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尸体上观察了股深动脉的类型,测量了各分支的长度和外径。结果:股深动脉主要从股动脉后方(60%)和后外侧(26%)发出,分为深全干型(60%)、深外干型(20%)、深内干型(14%)和深孤独干型(6%)。各主要血管外径为:股深动脉5.7±1.6mm;旋股内侧动脉3.6±1.0mm,其升支2.0±0.9mm;旋股外侧动脉3.7±1.1mm,其升支2.5±0.8mm。结论:该项研究为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提供了详尽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颈骨内、外静脉回流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探讨Legg Perthes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采用巨微解剖、血管透明、组织切片、造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 45例胎儿、新生儿及儿童的股骨头颈骨内、外静脉回流途径、骨内微血管构筑特点进行观察。结果 :(1 )髋关节骨外静脉包括 :旋股内、外侧静脉 ,闭孔静脉 ,臀上、下静脉 ,颈后静脉 ,髂腰静脉 ,股骨头韧带静脉 ,颈升静脉 ;骨内静脉包括 :前、后、上、下骺静脉 ,内骺静脉 ,前、后、上、下干骺静脉。关节囊内存在丰富的滑膜下静脉网 ,髋关节周围形成两个彼此有吻合的环状结构。(2 )一条微动脉一般有两条微静脉伴行 ,微静脉间有丰富的横行吻合支 ,在微动脉移行为毛细血管的部位 ,常可见到环形缩窄。结论 :(1 )Legg Perthes病与股骨头、颈静脉回流障碍密切相关。 (2 )根据股骨头、颈骨内外静脉回流特点 ,Legg Perthes病可以设计骨内、外双重介入治疗 ,骨内、囊内静脉搭桥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记忆合金网球支架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髓芯减压、髓芯减压+松质骨移植、髓芯减压+松质骨移植+记忆合金网球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取新鲜人股骨头0根,模拟髓芯减压松质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做成髓芯减压后的状态,用MTS生物力学实验机测得每例标本在单纯减压、减压值及植骨+网球三种状态下的力学刚度,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髓芯减压组和髓芯减压+松质骨移植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髓芯减压+松质骨移植+记忆合金网球植入优于前两种状态。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网球植入增加了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降低局部应力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预测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不同部位囊性变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生物力学影响,为预测股骨头的塌陷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基础。方法:取新鲜股骨上段标本,行螺旋CT断层扫描,所得图像用Efilm软件系统处理,利用Ansys-5.7大型计算机软件建立股骨上段三维有限元异物同构模型,模拟股骨头内囊性变。施加3种不同载荷,分析股骨头内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股骨头受压后,中央区域表现为压应力,而前方和后方区域则表现为张力,符合球体受压后的膨胀趋势。股骨头负重区下方及其内侧和外侧的囊性变应力集中最明显,易引起股骨头塌陷。当囊性变位于股骨头的前方、后方、中心和下方时,其上下缘的应力集中不是很明显,股骨头塌陷断裂风险不大。结论:股骨头内不同部位的囊性变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生物力学影响是不同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可以预测坏死股骨头的塌陷,并指导临床选用适当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和血管束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的解剖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41例成人尸体上观察了旋髂深血管的起始和外径,依据旋髂深血管的髂骨支和腹壁肌支的局部解剖学,设计了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和血管束联合移植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术式.临床应用17例获得满意效果.文中介绍了解剖学要点及手术方法,并对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活血健骨汤对兔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血液流变性和血脂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57年Piotrograd等首次报道激素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简称ANFH)以来,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激素短期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均可引起此病[1],Jones等在作了大量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脂质代谢紊乱学说[2],目前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和接受。本研究针对ANFH的发病特点,应用自拟经验方“活血健骨汤”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现初步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动物:选用健康日本大白兔18只,4月龄,体重2.0±0.31kg… 相似文献
7.
髓芯减压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和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和修复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液氮冷冻法造模,随机分为髓芯减压(A)组和同种异体细胞移植(B)组。术后标本做X-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1)X-线观察2周时A、B组股骨头钻孔区边缘密度增加;8周时A组钻孔区呈低密度,边缘形成硬化线,B组钻孔区出现骨小梁结构。(2)组织学观察2周时A组钻孔区边缘出现较多的成骨细胞,并有骨组织形成;8周时钻孔区形成骨髓组织;2周时B组钻孔区有大量的成骨细胞,边缘有较多的骨组织形成。4周时钻孔区内充满新生骨小梁结构;8周时钻孔区内骨小梁趋于成熟。结论:髓芯减压和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地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8.
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在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家兔30只,随机分为激素组(短期注射地塞米松)及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流流变学参数、免股骨头骨陷窝空虚率的阶段性变化。结果:实验15、30d,激素组的TG、TC、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60d,激素组血清TC、血浆粘度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激素组合35、70d双侧股骨头骨陷窝空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地塞米松冲击应用可造成家兔血液流变特性恶性化,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人工股骨置换术后股骨再造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骨截面面积吸收率和抗弯截面模量损失率反应力遮挡效应,采用骨再造理论和有限元(Finite element,FEM)相结合的方法,用计算机模拟人工股骨植换术后股骨的再造行为,从而定量的分析人工股骨头对股骨的应力遮挡效应。骨表面再造采用BRSS97程序。有限元模型采用正常股骨的受力状态为模型一,带颈领的人工股骨头骨水泥固定骨受力状态为模型二。结果表明,人工股骨头对骨产生的应力遮挡,股骨发生骨吸收,人工假体柄中段近端区域骨吸收严重。其骨截面积吸收最大,其截面吸收率最大为31.33%,抗弯截面模量损失率最大为54.58%。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