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对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CD)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观察疗效并总结修复要点.方法 对1例CCD成年患者抬高垂直距离,上颌行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下颌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过渡性咬合重建修复6个月,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修复6个月后,患者主观感受和临床检查均显示美观及咀嚼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建议以此时的垂直距离为最佳距离行永久性修复.结论 对CCD患者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是一种有效的咬合重建的方法,但随着年轻患者的颅颌骨发育,颌间距离还需定期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可摘式牙周夹板对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后,分别采用可摘式牙周夹板修复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观察并记录不同时段各相关牙周指数。结果:可摘式牙周夹板组修复后24个月时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PLI)和出血指数( bleeding in-dex,BI)较修复前增加(P<0.05);但修复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D)较修复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组修复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均出现PLI、BI和PD较修复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可摘式牙周夹板可改善牙周炎伴有牙列缺损患者的牙周状况,其修复疗效优于可摘局部义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不同牙龈生物型在牙冠延长术后牙周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需行前牙牙冠延长术的30例患者共128颗患牙,分为薄龈生物组(n=52)和厚龈生物组(n=76),牙周基础治疗后行牙冠延长术,检测术前、术后2周、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牙龈缘位置,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PD和SB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两组之间的PD和SBI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薄龈生物型龈缘位置已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厚龈生物型组龈缘冠向移位更明显。结论 冠延手术后,厚龈生物型需要更长的恢复期稳定龈缘位置,修复体的制作应在术后6个月以后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美学修复中全瓷冠粘固前排龈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牙全瓷冠修复患者80例,分为粘固前排龈组和不排龈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粘固后1、3、6及12个月复查,观察记录各组不同时段临床各相关牙周指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周探诊深度在全瓷冠粘固后12个月,粘固前排龈组明显小于不排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在全瓷冠粘固后6个月及12个月,粘固前排龈组明显小于不排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牙全瓷修复体粘固前排龈能够有效减少牙周损伤,防止牙周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