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02篇
  免费   694篇
  国内免费   65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7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82篇
临床医学   3558篇
内科学   43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4篇
特种医学   6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424篇
综合类   6037篇
预防医学   1037篇
药学   2472篇
  42篇
中国医学   1535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803篇
  2019年   772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676篇
  2016年   605篇
  2015年   671篇
  2014年   1307篇
  2013年   1288篇
  2012年   1596篇
  2011年   1599篇
  2010年   1426篇
  2009年   1160篇
  2008年   1150篇
  2007年   956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790篇
  2004年   640篇
  2003年   524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前睡眠质量与术后谵妄之间联系。 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老年患者,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龄60~78岁,平均(72±5)岁。其治疗时间均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手术前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依据患者睡眠情况将其分成睡眠正常组(n=43,睡眠指数<5分),睡眠障碍组(n=47,睡眠指数≥5分)。每组均使用罗库溴铵、舒芬太尼以及丙泊酚诱导麻醉。分别记录每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观察时间以及手术后住院天数。比较手术后1~5 d内NRS得分、QoR-40得分以及术后谵妄出现次数。 结果90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100.00%,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1.2)个月。睡眠障碍组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观察时间以及手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手术后1~5 d NRS得分为(3.4±1.1)分、(3.2±1.0)分、(2.7±0.8)分、(2.1±0.6)分、(1.8±0.5)分,均高于睡眠正常组[(2.7±1.3)分、(2.5±1.0)分、(2.2±0.9)分、(1.8±0.7)分、(1.5±0.6)分,P<0.05];睡眠障碍组手术后1~5 d QoR-40得分为(146.1±6.2)分、(149.5±6.3)分、(154.2±6.7)分、(158.5±4.1)分、(162.1±5.2)分,均低于睡眠正常组[(149.2±5.1)分、(152.3±5.1)分、(158.3±5.5)分、(161.2±5.2)分、(165.6±4.1)分,P<0.05)];睡眠障碍组与睡眠正常组手术后1~5 d谵妄总出现率分别是34.04%(16/47)、13.95%(6/47)(P<0.05)。 结论手术前存在睡眠障碍会使患者术后谵妄出现几率上升,并且延长术后住院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机体恢复,需对患者术前睡眠情况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55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NF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 PNF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NF。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 采用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步态, 并进行疗效评价, 测量2组患者的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治疗前改善(P<0.05)。PNF组治疗后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下肢活动[(30.18±4.20)分]、髋关节症状[(16.43±1.99)分]、特殊体征[(29.36±1.25)分]、美观[(13.57±1.91)分]、总分[(89.54±7.76)分]均较对照组优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 且PNF组治疗后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0.38±0.17)cm]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 PNF能改善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和步态, 疗效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疲劳评估模型动态立位平衡功能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79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功能训练,研究组实施疲劳评估模型动态立位平衡功能训练。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动态立位平衡情况。结果:研究组Harris、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倾斜方向动态姿势调节标准偏差值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疲劳评估模型动态立位平衡功能训练,能增强髋关节功能,有助于恢复肢体动态姿势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4.
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在河南省某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0例)和程序化护理组(3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程序化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假体脱位。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程序化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2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程序化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化护理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质量,减少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髋关节置换术在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变部位分为髋关节炎组和股骨头坏死组,各43例。2组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状况。结果 股骨头坏死组术中出血(86.91±9.69)mL、术后引流(498.65±25.36)mL,少于髋关节炎组的(95.86±9.88)mL、(554.13±29.52)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78.36±8.79)min、(10.22±2.03)d,短于髋关节炎组的(91.35±10.57)min、(14.58±2.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头坏死组治疗后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分别为(33.85±3.42)分、(45.05±4.03)分、(2.27±0.31)分、(3.99±0.35)分、(85.62±6.28)分,高于髋关节炎组的(30.11±3.15)分、(40.63±3.97)分、(2.01±0.27)分、(3.36±0.31)分、(80.33±6.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头坏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髋关节炎组的18.60%(χ2=4.074,P=0.044)。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股骨头坏死疗效优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利于提高远期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改良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磷酸酶(BA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置换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髋关节前入路组(对照组)和改良小切口入路组(观察组),每组各5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变化及血清PINP、BGP、BAP含量水平变化情况,两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 VAS评分、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13.08±1.26)cm、(99.43±15.48)min、(162.59±25.29)mL、(4.48±1.04)分、(1.93±0.69)d,均低于对照组[(15.42±1.38)cm、(101.39±14.44)min、(173.84±25.29)mL、(6.42±1.04)分、(2.73±0.6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PINP、BAP、BGP含量水平分别为(1024.39±89.21)pg/L、(40.87±4.92)ng/mL,(9.77±1.42)ng/mL,高于对照组患者[(848.72±53.46)pg/L、(33.54±4.76)ng/mL,(8.58±1.0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79.76±6.36)、(85.46±7.03)分,高于对照组[(71.27±8.93)、(79.68±7.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6.36%,观察组并发症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1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能更好地改善围手术期不良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骨代谢相关因子表达水平,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6S管理法联合戴明循环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生理与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0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围术期6S管理法联合戴明循环,比较两组生理应激〔入室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骨水泥填充后(T3)、术毕(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理应激〔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护理质量(护士管理、环境管理、物品药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评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T1、T2、T3、T4时刻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管理、环境管理、物品药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77%)高于对照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45%)高于对照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围术期6S管理法联合戴明循环可改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生理与心理应激,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吸收系统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晚期股骨头坏死病人84例(88髋),其中观察组42例(45髋),采用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吸收系统;对照组42例(43髋),采用自体血回吸收系统,记录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吸收量、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情况及术后血常规的变化。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和自体血回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病人术前RBC、Hb、HCT均高于术后1、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RBC、Hb、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7 d RBC和Hb水平,术后1和7 d HCT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后3 d病人HCT,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吸收系统可以明显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促进病人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术前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01月至2021年10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拟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9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均于术前24 h及手术当日麻醉前30 min行骨折侧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对照组患者使用0.375%罗哌卡因30 mL,观察组患者使用0.375%罗哌卡因联合0.5 μg/kg右美托咪定和0.1mg/kg地塞米松共30 mL,术后两组患者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刻(T0)、术前实施神经阻滞后12 h(T1)、入室时(T2)、术后12 h(T3)、24 h(T4)和48 h(T5)的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 VAS)及T3~T5时刻的运动VA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的首次按压时间,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皮质醇(cortisol, 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 E)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T2和T4时刻的静息VAS评分以及T3~T5时刻的运动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术后镇痛泵的首次使用时间推迟,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减少(P<0.05)。术后1 d,观察组血清IL-6、CRP、Cor、NE和E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可有效减轻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程度、延长镇痛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和应激反应,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