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44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粘接间隙的全瓷贴面与理想色之间的色泽匹配度,为变色牙行全瓷贴面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技术精确设计4种粘接间隙(0.05 mm,0.15 mm,0.30 mm,0.50 mm),制成0.5 mm厚度A2色低透明度铸瓷贴面模型各10片.用ND9牙本质代型材料模拟变色牙,漂白色试色糊剂代替树脂粘接剂,模拟变色牙瓷贴面修复后效果,测量修复后瓷贴面的颜色参数明度L、饱和度C以及色相a、b值,将其与理想色A2进行比较,并分析各组贴面与理想色A2之间以及各组贴面之间的色差ΔE.结果(1)随着粘接间隙增大,L值明显增大,C值明显减小,a、b值呈减小趋势;(2)4种粘接间隙下瓷贴面与理想色的饱和度及色相均有显著性差异,除0.15 mm组,其余三组与理想色的明度也有显著性差异;(3)0.15 mm粘接间隙下的瓷贴面与理想色之间的色差 ΔE最小;(4)4种粘接间隙下,瓷贴面与理想色之间的色差 ΔE均大于2.结论(1)变色牙全瓷贴面修复后的颜色参数可随着粘接间隙的改变而明显改变;(2)变色牙基牙色为ND9色并采用漂白色粘接低透明度铸瓷贴面时,0.15 mm粘接间隙可产生更接近理想色的颜色效果;(3)变色牙行贴面修复时,改变粘接间隙可以改善最终颜色效果,但仍与理想色存在着肉眼可辨识的色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培养新生猪的牙乳头细胞,探讨其传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刚出生1 ̄3d的新生猪,取出磨牙胚,分离牙乳头,用酶消化法培养猪牙乳头细胞,并用波形丝蛋白和细胞角蛋白鉴定细胞来源。观察细胞的生长规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牙本质涎蛋白(DSP)等的表达情况。结果:猪牙乳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生长良好,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而细胞角蛋白染色阴性,细胞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DSP呈阳性表达。结论:通过酶消化法,可以体外扩增培养猪牙乳头细胞,细胞为间充质来源,其传代细胞在合成胶原及DSP的能力上与体内牙乳头细胞相似,提示猪牙乳头细胞可能具备作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研究种子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全口义齿咬合接触的三维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三维数字化方法对咬合接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方法应用非接触式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三维扫描和重建10副全口义齿人工牙面以及正中时咬合状态的基础上,测定咬合接触的数目和部位,并与T-Scan咬合仪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⑴咬合接触参数的测量结果显示,咬合接触区域主要集中在磨牙和前磨牙区;⑵应用激光扫描系统测量和T-Scan系统测量的咬合接触部位和数目比较,P>0.05,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将激光扫描技术引入全口义齿咬合接触研究领域,通过测量全口义齿咬合接触部位和数目,并与T-Scan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进行咬合检测的可靠性,为今后咬合接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Li J  Xu C  Hao Y  Liu XF 《上海口腔医学》2011,20(4):337-341
目的:观察机械牵张应变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内磷脂酶C-γ1(PLC-γ1)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原代和传代培养,获得性状稳定的人牙周膜细胞,使用动态机械应变细胞加载仪对细胞进行1%、10%和20%动态牵张应变加载。加载不同时间,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PLC-γ1水平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在加载牵张应变初期,细胞内的PLC-γ1水平维持较低水平;随着牵张应变加载时间的延长,牙周膜细胞内的PLC-γ1水平逐渐升高。50min时,PLC-γ1水平达到各应变组的最高值(P<0.01)。随着加载时间的继续延长,60min时,各应变组的PLC-γ1水平都显著下降(P<0.01)。结论:牵张应变可引起细胞内PLC-γ1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颜面缺损赝复数字化诊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颜面缺损赝复诊疗过程复杂、效率低,且美观及精度差,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技术的引入开创了颜面缺损赝复诊疗技术发展的新篇章。经过1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已逐步形成一套颜面缺损赝复数字化诊疗体系,该体系包括:颜面缺损信息的数字化采集、赝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赝复体快速成型加工。随着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必将成为颜面缺损赝复诊疗的发展方向与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6.
Gao Y  Zhang FQ  He F 《上海口腔医学》2011,20(5):486-489
目的:探讨通过添加稀土氧化物着色剂而制备的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与饰面瓷的匹配性。方法:以稀土氧化物(Pr6O11,CeO2,Er2O3)和过渡元素氧化物(MnO2)为着色剂,采用粉体掺杂方法,在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粉体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着色剂,制备出6组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测定其与Vita VM9饰面瓷的抗热震性能及界面结合强度。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6组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与Vita-VM9饰面瓷烧结后,各组在60℃~240℃测试过程未发现径向或层间开裂或裂纹现象,加热温度>240℃。6组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与VitaVM9饰面瓷界面的抗剪切强度值为(36.03±3.82)~(37.98±4.89)MPa,均高于纯四方氧化锆陶瓷组的剪切强度值,但各组与纯四方氧化锆陶瓷的抗剪切强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稀土氧化物着色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与饰面瓷的匹配性达到临床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表面处理对双固化黏结剂Panavia F与不同界面黏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测定Panavia F与牙本质使用和不使用牙本质处理剂ED primer时的剪切强度,以及Panavia F与钴铬合金、镍铬合金、纯钛、银金钯合金使用和不使用金属表面处理剂Alloy primer时的剪切强度,数据作统计学检验,分析其黏接机制。结果使用ED primer处理后,Panavia F与牙本质的剪切强度从9.1MPa提高到17.6MPa;使用Alloy primer处理后,Panavia F与纯钛的剪切强度从29.0MPa提高到35.9MPa,而与处理后的银金钯合金的剪切强度从21.6MPa提高到30.2MPa。结论Panavia F通过采用ED primer对牙本质的表面处理显著提高对牙本质的黏结强度;Alloy primer可以显著提高纯钛和贵金属与黏结剂的黏结强度,而对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三种牙科比色板与天然牙色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量天然牙的色度参数范围,并与三种常用比色板的色度参数范围进行比较,分析目前常用的牙科比色板存在的局限. 方法 使用数码照相机在D65光源的非球形漫射照明观测方式下拍摄比色板A(VITAPAN Classic)、B(VINTAGE Halo)、C(3D-MASTER)和上颌天然中切牙322颗,获得天然牙和3种比色板的色度参数范围并进行比较. 结果 天然牙色度参数95%正常值的范围分别如下:明度(L*)为61.631~73.250,红绿色品(±a*)为-0.719~1.879,黄蓝色品(±b*)为8.701~17.790.与天然牙相比,比色板A的色度参数范围较窄,缺少红色品与高明度色片,饱和度分布不均匀;比色板B的红色品范围较A有所扩大,但饱和度偏高;比色板C的色度参数范围最大,其饱和度和明度可完全覆盖天然牙相应的色度参数范围,但仍缺乏红色品色片. 结论 与本组天然牙的颜色范围相比,目前临床常用比色板存在覆盖不全和色片分布不均匀的局限,总体缺乏偏红色调色片.  相似文献   
9.
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脑功能的非介入技术,它以血氧合度依赖的对比为基本成像原理,能准确定位、实时跟踪神经活动引起的脑血流和代谢改变.将其用于研究口颌系统,可明确中枢神经系统与颌面肌、(牙合)及颞下颌关节间的调控关系,为填补该领域的空白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两种贵金属烤瓷合金的制作技术及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含金率80%以上的金合金以及金沉积烤瓷全冠作为高贵金属烤瓷熔附修复体普遍应用于口腔修复中。本文就较常用的两种高含量金修复体的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