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影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OR=12.85,P=0.006)、坐骨棘间径(OR=23.70,P=0.001)、肿瘤距肛缘的距离(OR=54.84,P=0.032)、腹部手术史(OR=17.5,P=0.029)、术前放化疗(OR=21.25,P=0.015)、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和/或糖尿病)(OR=13.61,P=0.013)是影响手术时间的独立因素。患者年龄(OR=13.14,P=0.021)和合并基础疾病(OR=25.19,P=0.046)是影响术中失血量的独立因素。结论患者年龄、BMI、坐骨棘间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腹部手术史、术前放化疗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可影响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回顾总结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100例成功实施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组30例,T管引流组7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病例。一期缝合组术后发生胆漏1例,T管引流组术后胆漏2例(χ~2=0.016,P=0.898),两组手术时间[(135.7±42.2)min vs(148.6±50.1)min,P=0.225]和术中出血量[(47.0±57.6)mL vs(56.6±49.1)mL,P=0.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一期缝合组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方法安全可行,体现了微创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老年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至2012年本院9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人老年患者43例,中年患者51例,其中老年组术前合并症发生率(60.47%)显著高于青年组(31.37%)(x~2=7.99,P0.05)。两组均以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Child法重建消化系为主,分别占83.72%和70.59%。老年组病例术后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23%,与青年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3.53%)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54,P=0.46)。结论高龄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禁忌证。老年患者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监测和管理,早期及时处理合并症。  相似文献   
4.
胃间质瘤2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胃是消化道间质瘤的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以往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随着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在肿瘤中的表达的发现,胃间质瘤的诊治出现了重大的进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6例胃间质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胃间质瘤的病理特点、治疗方式以及影响预后的凶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本院普外科收治的2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剂量为400 mg/d.分析全部病例的临床病理结果及随访资料.结果:全部患者肿瘤切除率100%,发现肝转移3例,一并手术切除转移灶.复发转移6例,其中低度危险组1例,中度危险组1例,高度危险组4例.肿瘤大小从2~15 cm(中位数5.5 cm).术后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117阳性24例(92.3%)、CD34阳性21例(80.8%),Vimentin阳性25例(96.2%).术后3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6个月以上,1例目前无瘤生存,1例肝脏带瘤生存,1例6个月后死亡.本组随访时间4~36个月,术后失访4例(15.3%),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全组病例1、3生存率分别为96.2%和84.6%.结论:肿瘤大小、核分裂相、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是判断胃间质瘤预后的重要指标,发生转移者预后差.手术仍是胃间质瘤的首选方式,靶向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急诊和择期手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8例,急诊手术15例,择期手术33例,手术方式为断流术34例、分流术4例、断流和分流联合手术10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DCS治疗,14例(29.2%)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后腹腔出血2例、切口感染3例,肝性脑病3例,门静脉血栓3例,胸腔积液6例,其中死亡2例(4.2%).随访3年内未有再出血患者.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损伤控制理念的指导下行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以及术后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二级脾蒂离断法(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by secondary pedicledivision,LSSP)和一级脾蒂离断法即直线切割器离断(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by Endo-GIA division,LSED)的选择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13年3月至2017年12月31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SSP组12例,LSSD组19例。结果 3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LSSP组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0%、 (101.6±21.4)mL、 (134.1±25.9)min、 (28.2±2.5)h、 (35.5±3.4)h、(2.9±0.7)d、25.00%和(10.2±0.5)d,与LSED组100%、 (98.9±24.6)mL、 (123.8±27.1)min、 (30.3±2.2)h、(36.4±2.7)h、 (3.1±0.6)d、26.32%和(10.5±0.4)d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LSS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费用分别为16.67%、 (35 821.6±621.3)元,与LSED组的36.84%、 (42 715.9±714.6)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LSSP较LSED具有手术费用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操作过程相对复杂,技术要求高,需要手术者有较丰富的经验。因此针对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术前、术中要进行要正确评估,结合脾脏大小、脾门血管情况,手术者经验、擅长或偏好的手术方式,患者需求意愿和医院配置等 多因素综合分析,手术过程中灵活选择不同脾蒂离断法,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