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EG)临床上少见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以消化系统症状如乏力、腹痛、腹泻、恶心、腹部不适等为常见临床表现 ,伴有消化道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 (EC)增多或浸润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等 ,少数患者因急性腹痛伴胃肠道不全梗阻起病 ,极易误诊为一般胃炎、结核性腹膜炎、外科急腹症或漏诊。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我院 1990 - 0 1~ 2 0 0 2 - 0 5收治的 EG11例临床表现、实验室内镜检查、病理、诊断治疗和误诊原因回顾性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 EG1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为 15~ 5 8岁 ,平均 31岁± 12…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有限。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和MUC1mRNA表达,探讨两者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3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1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TERTmRNA和MUC1mRNA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TERTmRNA、MUC1mRNA和两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外周血hTERTmRNA和MUC1mRNA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者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hTERTmRNA、MUC1mRNA和两者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78和0.861.诊断界值为Ct〈32。结论:外周血hTERTmRNA和MUC1mRNA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微转移的标记物,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联合检测两项指标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3.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为伴有外胚层病变的非家族性错构瘤性胃肠道息肉病,其具有以下特点①息肉的分布累及全胃肠道;②外胚层变化,如 脱发、指甲营养不良,色素沉着;③不伴息肉家族史;④多在成年发病[1].1955年Cronkhite和Canada首先报道而得名,全世界目前约有300多例报告,国内1985年 首次报道,到目前为止不超过30例,发病年龄31-86岁,多数患者超过50岁发病,男女比例1.6:1,本病预后极差,病死率60%,生存期6-18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脑泰方对大鼠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炎性通路SIRT1/NF-κB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胎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缺氧24 h、复氧2 h干预构建缺氧/复氧细胞模型。将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血清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药物血清组和加味脑泰方药物血清组,待缺氧24h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培养液外,其余各组分别给予相应体积分数10%药物血清或空白血清,继续复氧共孵育培养2h;采用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检测海马神经元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神经网络及树突、树突棘断裂或减少,细胞明显受损,且神经元内SIRT1、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药物血清组和加味脑泰方药物血清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神经网络、树突棘受损明显改善,且神经元内SIRT1、IκB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加味脑泰方对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内炎性相关信号通路SIRT1/NF-κB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这可能是其保护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继而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导单囊肛门直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UC组活动期和 缓解期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UC患者活动期的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认为UC患者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是正常的,但活动期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增高。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4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注射肉毒毒素治疗,B组用小气囊扩张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3个月和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下食管插约肌的压力(LESP)、松弛率(LESRR)。结果:治疗后1周、3个月和1年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LESP、LESRR的差值,注射肉毒毒素组均高于小气囊扩张组;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认为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高,且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对重症肝病患者血清毒素和炎性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衰竭进展并发生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可能与毒素大量蓄积、内毒素一细胞因子轴损伤等因素有关^[1]。血浆置换(PE)能迅速清除肝衰竭相关毒素和炎症因子,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减轻甚至终止由细胞因子失控性释放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我们观察了重症肝病患者PE治疗前后TBil、总胆汁酸(TBA)、  相似文献   
8.
李鲁宁  杨涛  刘吉勇 《山东医药》2007,47(29):111-112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蛋白,包括端粒酶RNA(hTR)、端粒酶相关蛋白(TP1)和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端粒和端粒酶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端粒酶在85%~95%的恶性肿瘤中呈阳性。而正常体细胞则呈阴性,端粒酶抑制剂是一类潜在的高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在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组织中Fas配体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Fas配体 (FasL)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 3 0例大肠癌组织连续切片的FasL蛋白和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末端杂交标记法 (TUNEL)检测 3 0例大肠癌组织连续切片的FasL表达阴性区和阳性区中TIL细胞总量和正处于凋亡状态的TIL细胞数。TUNEL法检测 3 0例大肠癌不同FasL表达区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①大肠癌组织FasL呈高表达 ,3 0例大肠癌组织中均有FasL表达 ,且每张切片中均有 75%以上的组织表达FasL。②FasLmRNA的表达部位与FasL蛋白的表达部位相对应。③不论是在同一组织切片不同部位或两组织切片间相比 ,FasL表达程度和范围都不均匀。同一组织切片中 ,FasL阳性表达区TIL细胞数比FasL阴性表达区减少 ,后者是前者的 2 .88倍。④同一组织切片中 ,FasL阳性表达区正在凋亡的TIL细胞数比FasL阴性区增多 ,前者是后者的 2 .13倍。⑤FasL表达阴性区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81.2 % )比FasL阳性区 (3 7.4% )高 (P <0 .0 1)。结论 大肠癌细胞可通过表达FasL ,诱导TIL发生凋亡 ,反击机体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提取物湘A 1号(HNA-1)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恒河猴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利用HNA-1治疗SIV感染恒河猴,同时对不同时间点的冻存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幼稚型细胞、中央型记忆细胞和效应型记忆细胞的分类和计数,并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低剂量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P<0.05),且停药后较快回落.高剂量组治疗8周和16周后幼稚型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长(P<0.05),低剂量组治疗8周和16周后也出现了明显增长(P<0.05).转换成细胞绝对数后,高、低剂量组幼稚型CD4+T淋巴细胞分别从治疗前的(364±342)个/μl、(309±216)个/μl,增至治疗8周后的(699±319)个/μl、(639±337)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病毒载量改变不明显.结论 中药能有效增加SIV感染恒河猴的外周幼稚型CD4+T淋巴细胞,HNA-1可能会延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发生,有望作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辅助药物加快免疫重建,值得更长期、全面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