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7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3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98篇
内科学   76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4篇
特种医学   185篇
外科学   393篇
综合类   524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2篇
  2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5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动态监测腹部症状及体征;进行抗凝治疗,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提供营养支持,促进病情恢复;适度活动肢体,提供康复锻炼指导。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7例患者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2.
3.
Background and aimsEtiologic associations between some modifiable factors (metabolic risk factors and lifestyle behavio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remain unclear. To identify targets for CVD prevention, we evaluated the causal associations of these factor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nd ischemic stroke using a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 method.Methods and resultsPreviously publishe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s) for blood pressure (BP), glucose, lipids, overweight, smoking, alcohol intake, sedentariness, and education were used to identify instruments for 15 modifiable factors. We extracted effects of the genetic variants used as instruments for the exposures 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nd ischemic stroke from large GWASs (N = 60 801 cases/123 504 controls for CAD and N = 40 585 cases/406 111 controls for ischemic stroke). Genetically predicted hypertension (CAD: OR, 5.19 [95% CI, 4.21–6.41]; ischemic stroke: OR, 4.92 [4.12–5.86]), systolic BP (CAD: OR, 1.03 [1.03–1.04]; ischemic stroke: OR, 1.03 [1.03–1.03]), diastolic BP (CAD: OR, 1.05 [1.05–1.06]; ischemic stroke: OR, 1.05 [1.04–1.05]), type 2 diabetes (CAD: OR, 1.11 [1.08–1.15]; ischemic stroke: OR, 1.07 [1.04-1.10]), smoking initiation (CAD: OR, 1.26 [1.18–1.35]; ischemic stroke: OR, 1.24 [1.16–1.33]), educational attainment (CAD: OR, 0.62 [0.58–0.66]; ischemic stroke: OR, 0.68 [0.63–0.72]),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CAD: OR, 1.55 [1.41–1.71]),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CAD: OR, 0.82 [0.74–0.91]), triglycerides (CAD: OR, 1.29 [1.14–1.45]), body mass index (CAD: OR, 1.25 [1.19–1.32]), and alcohol dependence (OR, 1.04 [1.03–1.06]) were causally related to CVD.ConclusionThis systematic MR study identified 11 modifiable factors as causal risk factors for CVD, indicating that these factors are important targets for preventing CVD.  相似文献   
4.
5.
《Radiologia》2019,61(6):510-513
We present a case of a female patient with ovarian cancer who had an inadvertent vascular access device implantation in the subclavian artery, being detected after 10 days. She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 covered stent without immediat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2013年4月—2019年6月32例行腔内治疗的完全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结果:分别采用经股动脉入路(17例)、肱动脉入路(1例)、股–肱联合入路(14例)对32例患者行腔内手术,最终成功植入支架26例(81.25%),包括球扩式支架15例,自膨式支架11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闭塞处开通失败,行搭桥术或保守治疗。术中出现锁骨下动脉夹层2例,迷走反射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未出现脑血管并发症。26例支架植入患者中,24例获随访(34.6±4.2)个月,术后1、3、5年支架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2.31%、80.77%、73.08%。 结论: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有效,中远期通畅率较高;累及椎动脉的锁骨下动脉闭塞尽量选择自膨式支架。  相似文献   
7.
8.
背景与目的:单侧颈内动脉(ICA)慢性闭塞后,仍有3%~5%的患者会出现黑懵、头晕等脑缺血症状,在标准的药物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可作为其治疗方案之一。但目前国内对其临床诊断的病例较少,并且对手术方式的认识不足,故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以颈外动脉(ECA)、颈总动脉(CCA)或ICA内膜剥脱为主并联合ICA的残腔缝合或切断的方式治疗颈动脉残腔综合征(CS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6月9例诊断为CSS并经内膜剥脱治疗的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67.3岁。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记录手术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结果: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结束,术后头晕、肢体乏力等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和好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次数明显减少,但1例患者因失明时间较长,其视力仍无法缓解。2例(22.2%)出现头痛、烦躁等高灌注表现,经药物降压和脱水治疗后好转,无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有2例术后出现饮水呛咳,但均于术后1周基本恢复。mRS评分结果较术前降低(≥1分)。结论:以ECA、CCA或ICA内膜剥脱为主并联合颈内动脉的残腔缝合或切断的方式治疗CSS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其短期随访结果较为满意,可作为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取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内痔是引起直肠出血的常见原因,当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时,由于存在手术禁忌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患者不愿接受外科手术,通过导管超选择性直肠上动脉(SRA)造影可快速、准确地定位出血部位,并可同期予以栓塞,实现快速止血目的。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止血,血管腔内介入止血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国内对于超选择SRA栓塞术在内痔导致的直肠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其止血效果及安全性还存在争论。本研究旨在评价超选择性SRA栓塞术治疗内痔为原因的直肠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就该方法相关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做一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2月—2021年10月接受超选择性SRA栓塞治疗的直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SRA栓塞术后3~7 d(初期止血率)及术后1~12个月的止血效果(临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 共50例成功实施超选择性SRA栓塞治疗的直肠出血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29例内痔出血患者进入最终研究,其中Ⅱ度内痔11例,Ⅲ度内痔18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8±12.2)岁。所有患者介入术中均使用金属弹簧圈(直径2~3 mm)联合明胶海绵颗粒(直径350~560 μm)或PVA颗粒(直径300~500 μm)行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100%。27例患者术后3~7 d出血症状消失,初期止血率为82.8%(24/29),术后1个月临床成功率为86.2%(25/29)。3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时便血复发,术后6个月临床成功率为75.9%(22/29),其中2例行髂内动脉分支栓塞后症状消失,1例选择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7±2.5)个月,1例患者因术后里急后重感明显,术后1周行肠镜检查可见直肠小片状浅表黏膜溃疡,予以保守治疗;2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保守治疗后血肿消失,其余患者无介入栓塞相关的感染、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SRA栓塞在治疗以Ⅱ~Ⅲ度内痔为原因的直肠出血中是一种相对安全、低风险的手术方法,短期止血效果肯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