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53篇
内科学   29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0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大规模基因表达数据获取方法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基因表达数据。聚类分析即是一种目前应用较广的基因表达数据计算学分析方法。目前已有多种聚类算法,现介绍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算法,并指出各方法的优缺点。开发从数据预处理、结果评估,到有意义生物学信息提取的高度集成的聚类分析方法,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的外周血染色体、Y染色体上SRY基因和AZF基因微缺失发生情况。方法:对1例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及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9个实验用序列标签位点(STS),分别是:sY84、sY86、sY127、sY129、sY134、sY254、sY255、sY242、sY152,同时检测SRY基因,并以X/Y连锁锌指蛋白基因(ZFX/ZFY)为内对照进行多重PCR筛查AZF微缺失。结果:患者核型为46,XY/47,XXY/48,XXYY/49,XXXXY,其中48,XXYY占56%;47,XXY占30%;46,XY占12%;49,XXXXY占2%,患者父母核型正常;患者及父母SRY基因检测与染色体性别一致,患者检出Y染色体AZF微缺失,缺失位点为sY86和sY127,缺失类型为AZFa+AZFb缺失。结论: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存在Y染色体AZF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重要的遗传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城市女性在孕中晚期体重增重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孕妇合理控制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调查于2015年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建档产检并生产的孕妇1 176例,采用病案查询法获取孕妇的一般情况,以及建档时(孕6~8周)、孕16、20、24、28、32、36周及分娩当天体重数据。通过分析孕妇体重增幅及增重速度,以了解妊娠期体重增重的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提示调查对象孕期总增重(13.8±4.3)kg,增重速度(周增重)从孕24周后递减,孕中期高于孕晚期。孕期增重与基础体质指数(BMI)密切相关,基础超重/肥胖组孕期总增重[(11.8±4.6)kg]及增速(周增重)明显低于低体重组[(14.1±3.3)kg]和正常组[(13.9±3.9)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重/肥胖组增速整体较平缓。参考美国医学研究所(IOM,2009)标准,41.2%调查对象孕期增重适宜,23.3%增重不足,34.5%增重过多;基础低体重组孕期易增重不足比例较高(31.7%),而超重/肥胖孕妇易增重过多(58.6%)。分娩年龄≥35岁组的孕妇体重增幅低于年龄<35岁组,但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孕妇各孕周体重增速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年龄≥35岁组增速变化平缓(P>0.05)。经产妇体重增幅低于初产妇(P<0.05),但两组体重增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增重与怀孕年龄、基础BMI、分娩孕周有关,方程为Y=9.027-0.114X1-0.258X2+0.352X4结论 孕妇孕中期增重高于孕晚期,孕期总增重与基础体质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霍勇谈医疗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来,在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医疗机构,对于门诊量的问题似乎出现了悖论:一方面,医改也好,行政主管部门也好,希望把门诊量压下来;另一方面,医院的管理者又将门诊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院长们在私下攀比中,门诊量的增加是最津津乐道的内容之一。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霍勇就此现象和发生在医疗领域的其他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2例肺曲霉菌感染合理应用抗真菌治疗方案制定,取得良好疗效,避免了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一线,提供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哮喘控制的临床评价指标与界定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周新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3):276-277
虽然至今哮喘还不能根治 ,但经过规范化治疗后哮喘能够得到很好的临床控制。哮喘控制可以涉及到临床控制、生理学控制和病理学控制等几方面。如何评价哮喘控制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 ,对于实施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1 哮喘控制的定义[1]哮喘全球倡议 (GINA)中将哮喘控制定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 vitmin D3,1,25-(OH)2D3]对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肺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预防处理组和治疗组。用卵蛋白作为致敏原制备哮喘大鼠模型,第一组预防处理组在致敏前三天给予口服1,25-(OH)2D3,共给药3周,第二组预防组则于致敏第1天和第7天给予肌注维生素D3。治疗组则于支气管激发开始前给药处理。应用动物肺功能仪测定大鼠对于乙酰甲胆碱刺激的气道反应性,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iNOS活性和iNOS 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肺组织iNOS的表达并观察iNOS在气道组织分布的改变。结果1,25-(OH)2D3预防及治疗组可减轻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同时降低肺组织中NO含量、iNOS活性及大鼠肺组织中iNOS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干预组可降低哮喘大鼠气道组织中上皮细胞和巨嗜细胞中iNOS阳性。结论1,25-(OH)2D3可降低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iNOS表达水平,提示1,25-(OH)2D3对于哮喘可能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分段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不给于抗凝药物,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浸透敷料出血、切口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时,低分子肝素具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控制性肺膨胀(SI)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复张手法,是在吸气时,经气道对肺泡施加足够的压力,使塌陷的肺泡充分开放,并持续一定时间,使陷闭的肺组织重新充气。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综合ICU 9例基础疾病多,病情危重的ARDS患者应用SI复张法,旨在对ARDS患者在镇静、肌肉松弛状态下,采用控制性肺膨胀复张手法在压力控制通气  相似文献   
10.
周新  胡胜红  王胜斌  陈曦 《癌症进展》2020,(5):479-481,48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患侧ESP阻滞,观察组患者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诱导和维持,术中采用喉罩通气,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即刻及术后2、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吗啡的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苏醒即刻及术后2、6、12、24、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ESP阻滞可以缓解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