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8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不断提高。研究表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患者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的关键因素。术前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从而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本文就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魏颖  徐志洁  丁士刚 《胃肠病学》2013,18(7):437-439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EAC)的癌前病变。BE患者的胆汁反流往往较非BE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更常见且更为严重,反流的胆汁酸刺激食管上皮细胞产生活性氧簇、炎症因子,引起DNA损伤,进而影响细胞增殖与凋亡,参与BE的恶性转化。本文对胆汁酸在EAC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相关EAC预防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深凿活检钳除术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49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合超声内镜检查表现,比较ESD(n=25)、EMR(n=16)和内镜深凿活检钳除(n=8)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内镜随访情况.结果 内镜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为59 2%(29/49).ESD组的组织完全切除率76.0%(19/25)明显高于EMR组43.8%(7/16)和深凿活检钳除组3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其中ESD组组织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χ^2=4.374,P=0.036).直径≥1 cm的11例类癌中,4例(36.4%)组织学不完全切除.组织学不完全切除的20例中,仅3例术前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占超声内镜检查的15.0%(3/20);组织学完全切除的29例中,17例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占超声内镜检查85.0%(17/20).1例ESD治疗后发生出血,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22例(44.9%,22/49)随访1-23个月(平均10.4月),均未复发.结论与EMR相比,ESD在组织完全切除方面更具有优势.超声内镜检查对于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残胃癌是指行远端胃切除术后5年以上发生于残胃的胃癌,与原发近端胃癌相比,残胃癌患者中未分化癌比例更高,发现时侵犯浆膜、血管和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也更高,因此预后更差。残胃癌的发病与胃十二指肠反流和胃泌素水平降低有关。不同的吻合方式、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感染都是残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外科手术是残胃癌的传统治疗方式,残胃切除应包括胃十二指肠吻合口或胃空肠吻合口及吻合口周围10 cm的空肠、空肠系膜,并根据初次手术所造成的解剖改变相应地改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残胃癌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对于侵犯深度不超过SM1的早期残胃癌,内镜下切除与外科手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菌毒力因子是导致不同胃疾病的重要因素。目的:研究高、低表达硫氧还蛋白1(Trx1)的Hp对人胃上皮细胞株GES-1生长的作用。方法:按1∶50、1∶100、1∶200的细胞/细菌比例分别加入GES-1细胞和高、低表达Trx1的Hp菌株共培养,并设不加菌株的空白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培养24 h和48 h时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收集1∶100浓度组和对照组GES-1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高、低表达Trx1的Hp对GES-1细胞有损伤作用,细胞存活率降低,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在Trx1高表达组中尤为明显。流式细胞术显示Trx1高表达组GES-1细胞进入S期的比例在24 h和48 h均明显高于Trx1低表达组。结论:高、低表达Trx1的Hp对GES-1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高表达Trx1的Hp具有更强的致病性,与致胃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和死 亡率居高不下.研究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胃癌的基因 水平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恶性肿瘤中细胞过度增殖的状态要求研究者关注与细胞周 期、细胞增殖等生长调控有关的分子物质.近年发现一类与细 胞信号转导有关的因子,名为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参与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激素等 信号转导途径的负性调节[1] .自1997 年发现SOCS 后,对其与 各种肿瘤的关系研究逐渐深入,如肝癌、胃癌、结肠癌、肺癌、乳 腺癌等[2-4] .本文对SOCS 家族与胃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建立胃癌和慢性胃炎H.pylori的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识别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细菌本身因素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H.pylori而阳性的胃癌和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后分离培养H.pylori,收集菌体并采用BCA法行蛋白定量,以2-DE分离Hpylori蛋白.采用PDQuest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应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Q—TOF)进行鉴定,并在Masco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胃癌和慢性胃炎H.pylori总蛋白均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2-DE图谱。共6个蛋白质点在胃癌和慢性胃炎中存在表达差异.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尿素酶仪亚单位、分子伴侣60kDa在胃癌Hpylori菌株中高表达,而巯基过氧化物酶、二磷酸核苷激酶、S.核糖基同型半胱氨酸裂解酶在慢性胃炎H.pylori菌株中高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分辨率高且重复性好的胃癌和慢性胃炎H.pylori蛋白的2-DE图谱,并鉴定出两种疾病相关菌株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这些蛋白质点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186例早期胃癌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有无溃疡、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肿瘤数量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联合上述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86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1.8%(22/186)。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P=0.020)、组织学分型(P=0.013)、有无溃疡(P=0.013)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浸润至黏膜下层(OR=3.370,95%CI:1.191~9.537,P=0.022)、未分化型(OR=3.325,95%CI:1.187~9.313,P=0.022)以及合并溃疡(OR=5.202,95%CI:1.144~23.662,P=0.033)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溃疡是作用最强的影响因素。联合上3个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分化型且不合并溃疡的早期胃癌,无论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均未见淋巴结转移(0/41),未分化型且不合并溃疡者中仅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余各组合并溃疡的早期胃癌均有淋巴结转移。结论早期胃癌浸润至黏膜下层、未分化型以及合并溃疡均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合并溃疡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最大;分化型且不合并溃疡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可考虑行内镜下治疗,但术后需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不同表达量硫氧还蛋白1(Trx1)对人胃癌细胞(BCG-823)生长的作用.方法 将高表达Trx1及低表达Trx1 Hp分别以1∶50,1∶100,1∶200细胞细菌浓度比进行细菌细胞共培养,设不加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24 h及48 h后分别用倒置显微镜及MTT法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存活率,并收集1∶100浓度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从镜下观察及测细胞OD值均发现Hp可使BCG-823细胞增生活跃,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高Trx1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对应时间及浓度的低Trx1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表明高Trx1组BCG-823细胞进入S期的比例于24 h及48 h均明显高于低Trx1细菌组,且无亚二倍体出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表达Trx1的Hp对胃癌细胞有促增殖作用,Trx1与Hp的致癌机制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全球50%以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其培养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对H.pylori生长的影响。方法:制备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并加入脱纤维绵羊血和3种动物血清(羊、马、牛)行且pytori培养。以细菌形态、涂片镜检、快速尿素酶试验、PCR法和菌体浓度鉴定H.pylori。结果:添加脱纤维绵羊血和动物血清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均可成功培养出且pylori,其中脱纤维绵羊血的固体培养基扩菌浓度最高.添加马血清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的H.pylori扩菌效果均较理想。结论: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H.pylori扩菌效果.其中添加马血清的培养基更易于分装和保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