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 R2)第6外显子基因多态性的方法。方法:用碘化钾法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其TNF R2包括编码196位氨基酸残基在内的第6外显子基因,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Ia Ⅲ酶切后干含溴化乙锭的35g/L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灯下直接观察TNF R2的基因型。结果:通过观察电泳条带可确定TNF R2的三种基因型,196R/R纯合子、196M/M纯合子、196M/R杂合子分别出现一、二、三条条带;江苏地区健康汉族人TNF R2第6外显子各基因型的频率为:196M/M61.6%,196R/R5.6%,196M/R32.8%;等位基因的频率为196M77.9%,196R22.1%。结论:RCR-RFLP是一种高效敏感、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的分析TNFR2基因多态性的方法,适于普通实验室开展。  相似文献   
2.
PHA与PMA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4、IFN——γ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 PHA(植物血凝素 )与 PMA(佛波醇乙酯 )对 PBMC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的刺激效果。方法 :选择健康人群 ,取外周静脉血 ,分离得到 PBMCs,分别加入 PHA+ ionomycin(离子霉素 )及 PMA+ ionomycin进行刺激并孵育 2 h、4h、6h、12 h、2 4h、48h,采用双抗体夹心 ABC-ELISA法 ,分别测定不同时相培养上清中 IL -4和 IFN-γ水平。结果 :刺激 2 h后 ,PHA组与 PMA组 IFN-γ和 IL -4水平无差别 ;刺激 4h后 ,PMA组 IFN-γ和 IL-4水平均高于 PHA组 (P<0 .0 1) ;刺激 6h后 ,PHA组 IFN-γ水平低于 PMA组 (P<0 .0 5 ) ,IL -4水平高于 PMA组 (P<0 .0 5 ) ;刺激 12 h后 ,PHA组 IFN-γ与 PMA组接近 ,两组 IL -4水平亦无差别 ;刺激 2 4h和 48h后 ,PHA组 IFN-γ和 IL-4水平均高于 PMA组 (P<0 .0 5 )。结论 :PHA和 PMA对 PBMCs不同时间的刺激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TNFβ基因多态性在SLE病人中分布特点 ,并与不同人种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 :收集江苏地区 16 8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及 6 6例SLE病人的静脉血提取DNA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 ,分析TNFβ基因的多态性。 结果 :中国汉族SLE病人与白种SLE病人TNFβ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中国汉族健康个体TNFβ 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白种健康个体 ;SLE病人TNFβ 2基因频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SLE病人 6 7 4% ,正常人 5 5 1% ,P <0 0 5 ,R =1 6 8) ;中国汉族SLE病人与白种SLE病人TNFβ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NFβ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分布具有种族差异 ,但在SLE病人分布无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 β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 收集江苏地区 16 8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的静脉血提取DNA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 ,对TNFβ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TNFβ检测到三个等位基因 ,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TNFβ 1/ 1=2 1 4 % ,TNFβ 1/ 2 =4 7% ,TNFβ 2 / 2 =31 5 % ,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统计分析显示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TNFβ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欧美白种人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TNFβ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具有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T^1762A^1764联合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相结合,检测130例乙型肝炎患者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A联合突变。结果:HBeAg( )和HBeAb( )两组患者中BCP T^1762A^1764联合突变率的不同频率分别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CHB)40.0%和85.7%,无症状携带者(Asymptomatic carrier,ASC)22.2%和65.0%,献血员为5%。BCP T^1762A^1764双点联合突变组HBV-DNA≥10^5 cps/ml检出例数81例(96.4%),非突变组HBV-DNA≥10^5 cps/ml检出例数25例(54.3%)。结论:BCP T^1762A^1764联合突变与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关,可能是CHB与ASC患者HBeAg(-)的原因之一,可促进乙肝病毒繁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HBV BCP T^1762A^1764联合突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细菌脂多糖 (LPS)对正常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表面分子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人 (n=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以 GM-CSF、IL-4联合诱生 DC,实验组在培养的第 2天加入LPS,正常对照组不加。于第 4、8天 FACS检测 DC表面分子 CD1a、CD14、CD83、CD80、HL A-DR的表达。同期检测 DC的增殖和刺激同种异体 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经 LPS刺激后 ,正常人 DC早期、晚期表面分子 CD1a、CD83、CD80表达增高 ,CD14表达降低 (P<0 .0 5 )。DC数量的增加及刺激同种异体 T细胞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GM-SF、IL-4和 L PS联合刺激能促进正常人 DC的成熟和免疫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多态性的方法。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展TNFβ第一外显子到第二外显子包含G→A突变在内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co I酶切后电泳,分析TNFβ的基因型。结果:TNFβ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TNFβ*1/1、TNFβ*1/2和TNFβ*2/2。结论:PCR-RFLP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β多态性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合普通实验室开展及大规模研究。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 (TNF)是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 ,并通过与其相应受体CD12 0a(p5 5 )或CD12 0b(p75 )结合 ,发挥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的作用 ,诱发炎症反应以及刺激某些正常细胞的生长。TNF基因与MHC基因紧密连锁 ,编码TNF的基因位于HLA B以及HLA C2位点之间的HLA Ⅲ抗原基因簇内 ,包含若干多态性位点。根据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及其在慢性炎症中的生物学效应 ,推测该基因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有关[1、2 ] 。近年来研究显示TNF及其受体具有多态性 ,这种多态性的标志是T…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FL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者骨髓 (BM)和外周血 (PB)中酪氨酸激酶受体 3的配体 (FL)的水平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常规 EL ISA法检测 16例再障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 FL、s Fas L和 IL - 2的水平。结果 :再障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 FL 水平显著升高 ,为正常对照的 2 0倍以上 (P<0 .0 1)。再障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 s Fas L、IL- 2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再障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 FL、s Fas L、IL - 2含量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