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以牙骨质附着蛋白为分化指标,分析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的分化趋势,并探讨诱导矿化对牙周韧带细胞牙骨质附着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第三代牙周韧带细胞在商用纯钛表面接种后,分别进行常规培养和矿化液诱导矿化培养,通过免疫荧光原位检测牙骨质附着蛋白的表达,并比较诱导矿化对牙骨质附着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初期呈条纹状生长,常规培养和诱导矿化培养务件下均能表达牙骨质附着蛋白,诱导矿化对牙骨质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在常规培养务件和诱导矿化培养条件下,纯钛表面生长的牙周韧带细胞能高度表达牙骨质附着蛋白,提示纯钛表面体外培养的牙周韧带细胞具有形成牙骨质的分化趋势,从而可为种植体周构建牙周韧带结构提供在种植体侧的锚着点。  相似文献   
2.
23例27个粗大根管的根管治疗及修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2 3例 2 7个粗大根管的根管治疗及修复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 2 7个根管未完全发育成形的残根、残冠进行根管治疗及修复 ,随访 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 7个粗大根管在根管治疗过程中 ,2 3个牙经化学根管预备后即产生良好的根充效果 ,3个牙仅作机械根管预备而未作化学预备的患牙首次根管治疗失败 ,采用化学预备重新根充效果良好 ,1个牙反复出现瘘管而拔除。自制牙胶尖未发生超充情况。修复后有 7个牙出现根折 ,其余均修复效果良好。结论 :利用化学方法对粗大根管进行预备是必须的 ,采用自制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能形成良好的根尖封闭。修复的关键在于尽量保留牙体组织。牙颈部需形成“颈箍” ,肩台必须位于正常牙体组织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回顾目前促牙周组织再生技术的内在弊端的基础上,阐述了组织工程化牙周膜修复和重建牙周组织缺损的机制及其应用前景,并对构建组织工程化牙周膜的基本要素、存在问题、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慢性胰腺炎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疾病,可导致胰腺组织和胰腺功能不可逆的损害。流行病学发现,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慢性胰腺炎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胰腺外分泌及内分泌功能的损害有关。同时,多种因素诸如吸烟、疾病严重程度、患病时间、病因、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龄及性别等都可影响慢性胰腺炎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笔者从流行病学研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讨论慢性胰腺炎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彬  刘楠 《广西医学》2022,(5):479-48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水平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153例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其分为动脉硬化组86例和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HDL-C、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白蛋白、ANGPTL8等血清学指标水平。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ANGPTL8水平与平均动脉压(MAP)、血清学指标和颈动脉IMT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诊断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价值。结果 动脉硬化组患者的MA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空腹血糖、血清ANGPT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血清ANGPTL8水平与MA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空腹血糖水平、颈动脉IMT均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总胆固醇水平≥5.06 mmol/L、LDL-...  相似文献   
6.
手术是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微创食管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可以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但由于食管周围解剖复杂,术中食管的暴露、分离、吻合及淋巴结清扫成为MIE手术中的难点。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能提供3D视野、更加灵活及稳定的机械手臂,对完成精细外科操作有很大帮助,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RAMIE)已经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开展。机器人辅助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robotassisted Ivor-Lewis esophagectomy,RAILE)是近些年开展的机器人经胸入路的一种手术方式,本文对目前已经开展的RAILE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延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并探讨SIRT1/e NOS/NO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原代HUVECs复制性衰老模型,根据细胞形态的变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阳性率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水平评估HUVECs衰老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SIRT1前后衰老细胞中e NOS和P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检测细胞上清NO的含量。结果:累积细胞群体倍增水平(CPDL)为16的HUVECs可作为复制性衰老模型; 80μmol/L人参皂苷Rb1处理后衰老细胞内SIRT1和e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NO含量增加(P 0. 05),而PAI-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0. 05);沉默SIRT1后,衰老细胞内e 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AI-1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NO含量减少(P 0. 05);与SIRT1沉默组比较,在沉默SIRT1基础上加用人参皂苷Rb1后,e NOS和PAI-1表达水平及NO的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人参皂苷Rb1可通过调控SIRT1/e NOS/NO通路延缓HUVECs复制性衰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危险因素,为职业安全与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已设计的《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四川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职业暴露139例,女性多于男性(男︰女=1︰4.79);以护士暴露为主,占70.5%;暴露类型主要为锐器伤,占84.2%;不同工作类别人群(医生、护士等)、不同地点(病房、治疗室等)的暴露类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3、20.897,P<0.05);47.5%的暴露发生于外科;锐器伤主要由头皮针、注射器引起,受伤部位主要为上肢,占98.3%;血液、体液暴露主要发生在上肢(54.5%)和面部(45.5%);暴露源主要为艾滋病和乙型肝炎,分别占27.9%和21.0%。结论该院职业暴露以锐器伤为主且外科表现较突出,女性、护士、低年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较高,职业安全与防护形式较严峻,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9.
4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5~7岁,共绞伤3只右手,一只左手,2例伤及五指及手掌,1例拇指第一、二节及其余四指全损,另一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至掌指关节处全毁。患儿均为外来个体肉摊主子女.因在自家小绞肉机工作时用手向绞肉机内加肉或玩耍时不慎致使手被带入转动的绞肉机中绞伤,家属在受伤现场无法将手退出,故就诊时均连同绞肉机一起带来。4例中,1例为老式组合式绞肉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院内外心肺复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注意到复苏成功后的脑损害是影响患者完全康复的重大障碍[1]。据统计每年大约20万人发生辞死,复苏成功率在30%左右。但复苏成功后又有60%的患者因脑损害及其并发症而在住院期间死亡,最终出院的一小部分息者中近二分之一因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而丧失生活能力,因此减缓心肺复苏后的脑损害是当今急诊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心肺复苏后的脑损害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自身调节作用维持脑血流(cerebralbloodflow,CBF)在50ml·100mg-1·min-1,脑灌流压(cerebralperfusionCPP)在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