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3种小鼠睾丸精原细胞株GC-1细胞DNA损伤模型并分析其异同。方法分别采用UVB辐照、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博来霉素(bleomycin,BLM)刺激GC-1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γ-H2AX表达及定位;免疫荧光法检测8-OHdG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p-p53和p21表达水平。结果UVB辐照和D-Gal处理后,γ-H2AX蛋白表达分别在4 h和6 h达高峰BLM刺激后,γ-H2AX蛋白表达逐渐上升且BLM浓度越高,其达到高峰时间越短。UVB辐照和BLM刺激后,胞核胞质内均有8-OHdG表达,且时间越长,核内表达越多;D-Gal处理后,8-OHdG主要表达在胞质,且在6 h达高峰。UVB辐照后,p-p53和p21蛋白表达不断上升,p21表达较滞后;D-Gal处理后,p-p53和p21表达分别在6 h和12 h达高峰;BLM刺激后,p-p53和p21蛋白表达呈同步上升趋势,BLM浓度越高,其达高峰时间越短。结论成功建立3种GC-1细胞DNA损伤模型,且D-Gal处理GC-1细胞DNA损伤较轻,而UVB辐照和BLM刺激DNA损伤较重。  相似文献   
2.
尤旭  赵海霞  杨思琪  马琼艳  张艳  杨圆  叶勇  袁丁  张长城 《中草药》2019,50(12):2915-2921
目的探究淫羊藿苷对自然衰老大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青年对照组(2月龄)、衰老模型组(16月龄)和淫羊藿苷低、高剂量组(2、6 mg/kg,16月龄),每组8只,给予普通或含药饲料饲养4个月,禁食12 h后处死大鼠。HE染色法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睾丸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DNA损伤相关蛋白γ-H2AX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睾丸组织中Nrf2及其下游相关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γ-H2AX和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p-p53和p21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淫羊藿苷能明显改善自然衰老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显著提高衰老大鼠睾丸组织SOD活力,降低MDA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淫羊藿苷能明显上调衰老大鼠睾丸组织中各级生精细胞内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中γ-H2AX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淫羊藿苷能显著上调衰老大鼠睾丸组织中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γ-H2AX、p-p53和p2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淫羊藿苷可减轻自然衰老大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其机制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气丸对衰老所致雄性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 制。方法将SPF 级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 组,分别为青年对照组(2 月龄)、衰老模型组(17 月龄)及肾气丸 低、高剂量组(0.1、0.4 g·kg-1,17 月龄),每组8 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或含药饲料持续喂养4 个月。HE 染色 法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变化并测量生精上皮厚度和生精小管直径;透射电镜观察睾丸组织紧密连接超微结构; Western Blot 法检测睾丸组织中波形蛋白(Vimentin)、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双标免疫荧光法检测睾丸支持细胞中Vimentin、 β-catenin、ZO-1 和磷酸化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p38MAPK)的表达和定位。结果HE 结果显示,肾气丸能明显改善自然衰老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提 高生精上皮厚度(P<0.05)和生精小管直径(P<0.05,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肾气丸能明显改善自然 衰老大鼠支持细胞紧密连接超微结构;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肾气丸能明显上调自然衰老大鼠睾丸组织中 Vimentin、Occludin、ZO-1 和β-catenin 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肾 气丸能明显上调衰老大鼠睾丸支持细胞Vimentin、ZO-1 和β-catenin 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支持细胞p-p38MAPK 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肾气丸可减轻自然衰老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支持细胞 p38MAPK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增龄过程中大鼠睾丸自噬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血睾屏障的影响。方法HE染色法观察6、12、18和24月龄SD♂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睾丸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ATG7和LC3Ⅱ,以及血睾屏障相关蛋白Occludin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睾丸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以及血睾屏障相关蛋白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及定位。结果HE染色观察发现,增龄过程中大鼠睾丸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生精小管萎缩,生精细胞层数减少,细胞间间隙增大,且发生部分脱落现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增龄过程中大鼠睾丸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ATG7和LC3Ⅱ,以及Occludin和β-catenin表达水平均逐渐下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增龄过程中大鼠睾丸生精小管上皮细胞中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逐渐下调,并且血睾屏障标志蛋白β-catenin表达也逐渐下降。结论增龄过程中大鼠睾丸生精功能减退,其机制与睾丸生精上皮细胞自噬水平下降,进而破坏血睾屏障的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在所有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首位,且年轻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由于要面临特有的身体、社会心理、家庭等问题,更应受到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湖南省单中心518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相关数据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期为优化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2002年1月—2018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518例年龄≤35岁的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另选同期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435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的差异。此外,将518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分布与以往在不同乳腺癌人群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518例年轻乳腺癌患者中,31~35岁年龄段占69.5%;正常BMI(18.5~<25 kg/m2)占74.5%;未生育者18.2%;3.3%有乳腺癌家族史;63.7%曾行新辅助化疗;77.0%行改良根治术;57.0%为TNM II期;53.7%无淋巴结转移;80.5%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以luminal型为主,其中luminal A型占37.6%,luminal B型占29.2%。与老年乳腺癌患者比较,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BMI患者比增高(74.5% vs. 60.9%);III~IV期比例增高(25.5% vs. 20.5%);无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明显降低(53.7% vs. 66.2%);保乳手术率及含重建手术的比例均增高(9.3% vs. 3.2%;7.5% vs. 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18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分布与笔者以往两项湖南乳腺癌整体人群研究的分子分型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均P=0.000),但与国内广东以及美国年轻乳腺癌人群研究的分子分型分布相似(均P>0.05);前者的差异估计与检测方法及分型标准的变化有关。 结论:相对于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疾病进展快,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对保乳手术与乳房重建的需求较高。因此,积极进行乳腺癌筛查,提高早期检出率仍至关重要,同时应进一步提高保乳率、不断发展乳房重建与生育保存技术。  相似文献   
6.
乙胺丁醇致手指甲紫绀、舌下溃疡及视力减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53岁。因结核性胸膜炎,于2002年4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T37.1℃,P90次/min,R20次/min;肝功能:ALT40.9U/L,AST27.2U/L。当日始予抗结核治疗,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吡嗪酰胺1.0g,1次/d口服。入院后23d检查肝功能:ALT93U/L,AST54U/L。停用利福平,吡嗪酰胺,仅用异烟肼0.3g,1次/d口服;加服肌苷片0.4g,3次/d;甘草酸二铵0.1g,3次/d;乙胺丁醇0.75g,1次/d。2天后患者手指甲出现紫绀,呈紫黑色,按压无痛感,面色、掌面红润如常,同时伴舌下大面积溃疡,有厚重舌苔,用手指轻刮,有豆腐样物刮出;同时伴有视物模糊,双眼视力由1.5下降到左0.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中药辨证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温针灸对CSA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中药辨证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灸对CSA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