗有效率、骨密度、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治疗安全性(新发骨折率)等观察指标进行Meta分析处理与分析。[结果]共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范畴,文献总样本量1 037例。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OR=4.63,95%CI[2.92,7.36],P0.000 01]、改善骨密度[MD=0.08,95%CI[0.06,0.1],P0.000 01]、降低ODI指数[MD=-2.34,95%CI[-3.49,-1.19],P0.000 01]、降低新发骨折率[OR=0.08,95%CI[0.11,0.44],P0.000 01]。[结论]与单纯椎体成形术治疗相比,补肾壮骨汤辅助椎体成形术在OTCF患者治疗中,可提升患者术后骨密度、改善胸腰椎功能障碍和降低术后新发骨折率,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背景 中医手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发表,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和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 目的 评价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者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临床试验报告标准(CONSORT)声明2010版及附加指标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 结果 共纳入81篇文献,其中2006—2014年共发表文献28篇,年平均发表3.11篇;2015—2021年共发表文献53篇,年平均发表7.57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PEDro量表总分≥7分的高质量文献仅7篇(8.6%)。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显示,高偏倚风险文献所占比例最少,低偏倚风险文献次之,大部分条目因为报告信息不全,评分偏倚风险不确定。CONSORT声明2010版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的文题和摘要、方法、结果、讨论、其他信息部分报告率不足。附加指标中采用多中心、伦理审批、干预措施质量控制、志谢报告率低。 结论 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建议今后研究者参照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CONSORT声明对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规范性报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渗湿通络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镇痛作用.方法 将95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9例患者给予薏苡仁汤加减口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4周;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腰痛宁胶囊口服,每次4~6粒,每日1次,连服4周.结果 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80.43%(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JOA积分改善明显(P<0.01),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用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观测记录,试验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渗湿通络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肯定的疗效,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储药罐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66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采用储药罐疗法,对照组采用平衡罐疗法。每3天1次,7天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4、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结果试验组从治疗第1天开始、对照组从治疗第4天开始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从治疗第1天开始,2组疼痛VAS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储药罐疗法效果优于平衡罐疗法,且起效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独活-桑寄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活性成分,并通过筛选分析阐述独活-桑寄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中药独活、桑寄生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中药数据库TCMSP、BATMAN检索出,骨质疏松症的预测靶点通过疾病靶点数据库Gene Cards检索出,将药物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利用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3.6.0整理并筛选出核心成分及有效靶点,再将有效靶点通过Omic Share云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David6.8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独活和桑寄生活性成分根据筛选条件得到核心成分共3个,分别为槲皮素、蛇床子素和补骨脂素;核心靶点24个,包括PTGS2、PTGS1、ESR1、ADRB2等;获得2 509条GO生物过程,包括对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对有机物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等; 193条分子功能,包括对酶结合、同一蛋白结合、信号受体结合等; 113条细胞组成,包括膜筏、膜微区、膜区等;获得KEGG信号通路12条,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关键通路。结论独活和桑寄生配伍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通过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捕捉技术在踝部手法量化领域应用成功的关键点。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收集30位外踝关节扭伤且无手法禁忌症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18~47岁,平均(27.76±6.14)岁;并选取1位临床经验丰富且手法操作娴熟的医师。前期试验按照运动捕捉系统预设的方案在医师双手及患者患踝表面粘贴Marker点,后期试验按照调整后的方案粘贴Marker点,然后通过数字运动捕捉镜头对医师向患者患踝施行摇拔戳手法操作过程进行动态拍摄,得到由运动捕捉系统保存、记录和描记的动态运动轨迹图。结果:前期试验得到的操作者双手及患者患踝运动轨迹繁多而杂乱,且轨迹存在中断,无法进行后续的数据的提取。后期试验得到的运动轨迹简洁且连续,并据此可提取出手法操作时间及最大位移数据。结论:Marker点的数量及位置的选择、Marker点粘贴的牢固性、相机的位置调整是运动捕捉技术在踝部手法量化领域应用成功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旋提手法是由朱立国教授在传统旋转手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创新改良而成[1]。经过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已证明旋提手法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操作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2],具有广泛推广价值。本实验尝试采用运动捕捉技术对该手法的操作过程进行动态描记,用以了解旋提手法的运动力学过程并对其运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头盔式颈椎活动仪测量颈椎活动度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以及颈椎活动度与年龄、根型颈椎病的关系.方法 甲、乙、丙3位医师分别测量A组30例年轻健康志愿者的颈椎活动度;甲医师分别测量B组30例年老健康志愿者及C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年龄45~65岁)的颈椎活动度.结果 3位医师测量的颈椎活动度各个方向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信度较好;B、C组测量数据除前屈外,其余颈椎活动方向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测量数据在前屈、右旋颈椎活动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C组颈椎活动度在各个方向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盔式颈椎活动仪测量数据准确,可重复性好;颈椎活动度与年龄及有无根型颈椎病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宣痹合剂外敷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疼痛的疗效.方法 本组门诊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93例,采用临床疼痛测定的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治疗前后患者腰痛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年龄及病程对疼痛治疗的影响.结果 宣痹合剂外敷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疼痛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0.01);31岁~50岁与51岁~...  相似文献   
10.
李远栋  王平  李嘉钰  刘广伟  冯敏山  陈永帅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2):2565-2567,后插3
目的:通过对C5/6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操作进行动态捕捉实验,对该手法的主要运动学参数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阐述该手法空间运动特征以加强其技术量化。方法:在已标定的动态捕捉场地内,2位高年资整脊手法操作医生对10位健康年轻受试者完成C5/6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应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运动学数据。结果: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扳动时间为(0. 21±0. 04) s,扳动位移为(13. 93±4. 27) mm,旋扳角度为(18. 81±3. 83)°;左右侧扳动时间、扳动位移及旋扳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左右双侧手法主要参数基本一致。结论:确定了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主要运动学参数量化的范围,双侧操作手法主要运动学参数基本相似,该手法具有"操作时间短、旋扳角度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