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活性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测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新诊断的143例非透析CKD患者及1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维生素D3水平,分析其与肾功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血FGF-23)、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的关系。结果:CKD1~5期患者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22.03±4.39)ng/ml、(20.29±4.66)ng/ml、(16.88±3.00)ng/ml、(13.71±2.99)ng/ml、(9.76±2.97)ng/ml,与对照组(25.68±4.08)ng/ml相比,各组间维生素D3水平逐渐下降(P<0.05)。维生素D3水平与血肌酐(r=-0.676)、尿素氮(r=-0.554)、血磷(r=-0.248)、钙磷乘积(r=-0.178)、PTH(r=-0.636)、FGF-23(r=-0.690)呈负相关(P<0.05),与血钙(r=0.157)、白蛋白(r=0.164)、肾小球滤过率e GFR(r=0.759)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3与e GFR呈正相关,与PTH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13.196+0.092X1-0.016X2(Y为维生素D3,X1为e GFR,X2为PTH,13.196为常数)。结论:随着CKD的进展,患者活性维生素D3缺乏日益严重,且与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旁亢及FGF-23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水通道蛋白异常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液水通道蛋白含量变化与其在肾组织中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54例经肾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分为3组,即非NS组(A组)、NS不伴水肿组(B组)、NS伴水肿组(C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尿液AQP1及AQP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患者肾组织AQP1及AQP2的表达.结果:(1)C组尿液AQP1含量为(43.078±17.923)μg,较A组的(39.189±12.448)μg及B组的(41.492±14.766)μg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45.309±16.921)μg、B组(38.621±13.187)μg尿AQP2含量显著高于A组的(30.320±9.528)μg;(2)AQP1主要表达于近端小管,C组AQP1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414±0.201)%,显著低于A组的(0.683±0.311)%及B组的(0.652±0.300)%,A、B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2主要表达于集合管,C组AQP2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823±0.002)%,显著高于A组的(0.512±0.213)%及B组的(0.665±0.228)%,A、B两组间表达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尿AQP1含量与AQP1阳性面积百分比无显著相关性;B、C两组尿AQP2含量与AQP2阳性面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尿AQP2含量能反映其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多寡,但尿AQP1含量与其在肾组织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活性维生素D3治疗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3制剂罗钙全治疗对维持性血透(MHD)患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MHD患3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6例接受罗钙全治疗(口服,2μg/次,2-3次/周)共12周,余14例作为对照组。其它治疗两组均相同。期间观察血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PWT)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血iPT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存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但两组间无差异:两组间LVDd、LVDs、LAD、IVST、PWT值均无差异,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或处于正常值高限;(2)治疗组12周后血iPTH水平和LVDd、LVDs、LAD、IVST、PW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12周后上述参数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活性D3治疗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透患的左心室肥厚,此作用与其改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透(MHD)患者对大分子物质清除作用以及对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肾内科血透室MHD患者60例,随机分为HDF组和(HP+HD)组,每组30例。检测瘦素(Lepti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计算上述各分子下降率,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对比两组间差异。结果:(HP+HD)组Leptin、IL-6及TNF-α清除率高于HDF组。治疗6个月后,(HP+HD)组患者炎症标志物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HDF组,且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优于HDF组。结论:HP+HD可以有效降低大分子物质水平,减轻炎症状态,改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糖尿病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外基质进行性聚集,基底膜增厚及肾脏的肥大。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氧代谢产物,遗传因素以及细胞因子等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而细胞因子又位于所有机制中的核心位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左室肥厚(LVH)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肾功能稳定的早期CKD患者LVH发生率及其与血压、血红蛋白(Hb)、肾功能、甲状旁腺激素(PTH)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1)LVH在CKD早期即已存在,随着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下降,左室质量指数(LVMI)逐渐增加,LVH发生率逐渐增高;(2)与非LVH组相比,LVH组收缩压(SBp)(P<0.01)、舒张压(DBp)(P<0.05)、血肌酐(Scr)(P<0.01)和血尿酸(UA)(P<0.01)水平显著增高,Hb和Ccr水平显著低下(P均<0.01);(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SBp、DBp、Scr、UA成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5,0.385,0.599,0.482;P均<0.01),而与Hb、Ccr成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1,-0.465;P均<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DBp、Hb、UA进入回归方程,所得回归方程为y=1.887x1-0.158x1 0.123x3 61.355(y=LVMI;x1=DBP;x2=UA;x3=Hb;66.169为常数).结论LVH在CKD早期即已存在,且随着肾功能减退更加明显,其发生与高血压、贫血、高尿酸血症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OGTT),检测50倒尿毒症患者胰岛素糖代谢调节作用活性,分析胰岛素拮抗与尿毒症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结果显示:(1)本组尿毒症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血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LDL—C/HD—C比值增高;(2)胰岛素拮抗组较非胰岛素拮抗组其LDL—C水平和LDL—C/HDL—C比值显著增高;(3)相关分析显示LDL—C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与胰岛素反应曲线下面积(AUCINS)成正相关;LDL—C/HD—C则与ISI、机体糖利用率(M)成负相关,而与糖反应曲线下面积(AUCG)成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拮抗及其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与尿毒症脂质代谢紊乱有关,但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检测慢性肾脏疾病 (CK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CKD 6 6例。正常对照组 2 0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 - 2水平。常规检测其他相关临床指标。分析血清IL - 2水平与肾功能、心血管病变及其他临床资料 (包括血脂、钙磷等 )的关系。结果 :(1)肾功能 3、4、5级患者血清IL - 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肾功能 2级显著升高 (均P <0 .0 5 )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CKD患者血清IL - 2水平与Scr呈显著正相关 (r=0 .4 4 5 ,P <0 .0 5 ) ,与Ccr呈显著负相关 (r =- 0 .30 1,P <0 .0 5 ) ;(2 )有心血管病变组血清IL - 2水平显著升高于无心血管病变组 (P <0 .0 0 3) ,高血清IL - 2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清IL - 2组 (P <0 .0 1) ;(3) 4 0例肾功能 2~ 5级的CKD患者血清IL - 2水平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磷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与血钙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与年龄、病程、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白蛋白无显著相关 (P >0 .0 5 ) ,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示血清IL - 2水平依次与血钙、内生肌酐清除率、甘油三酯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CKD患者血清IL - 2水平升高 ,这可能与肾功能减退时严重代谢紊乱 (包括高脂、低钙等 )引起的T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活性维生素D3 制剂罗钙全治疗对维持性血透 (MHD)患者左心室肥厚 (LVH)的影响。方法 :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MHD患者 30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16例接受罗钙全治疗 (口服 ,2 μg/次 ,2~ 3次 /周 )共 12周 ,余 14例作为对照组。其它治疗两组均相同。期间观察血甲状旁腺素 (iPTH)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Ds)、左房内径 (LAD)、室间隔厚度 (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 (PWT)变化。结果 :(1)治疗前两组血iPT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存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但两组间无差异 :两组间LVDd、LVDs、LAD、IVST、PWT值均无差异 ,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或处于正常值高限 ;(2 )治疗组 12周后血iPTH水平和LVDd、LVDs、LAD、IVST、PW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而对照组 12周后上述参数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活性维生素D3 治疗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左心室肥厚 ,此作用与其改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