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58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对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25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即AMI组;同期25例其它急腹症患者为对照,即非AMI组;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25例AMI患者根据起病时间和临床表现分为进展组和症状缓解组。分别比较AMI组和非AMI组、正常对照组,进展组和缓解组CRP和D-二聚体水平及变化。结果:AMI组患者D-二聚体较非AMI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展组AMI患者D-二聚体较症状缓解组低,但进展组升高趋势明显;进展组AMI患者CRP总体水平和缓解组无明显差异。结论:D-二聚体和CRP水平变化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mPEG-CS纳米粒作为livin基因和survivin基因的干扰RNA的载体,转染人结肠癌细胞HT-29,观察livin和survivin沉默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粒径约60nm的mPEG-CS纳米粒.利用静电吸附法,以纳米粒混悬液与基因溶液配比为3∶1的条件,构建mPEG-CS-livin shRNA纳米粒、mPEG-CS-survivin shRNA纳米粒以及mPEG-CS-(livin shRNA+surviving shRNA)纳米粒,之后,分别转染进人结肠癌HT-29细胞中.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ivin、surviv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MTT法检测livin、survivin基因表达下调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效率;利用Hoechst染色检测livin、survivin基因沉默对HT-29细胞凋亡的诱导.结果 各干扰组均能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有效抑制HT-29细胞中livin、survivin的表达.MTT和Hoechst染色结果显示,联合干扰livin和survivin基因可有效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且效果均强于单独干扰livin或survivin基因.结论 mPEG-CS纳米粒介导的livin和survivin双基因干扰能有效降低人结肠癌HT-29细胞中livin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HT-29细胞的凋亡,其效果强于单独干扰livin或survivin基因.双基因联合干扰具有协同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h2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将Bel-7402细胞与人参皂苷Rh(2200、100和50μg/mL)共同培养48 h。MTT法检测人参皂苷Rh2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细胞百分数;TUNEL技术检测其对Bel-740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el-7402细胞中Bcl-2、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h2能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流式细胞检测显示,人参皂苷Rh2能使细胞停滞于G1期;TUNEL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h2能有效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h2能上调Bel-7402细胞中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上述结果均在一定程度上呈量效关系。结论人参皂苷Rh2能抑制Bel-7402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上调Bax和下调Bcl-2。  相似文献   
4.
背景:包含普朗尼克P123的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能够有效的延长药物体内循环时间,并且能够改变紫杉醇的作用靶位.但是,这种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以及载药能力仍有待提高. 目的:观察载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普朗尼克P123/F68胶束的药剂学特性和体外抗肿瘤能力.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交联剂,普朗尼克P123/F68为载体材料,制备载疏水性药物-紫杉醇纳米胶束.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胶束形态;电位粒度分析仪测定胶束电位和粒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荧光探针法测定胶束临界胶束浓度;体外试验考察胶束的释药情况、稳定性以及抗肿瘤情况. 结果与结论:实验制备的载药胶束为圆形,粒径和电位分别在100 nm和-10 mV左右,包封率和载药量为(93.3±2.15)%和(1.82±0.04)%,临界胶束浓度为0.067 g/L.药物体外释放试验和稳定性试验显示,该载药胶束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和抗稀释能力.MTT试验结果表明,与游离药物相比,载药胶束具有更强的杀伤乳腺癌细胞MCF-7的能力.可见,载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普朗尼克P123/F68胶束具有明显的控制药物释放的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抗肿瘤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WanFangData、PubMed和EMbase(1990—2013年),收集所有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3个RCTs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2年的局部复发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而2组术后2年的远处转移率、切口感染率、腹膜炎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肠梗阻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能较好地降低患者术后2年的局部复发率和死亡率,而无法阻止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的概率,可并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长期疗效和更全面的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耳鼻喉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诊治的450例耳鼻喉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研究得出,进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术后有20例发生感染,占4.4%;7例出现呼吸道感染,占3.5%;6例出现泌尿道感染,占3.0%;5例出现消化道感染,占2.5%;还有2例为其他部位感染,占1.0%。其中男性的感染率为4.6%;女性的感染率为4.9%,两性的感染比例未见明显差异(P>0.05)。运用Logisl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后得出耳鼻喉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抗生素应用的种类(OR=0.078)、手术持续时间(OR=13.721)、住院时间(OR=14.417)以及感染出现的部位(如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等。结论对进行耳鼻喉手术患者发生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例如缩短手术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等,这样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酮康唑相关肝毒性的发生率及其中的影响因素。方法进行文献检索,用荟萃分析法分析关于酮康唑相关肝毒性的多个数据库。数据用标准化的格式集中收集。具体研究的肝毒性发生率的总体估测是通过使用DerSimonian莱尔德随机的效应模型来研究的。结果共204篇适宜的研究文章被纳入分析范围。酮康唑肝毒性的发生率是3.6%~4.2%。分析显示特定剂量和疗程亚组的组间没有任何显著差异,而年龄特定的亚组分析表明岁儿童和>60岁人群的发病率分别为1.4%(95%CI:0.5%~4.2%)和3.2%(95%CI:1.1%~8.7%)。此外,口服酮康唑超过使用说明规定的人群肝毒性的发病率较高,发生率为5.7%(95%CI:4.5%~7.2%)。结论酮康唑肝毒性是常见的,不按使用说明服用可能会增加肝损害的风险。未来确定其中的风险因素需要对精心设计的大样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9.
编辑应注重医学论文非质量信息的审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编辑加工过程中对作者单位名称著录、通信作者署名以及基金项目著录等很少关注,为提高期刊论文的编校质量,医学论文编辑应注重对论文非质量信息的审核.  相似文献   
10.
背景:采用PCR、ELISA、免疫荧光球法及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日本血吸虫的快速检测,需要数小时才能得到结果,并且对日本血吸虫有量的要求,还需配备专门人员、一定的仪器设备,故非常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验。目的:制备聚丁二炔纳米粒,并对日本血吸虫进行免疫检测。方法: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聚丁二炔纳米粒,并利用其检测日本血吸虫。结果与结论:制备的聚丁二炔纳米粒粒径均匀,分布范围窄,结构稳定。取血吸虫感染兔血清稀释液滴入聚丁二炔免疫纳米粒稀释液中,溶液颜色由蓝变红,颜色变化约20s时,体系有70%-80%发生了颜色变化,在约2min体系颜色变化即基本完成。吸收光谱、透射电镜、激光粒径分布均显示,加入血吸虫感染兔血清后聚丁二炔免疫纳米粒变化很大。表明利用聚丁二炔免疫纳米粒比色检测日本血吸虫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