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近30年来,高龄孕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高龄妊娠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出生缺陷儿及染色体异常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国家母婴保健法和产前诊断管理实施办法直接将高龄孕妇纳入产前诊断的范畴.目前,常规使用的产前诊断方法有绒毛细胞吸取术、羊膜腔穿刺术、胎儿脐带血穿刺术.这些方法的诊断准确性虽高,但均属有创性操作,胎儿有一定的流产风险,孕妇及其家庭的接纳度和依从性不高.近年来,随着筛查和诊断方法的进步,对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DS)筛查和诊断有了新的认识,不仅在高龄孕妇中进行血清学筛查及遗传学超声检查,而且应用无创DNA检测也成为新的趋势.本文就高龄孕妇DS的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inhibitorVEGI)在正常血管系统中广泛表达,但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起到负性调节的作用。同时对原始内皮细胞的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肿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放射治疗(radiotherapyliT)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对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不高。因此,探求具有射线增敏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VEGI作为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能显著改善肿瘤血管乏氧状态,使“肿瘤血管正常化”,降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抵抗性,如何合理联合使用VEGI,来提高放疗的治疗效果,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VEGI的发现、结构、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对放疗的增敏机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72例宫颈癌热放疗联合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7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疗+热疗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组)36例,单纯放疗组(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疗效、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综合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2.3%,综合治疗组的临床获益疗效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1a、3a生存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5a生存率,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毒副反应比较P>0.05无显著意义。结论:放疗+热疗联合治疗宫颈癌能显著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生存期。而其两组的毒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FPH(顺铂 氟尿嘧啶 羟基喜树碱)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及生存期.方法:46例患者均为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晚期鼻咽癌患者,有可测量的肿瘤病灶,未经放疗、化疗或手术.采用面颈联合野(或整体挡铅)加颈部及锁骨上野,放疗剂量DT 38Gy-40Gy后缩野及颈髓挡铅.放疗总量DT 66Gy-70Gy,颈部预防量DT 50Gy,治疗量DT 66Gy-70Gy.采用含羟基喜树碱、顺铂及氟尿嘧啶化疗.放疗前先化疗1周期,放疗结束继续化疗,每4周重复,连续3周期.按照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全组46例均可评价,总有效率93.48%(43/46).随访5年,3年后有29例生存,生存率为63.04%(29/46),3年后失访2例,按死亡计算,5年后20例生存,生存率为43.48%(20/46),其中Ⅲ期8例,为57.14%(8/14),Ⅳ期12例,为37.50%(12/32).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局部口腔黏膜、软组织放疗反应,均可耐受.结论:FPH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放疗联合奈达铂、氟尿嘧啶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联合奈达铂、氟尿嘧啶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自2005年1月-2007年5月,对120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放疗组)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3cm 6例、3cm-5cm 28例、>5cm 26例和放疗组联合奈达铂(联合组) 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3cm 6例、3cm-5cm 27例、>5cm 27例.全部患者采用常规放疗DT60-64Gy/5.5-6.5周,联合组同时给予奈达铂 80mg/m2 d1、氟尿嘧啶 500mg d1-5.4周重复.结果: 联合组、放疗组总缓解率分别为88.3%、70.0%(P<0.05,χ2=6.11).放射性食管炎放疗组多为Ⅰ-Ⅱ度,Ⅱ度以上食管炎6例,占10.0%,联合组Ⅱ度以上食管炎14例,占23.3%,联合组高于放疗组(P<0.05,χ2=3.84) .联合组WBC减少Ⅱ度15例,Ⅲ度6例和Ⅳ度1例,血小板减少Ⅱ度8例,Ⅲ度2例,Ⅳ度1例,联合组高于放疗组(P<0.05).结论: 联合组较放疗组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明显提高,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高,骨髓抑制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张姣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4)
目的 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学,并分析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此类患儿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3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10.0×109~15.0×109/L)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取鼻咽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呼吸道常见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及PCR法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结果 33例中有28例(85%)病原检测结果阳性,其中单纯病毒感染12例(43%),单纯细菌感染8例(29%),肺炎支原体感染2例(7%),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6例(21%).在12例单纯病毒感染中,11例(92%)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3.5×109/L.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仍以病毒为首位,其次为细菌;当白细胞总数>13.5×109/L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犬心心腔主要结构,为心脏比较解剖学积累一定的资料。方法10%甲醛固定犬心45例,一周后解剖并观测二尖瓣复合体、三尖瓣复合体、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肺静脉、前后腔静脉、冠状窦和卵圆窝,统计学处理后与人的心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犬心左心室呈圆锥形,分为左心室流入道及左心室流出道,其流入道主要结构为二尖瓣复合体。二尖瓣环周径为49.16±10.00mm,腱索总数为16.72±2.76条。左心室流出道主要结构为主动脉瓣、主动脉窦、主动脉口。主动脉瓣环周径为34.55±8.00mm;②犬心右心室主要结构有三尖瓣复合体、肺动脉瓣、假腱索、隔缘肉柱等。三尖瓣环周径为71.03±14.02mm,肺动脉瓣环周径为35.97±8.17mm;③犬心左右心房的主要结构有前后腔静脉、肺静脉、冠状窦和卵圆窝。前腔、后腔静脉口径分别为43.91±10.17mm、37.67±10.54mm。肺静脉平均为29.44±12.71mm。冠状窦口径平均为14.12±4.00mm。其中冠状窦口呈圆形的占89.7%,唇形的占10.3%。卵圆窝发现率为100%。结论犬心的主要结构与人类相似,但大小及假腱索、腱索总数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家犬心脏三尖瓣复合体形态学结构,提供比较解剖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观测45个家犬心脏的三尖瓣复合体。结果家犬心脏三尖瓣复合体由瓣环、瓣膜、腱索和乳头肌构成。瓣环周长平均为(71.03±14.20)mm,前瓣、后瓣、隔侧瓣的平均高度分别为(10.46±2.99)、(9.48±2.81)、(11.87±4.06)mm,平均宽度分别为(21.98±6.12)、(23.33±6.91)、(22.82±4.33)mm;乳头肌成群出现,前、后、隔侧乳头肌平均条数分别为1.24±0.53、3.33±1.00、5.07±1.28;腱索较多且细小,前乳头肌至前尖、后尖、隔侧尖的条数分别为2.56±1.06、1.31±0.78、1.13±0.04;后乳头肌至后尖、隔侧尖、后内侧连合的条数分别为3.68±1.58、1.38±0.94、1.56±0.72;隔侧乳头肌至前尖、隔侧尖、前内侧连合的条数分别为2.27±0.87、11.27±3.74、1.86±1.51。假腱索连于乳头肌与室壁或室壁之间,平均条数为4.61±2.78。结论家犬心脏三尖瓣复合体与人类形态结构相似,且心室内普遍存在假腱索。 相似文献
9.
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52例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4 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 2组:TACE+伽玛刀组(综合治疗组)52例,单纯伽玛刀治疗组(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综合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5.0%, 综合治疗组的临床获益疗效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8.5%,65.3%.两组的副反应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无明显差异,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综合治疗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经过对症治疗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TACE+伽玛刀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同时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加,但经过对症处理基本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近年来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取2004-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及住院14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分离的11株卡他莫拉菌(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及生化鉴定确定),分离株取自上呼吸道感染5例,支气管炎、肺炎各3例.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测定(抗生素标准品包括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青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并用Cefinase纸片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WHONET 5和SPSS 11.5软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11株卡他莫拉菌中10株为β-内酰胺酶阳性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1.8%、63.6%和18.2%,对头孢曲松100%敏感;对青霉素及头孢拉定的能抑制90%被试菌株的MIC(MIC90)分别为32.0 mg/L和8.0 mg/L,对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MIC90分别为2.0 mg/L和0.25 mg/L.结论 卡他莫拉菌为条件致病菌,该菌产酶率高,对青霉素、氨苄西林、1代头孢菌素及2代头孢菌素均有较高耐药率,对头孢曲松敏感.应引起重视,并加强对该菌的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