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中气管壁吊线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31例气管切开术病例,采取常规气管切开术,挑开气管前壁后在气管壁留置环状缝线。结果231例气管切开术插管均一次成功,脱管急救及时,随访无气管狭窄。结论气管切开术中应用气管壁吊线方便插管,在脱管窒息抢救中有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既住对额、筛、蝶窦粘液囊肿多采用鼻外或鼻内、外联合进路手术 ,手术损伤大 ,面部遗留手术瘢痕 ,且手术后复发率较高。自 1995~ 1999年作者采用鼻内窥镜下鼻内开放引流术治疗额、筛、蝶窦粘液囊 14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4例中 ,男 10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4 3( 2 8~ 52 )岁。额窦囊肿 5例 (其中鼻外进路手术后复发 2例 ) ,额筛窦囊肿 2例 ,筛窦囊肿 4例 ,蝶筛窦囊肿1例 ,蝶窦囊肿 2例。额窦囊肿主要症状为眼球突出和复视。筛窦囊肿主要症状为眼球突出、复视、视力下降 ( 2 / 4 )和鼻塞。蝶窦囊肿主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33例59侧儿童慢性鼻窦炎Ⅰ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中5例患者行腺样体刮除;21例38侧儿童慢性鼻窦炎Ⅱ型患者在保守治疗基础上采取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Ⅰ型:Ⅰ期4例(100.0%)均治愈;Ⅱ期7例(33.3%)治愈,13例(61.9%)好转,1例(4.8%)无效;Ⅲ期2例(25.0%)治愈,3例(37.5%)好转,3例(37,5%)无效。Ⅱ型:Ⅰ期2例(100.0%)均治愈;Ⅱ期5例(38.5%)治愈,7例(53.8%)好转,1例(7.7%)无效;Ⅲ期1例(16.7%)治愈;3例(so.0%)好转;2例(33.3%)无效。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Ⅰ型患者应积极保守治疗,特别是对Ⅰ、Ⅱ期患者,对伴有腺样体肥大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刮除肥大的腺样体;对儿童慢性鼻窦炎Ⅱ型患者采取鼻内镜下手术加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耳后进路鼓膜鼓室成形术112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采用耳后进路行鼓膜鼓室成形术的临床效果及其优势。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12耳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纯鼓膜成形术,鼓膜穿孔全部一期闭合,听力提高率为96.3%;鼓室成形术,穿孔闭合率为97.6%;改良乳突根治术加一期鼓室成形术,穿孔闭合率93.7%。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2年,新鼓膜成活生长良好。结论:耳后进路行鼓膜鼓室成形术具有视野开阔,便于操作,植膜血管丰富,穿孔闭合及听力提高率高,取材于同一术野,可同时探查及处理中耳病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以鼻出血为主要特征的鼻窦病变的早期诊断及其分布、分类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65年以来住院治疗的5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均经手术与病理切片证实,上颌窦病变最多,占94.23%(49/52),包括海绵状血管瘤29例,恶性肿瘤10例,曲菌病5例,出血性坏死性鼻肉3例,结核2例,其中9例累及筛窦。另3例中蝶窦曲菌病2例,筛窦海绵状血管瘤1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10例鼻窦恶性肿瘤者中,2例失访,2例已健康生存4年,4例生存3年,2例生存2年;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对以鼻出血为主要特征的鼻窦病变要加以重视,鼻窦CT扫描是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以手术为主的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新术式。方法:在鼻内窥镜下经唇龈沟进路,广泛分离两侧鼻中隔、鼻底粘(软)骨膜,制作蒂在鼻中隔后上方的鼻中隔、鼻底粘(软)骨膜产,将该瓣向前上转位封闭鼻中隔穿孔。结果:5例鼻中隔穿孔完全封闭,1例留有针尖大小穿孔。结论:该术工工具有术野清晰,操作方例、效果肯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9.
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唇龈沟进路鼻中隔鼻底转移粘(软)骨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28-54岁。穿孔原因:外伤性2例;冷冻治疗所致1例;长期吸入铬酸气体或水泥粉尘3例;原因不明2例。穿孔部位均在鼻中隔软骨部。穿孔直径0.8-1.5cm。患者均有鼻腔干燥、结痂和少量鼻出血症状。鼻腔检查无急性炎症,全身检查无特殊发现。二、手术方法术前每天二次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鼻内每日滴用1%链霉素溶液。手术方法:患者取半卧位(鼻内窥镜下手术…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