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可导致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如冠状动脉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可影响As及其并发症进程。作为机体炎症反应指标的多种生物标志物,与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关注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在CVD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阐明临床抗炎治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补体1q(C1q)的水平,探讨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75例健康人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患者按照CVD发生风险进行分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1q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1q对高血压患者CVD发生风险的预测和区分能力。结果与对照者[(172.97±21.42)μg/mL]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73±26.88)μg/mL]血清C1q水平显著升高(t=3.94,P0.001)。高血压患者中,高CVD风险患者C1q水平[(196.92±24.09)μg/mL]显著高于低CVD风险患者[(166.78±20.60)μg/mL](t=6.1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C1q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发生CVD的高风险(OR=1.064,95%CI=1.007~1.123,P=0.026)和低风险(OR=0.950, 95%CI=0.888~1.017,P=0.139)均密切相关;且对高、低风险的区分也有统计学意义(OR=1.039, 95%CI=1.048~1.237,P=0.002)。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1q水平升高,其可望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CVD发生风险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CVD)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多基因疾病。近年来,基于候选基因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发现了一系列与CVD相关的易感基因,这些易感基因能否成为CVD早期诊断的指标和预防的靶点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了解CVD相关的易感基因研究现状和问题,对更好地解释其遗传变异,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n CD64)水平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住院的AP患者样本65例,根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评分(APACHEⅡ)、Ranson评分和CT分级等分为重度急性胰腺炎组(SAP,n=45)和轻度急性胰腺炎组(MAP,n=20);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n CD64、C反应蛋白(CRP)和IL-6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 CD64对AP和SAP的诊断效能;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 CD64与CRP、IL-6、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SAP组和MAP组n CD64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SAP组高于MAP组(P0.01);n CD64鉴别AP和健康对照者的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44(95%CI:0.901~0.987,P0.01),鉴别SAP和MAP的AUCROC为0.925(95%CI:0.855~0.995,P0.01),均优于APACHEⅡ评分、CRP和IL-6。AP患者n CD64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r=0.382,P=0.002)、CRP(r=0.656,P0.01)和IL-6(r=0.265,P=0.036)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 CD64决定了14.3%APACHEⅡ评分的变化(β=0.398,P=0.002;r2=0.143);CRP决定了40.7%n CD64水平(β=0.638,P=0.000;r2=0.407)。结论 AP患者n CD64水平明显升高,并与AP的严重程度相关,是潜在的AP病情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由proBNP分解而来,其生物功能尚未完全阐明。心室细胞受到牵张刺激后首先分泌含有108个氨基酸的proBNP,proBNP通过内切酶的作用被切割为含有76个氨基酸的NTproBNP和含有32个氨基酸的BNP,并释放入血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多次单采血浆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β2-糖蛋白I/氧化低密度脂蛋白(β2-GPI/ox-LDL)复合物的水平,并分析其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易感性。方法分别检测60例连续多次单采血浆者和60例初次血浆单采者的ox-LDL、β2-GPI/ox-LDL复合物的水平,同时分析其LDL氧化易感性的变化。结果与初次血浆单采者相比,连续多次单采血浆者的血浆ox-LDL、β2-GPI/ox-LDL复合物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LDL氧化延滞时间延长、氧化速率及总氧化值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多次的血浆单采对体内ox-LDL、β2-GPI/ox-LDL复合物的水平以及LDL氧化易感性均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国内外已有针对病理妊娠中血脂异常表现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正常中晚期妊娠妇女血清脂类、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及脐带血Ox-ldl的变化.方法 选择50例正常妊娠妇女中期妊娠开始的5个不同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样,同时收集新生儿脐带血,正常非孕健康妇女20例作对照组.采用聚合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中晚孕期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较对照有明显增高;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值在孕37周较非孕状态下有显著升高;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在分娩前明显增高.新生儿脐带血中除TG与成人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TC、HDL-c、LDL-c、Lpa均偏低,但T-AOC在脐带血中水平明显偏高.结论正常妊娠中晚期血清脂质较对照组变化较大,新生儿脐带血中主要指标和成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及机制,评估ox-LDL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39例冠心病组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76例,非ACS组63例]和100例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浆ox-LDL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CS组患者和非ACS组患者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ACS:(188.01±69.88)μg/ml,非ACS:(137.88±59.74)μg/ml,对照组:(82.68±29.06)μg/ml;P均<0.001];且ACS组患者ox-LDL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患者(P<0.001)。冠状动脉多支、双支、单支病变组间ox-LDL水平不同[(183.63±79.42)μg/ml,(164.15±63.79)μg/ml和(146.97±58.40)μg/ml,P<0.05],多支高于单支(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仅与ox-LDL相关(R2=0.048,β=0.217,P=0.000)。结论冠心病患者ox-LDL水平升高,与病变程度相关,急性冠脉综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