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4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抗结核中药牛贝消核提取物进行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通过分析入血成分,探讨牛贝消核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 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制备桔梗、白及、鱼腥草和牛蒡子标准品溶液及牛贝消核供试品;55只小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5只:1~5组为牛贝消核提取物组,每只小鼠每天给予 1.25mg/g牛贝消核提取物灌胃;6~10组为牛蒡苷组,每只小鼠每天给予 0.3mg/g牛蒡苷灌胃;11组为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7d。于末次给药后0.5、1、2、4、6h小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制备血清供试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各中药标准品、牛贝消核提取物供试品及各组小鼠给药后血清供试品溶液,分析色谱图中各物质保留时间;然后参照对照品初步鉴定牛贝消核提取物的入血成分。结果: 通过牛贝消核提取物和各药材标准品重叠色谱图中可以看出,牛贝消核提取物保留时间为7.1min处的色谱峰所对应的物质来源于桔梗,保留时间为13.5min、15.5min、21.2min处的色谱峰所对应的物质来源于白及,保留时间为16.3min的色谱峰所对应的物质来源于牛蒡子,并进一步鉴定为牛蒡苷化合物。牛贝消核提取物和牛蒡苷给药后血清样本与空白血清比较,均在17.5~22.5min发现有吸收峰。结论: HPLC分析可作为牛贝消核中桔梗、白及、鱼腥草和牛蒡子提取的质量控制方法,检出的牛贝消核提取物血中移行成分可能是牛蒡苷代谢产物,其余药效成分入血微量未检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基因芯片直接检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通过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鉴别培养为MTB的临床标本,其中痰标本90例、支气管灌洗液12例、脓液12例、胸腔积液6例、组织标本3例、腹腔积液和尿液标本各1例,应用绝对浓度法同时进行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并用基因芯片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MTB rpoBkatGinhA基因型。以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为标准,评价基因芯片检测RFP、INH耐药和耐多药(MD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在125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显示对RFP、INH的耐药率和MDR发生率分别为20.0%(25/125)[其中高耐占88.0%(22/25)、低耐占12.0%(3/25)]、17.6%(22/125)[其中高耐占18.2%(4/22)、低耐占81.8%(18/22)]、16.8%(21/125)。初治和复治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MDR-MTB的检出率分别为7.6%(7/92)和39.4%(13/33)。以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为标准,应用基因芯片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MTB rpoBkatGinhA基因型,预示对RFP、INH耐药和MDR的敏感度分别为72.0%(18/25)、63.6%(14/22)和61.9%(13/21),特异度分别为91.0%(91/100)、86.4%(89/103)和89.4%(93/104),两种方法的一致率分别为87.2%(109/125)、82.4%(103/125)和84.8%(106/125)。 结论 应用耐药基因芯片直接检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MTB对 RFP和INH耐药的相关基因突变具有中等的敏感度和较高的特异度,可快速检出对RFP、INH耐药和MDR-TB患者,为临床早期开展有效化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在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91例,根据临床和细菌性诊断结果分为脊柱结核组(n=52)和对照组(n=39)。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脊柱结核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病灶病理学检查、抗酸杆菌涂片和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共47例接受病灶活检穿刺病理检查,其中41例病理证实为结核。ELISPOT试验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7.2%、89.6%和79.1%;PPD皮肤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6.2%、60.4%和47.4%;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8%、61.5%、65.9%和51.1%。在脊柱结核患者中,ELISPOT试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PD皮肤试验(82.7%比61.5%,χ2=5.786,P=0.016)和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82.7%比55.8%,χ2=8.847,P=0.003),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比87.2%,χ2=0.396,P=0.529)。ELISPOT试验与病理学检查一致性较好(87.2%,κ=0.498,P=0.001)。结论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ELISPOT法应用于脊柱结核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DOTS)是目前结核病控制的有效策略,它主要应用4个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和吡嗪酰胺(PZA)联合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然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INH、RFP和PZA引发的肝损伤是化疗中最常见的,联合用药时肝毒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给结核病的化疗带来了难题。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结核病依然是全球感染性疾病的第一"杀手",Mtb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艾滋病、移民和贫困等社会问题使得结核病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回升。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和耐药情况都较严重,2011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结核病疫情未能获得控制,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疫苗预防结核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全血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释放试验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124例结核病患者、6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33名健康对照者全血中IFN-γ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其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临界值,并评价其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结果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组结核特异性IFN-γ的水平为405±306pg/mL,显著高于非结核肺部疾病组(111±127pg/mL,P0.001)和健康对照组(52.20±28.28pg/mL,P0.001)。而健康对照组与非结核肺部疾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特异性IFN-γ诊断结核病的临界值为143pg/mL,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3%和77.8%。结论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可能成为活动性结核病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MTB)早期分泌蛋白CFP-10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诱导表达.方法 通过PCR技术从结核分枝杆菌H37 Rv基因组中扩增出lhp基因片段,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构建pET-32a-CFP-10重组表达质粒,将其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 成功地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FP-10,以重组体转化E.coli BL21(DE3),成功进行诱导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CFP10的原核表达质粒,高效表达目的蛋白CFP-10,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制备的中药复方牛贝消核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为制备抗结核中成药制剂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制备分别含50,100,200 g·L-1牛贝消核水提取物、醇提取物的改良罗氏培养基,并分别制备含1,10μg/ml异烟肼(Isonicotinic acid hydrazide,INH)和50,250μg·ml-1利福平(Rifampicin,RFP)的改良罗氏培养基为对照,将3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牛结核分枝杆菌和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别接种于含药的改良罗氏培养基中,置37℃培养4周,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s)。结果牛贝消核水提取物对这8株供试菌的MICs均为200 g·L-1;醇提取物对牛结核分枝杆菌和母牛分枝杆菌的MICs均为100 g·L-1,对3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胞内、瘰疬、偶发分枝杆菌的MICs均为200 g·L-1。结论牛贝消核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敏感或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比水提取物略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DEC1(differentiated embryonic chondrocyte expressed gene 1)和claudi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EC1和claudin-1在154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54例乳腺癌中 DEC1的表达升高与乳腺癌的高分级(P=0.002)和淋巴结转移(P=0.048)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769)、肿瘤大小(P=0.216)、患者的雌激素水平(P=0.303)及孕激素水平(P=0.127)无相关性。而claudin-1的表达缺失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P=0.006)和淋巴结转移(P=0.025)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538)、肿瘤大小(P=0.801)、肿瘤的分级(P=0.083)及患者的孕激素水平(P=0.195)无相关性。并且DE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claudin-1的表达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乳腺癌中DEC1的表达与claudin-1的表达负相关,并与肿瘤的高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