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内科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案例教学组44人,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对照组45人,传统讲授模式。统一考试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案例教学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案例教学组在课程满意度、知识掌握程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内科学案例教学模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4和IL-10在葡聚糖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嘧啶治疗组(SASV组)、结肠宁治疗组(结肠宁组),每组各10只。对各组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iseas eactivity index,DAI)及结直肠组织损伤学评分,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1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real.timePcR检测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10含量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结肠宁组大鼠的DAI及结直肠组织损伤学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与SA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组织中IL-2表达在治疗前后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P组和结肠宁组血清及肠黏膜组织IFN-γ水平较模型组下调,血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黏膜组织中仅结肠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P组和结肠宁组血清IL-4水平较模型组均上调,但只有结肠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黏膜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P组和结肠宁组血清及肠黏膜组织IL-10水平较模型组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P组和结肠宁组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10含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S)。结论:DSS造模破坏Thl/Th2在结肠中的表达平衡。结肠宁能改善DSS所致的实验性溃结大鼠模型炎症,通过上调血清和肠黏膜组织IL-10水平、下调IFN-γ水平可保持Th1/Th2细胞间平衡,从而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疑诊结核性腹膜炎患者50例,进行外周血T-SPOT.TB、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protein derivatives of tuberculin,PPD)皮试、血清结核抗体、腹水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检测,并比较4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诊断及分组标准,最终诊断TBP 24例,非结核性腹膜炎17例,无法确定者9例,外周血T-SPOT.TB、PPD皮试、血清结核抗体、腹水ADA诊断TBP的灵敏度分别是91.7%(22/24),37.5%(9/24),16.7%(4/24),36.4%(8/22);特异度分别是76.5%(13/17),70.0%(7/10),78.6%(11/14),100%(14/14);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4.6%(22/26),75.0%(9/12),57.1%(4/7),100.0%(8/8);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6.7%(13/15),31.8%(7/22),35.5%(11/31),50.0%(14/28)。T-SPOT.TB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与后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与后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T-SPOT.TB对诊断TB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对疑诊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在病程进展中可出现梗阻、瘘管形成、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克罗恩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手术时机的把握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和挑战。2014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收治1例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克罗恩病女性患者,现就其诊治过程报道如下并探讨药物、手术治疗方案及时机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病程〉6个月的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应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联合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以餐后不适综合征症状评定量表(PDSR)评定疗效,SDS抑郁自评量表诊断抑郁症.[结果]治疗12周,治疗组及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71.7%(29/42)及47.8%(20/42),治疗组SDS评分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抗抑郁药黛力新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疗效显著,是一个理想的餐后不适综合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疗。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科治疗无效的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灶主要集中在小肠(83.3%),主要病变有肠间质瘤(56.7%)、血管畸形(16.7%)、憩室出血(13.3%)等;以35~60岁人群好发(7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7:1。各种辅助检查在其诊断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阳性定位诊断率达80%,核素扫描及CT增强扫描66.7%,胶囊内镜在急性出血期阳性率可达100%。结论(1)中年人群、男性是内科治疗无效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小肠间质瘤、血管畸形、憩室出血是其可能主要病因;(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素扫描、胶囊内镜、小肠镜是目前辅助诊断中较为有效的手段;(3)外科手术探查仍是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高产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分离方法,为研究肝细胞相关实验提供细胞原材料。方法:应用悬浮缓冲液校正Nycodenz密度梯度分离液,使其浓度为11.3%(w/v),采用单层一步梯度离心法分离HSC。采用台盼蓝染色排斥法鉴定细胞活率,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HSCs纯度。结果:肝星状细胞得率每只大鼠约(4.0±0.5)×10^7个,细胞活力达到90%,细胞纯度达到95%。结论:本法简便、高产,是一种理想的分离肝星状细胞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开展内科见习课双语教学,是内科理论课双语教学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双语教学和引入病例教学结合,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各种英语熟练表达程度,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循证医学反映了当今医学的发展趋势,而临床见习是医学生由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关键阶段,在内科临床见习中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其进入下一步的临床实习甚至为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低氧易感患者无痛苦胃镜检查中采用分步给药的安全性和镇静/镇痛效果.方法 接受胃镜检查的180例患者,其中有鼾症、或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120例单双号随机入选Ⅰ组(分步给药组)和Ⅱ组(普通组),60例无鼾症、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为Ⅲ组(常规给药组),Ⅰ组采用分步给药法,Ⅲ组采用常规给药法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前的镇静/镇痛术,Ⅱ组则进行普通胃镜检查,分析2种镇静法对SBP、DBP、SpO2、HR、清醒时间、患者反应、患者对检查过程的感受以及是否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的影响,评价分步给药法在低氧易感患者无痛苦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镇静/镇痛效果.结果 Ⅰ组、Ⅲ组检查中SBP、DBP变化无明显差异(均P>0.05),Ⅰ组检查前、中SpO2的变化小于Ⅲ组(均P<0.01);Ⅰ组进镜时咽部受刺激产生的恶心咽吐、流涎、咳嗽、躁动反应多于Ⅲ组(均P<0.01),但较Ⅱ组少(均P<0.01);Ⅰ组对胃镜检查的评价与Ⅲ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Ⅱ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分步给药法是一种适用于低氧易感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有效的镇静/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