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3篇
  免费   2024篇
  国内免费   66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249篇
口腔科学   178篇
临床医学   1523篇
内科学   97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3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362篇
综合类   2427篇
预防医学   100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11篇
  14篇
中国医学   963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432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13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520篇
  2012年   656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517篇
  2004年   487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硫化氢(H2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骨质疏松症患者128例作为骨质疏松组,另选取腰背部疼痛但排除骨质疏松的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1~4)和双侧股骨颈骨密度,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筛查骨质疏松风险。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H2S、碱性磷酸酶(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磷、血钙、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i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P1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等骨代谢标志物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H2S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骨质疏松组患者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OSTA指数和血清H2S浓度下降,血清ALP、BALP、骨钙素、P1NP、P1CP、iPTH水平下降,β-CTX水平升高(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H2S与ALP、BALP、血清骨钙素、P1NP、P1CP、iPTH呈正相关,与β-CTX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H2S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检测H2S有助于评估患者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应用定量CT(QCT)探讨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髋关节CT检查的绝经后女性患者522例,分为骨折组(232例)及无骨折组(290例)。骨折组年龄52~99岁,平均(72.7±9.8)岁;无骨折组年龄51~87岁,平均(66.3±9.6)岁。采用QCT分析软件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及臀大肌的脂肪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中年龄、体质指数、骨密度和肌肉脂肪含量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年龄、骨密度和肌肉脂肪含量预测骨折的阈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两组中年龄、骨密度与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骨折组患者年龄的均值较无骨折组大6.4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P<0.001)。骨折组股骨近端骨密度为(93.0±33.3)mg/cm3,无骨折组为(113.5±36.1)mg/cm3,骨折组股骨近端骨密度更低(t=-6.70,P<0.001)。骨折组髋部臀大肌的脂肪含量为12.9%±6.9%,无骨折组为11.1%±5.2%,骨折组肌肉脂肪含量更高(t=3.43,P<0.001)。骨折组和无骨折组的体质指数分别为(23.38±3.9)和(24.46±3.7)kg/m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5,P>0.05)。年龄在73.5岁以上、骨密度低于112.3mg/cm3和肌肉脂肪含量达12.8%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骨折(P<0.05)。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其邻近肌肉的脂肪含量呈负相关(骨折组:r=-0.403,无骨折组,r=-0.191)。结论:QCT可定量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和其周围肌肉的脂肪含量,有助于预测绝经后女性发生股骨近端骨折的风险,指导临床对骨折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和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儿童1型糖尿病(T1DM)患者骨密度(BMD),分析探讨骨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76例,收集性别、年龄、发病年龄、身高、体重、BMI、病程等基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碳酸氢根(HCO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骨密度,获取Z值。结果 76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Z值为-0.93±2.14。HbA1c、病程与骨密度Z值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B=-0.334,P<0.001;B=-0.191,P=0.017)。结论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低于健康儿童,血糖控制不良、病程长是1型糖尿病儿童骨密度减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骨折术后骨密度、骨折愈合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邯郸院区住院手术治疗骨折的29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人术后是否应用辛伐他汀(20 mg·d-1)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222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情况,术前、术后1年的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结果 术后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90.79%、90.5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的骨密度、血钙、血磷、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及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CTX-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1年内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骨折愈合、骨密度、骨代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骨搬移术后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查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DR)的价值。方法 对19例因胫骨外伤致感染性骨不连及大面积骨缺损接受胫骨搬移术患者分别于术后2、4、6及8周、停止搬移即刻、停止搬移后4、8周、去外固定架前4周及去外固定架即刻行DEXA和DR检查,观察不同时间点胫骨搬移区新生骨痂(BMD新生骨痂)和截骨上下端原骨质骨密度(BMD截骨上下端)及二者比率,分析DR图像中胫骨新生骨痂的形态及填充量。结果 胫骨搬移术术后各时间点BMD新生骨痂、BMD截骨上下端及BMD比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MD新生骨痂及BMD比率在术后2周分别为(0.07±0.01) g/cm2及(5.56±1.24)%,且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升高(P均<0.05);BMD截骨上下端在术后2周为(1.21±0.07) g/cm2,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去外固定架前4周降至最低(P均<0.05)、去外固定架即刻有所升高但与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显示,术后4周胫骨搬移始区见新生骨痂影,随时间延长而呈多形态变化;术后2周胫骨搬移区未见新生骨痂填充,至停止搬移即刻新生骨痂填充量达25%,停止搬移4、8周达50%、75%,去外固定架前4周基本达100%。结论 DEXA能动态监测骨搬移术后搬移区新生骨痂及截骨端原骨质BMD;DR可显示新生骨痂形态变化;骨搬移术后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肾强骨丸对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势(切除大鼠卵巢)+注 射氢化可的松+番泻叶灌胃+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方法联合制备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 后给予温肾强骨丸连续灌胃8 周。给药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肛温的变化;检测大鼠脾、 肾、子宫等脏器指数;检测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检测血清中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P)、大鼠尿Ⅰ型 胶原交联N 末端肽(U-NTX)、骨碱性磷酸酶(BALP)、雌二醇(E2)、尿型胶原交联C 末端肽(U-CTX)、骨钙蛋 白(BGP)等骨转化指标;观察并分析椎体HE 染色结果。结果温肾强骨丸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一般状态,增 加饮食量,升高体质量、肛温,明显缓解畏寒、便溏等脾肾阳虚症状;增加模型组大鼠股骨、脊柱骨密度 (P<0.05),增强股骨骨生物力学(P<0.05);增高血清BALP、E2 水平(P<0.05),降低血清BGP、TRAP、 U-NTX、U-CTX 水平(P<0.05);增加皮质骨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小梁面积、骨小梁体积(P< 0.05)。结论温肾强骨丸可明显改善大鼠脾肾阳虚症状,增加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升高血清BALP、E2 水平,降低血清BGP、TRAP、U-NTX、U-CTX 水平,增加皮质骨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小梁面 积、骨小梁体积,从而治疗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更年期骨质疏松妇女的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确诊更年期骨质疏松妇女7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更年期骨密度正常妇女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密度(BMD)以及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NBAP)、骨钙素(OC)、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I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腰椎BMD、股骨颈BMD、PTH、OC、NBAP、ICTP、TRACP-5b、IL-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33水平与腰椎和股骨颈BMD呈正相关,而与年龄、BMI、PTH、OC、NBAP、ICTP、TRACP-5b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年龄、BMI、腰椎BMD、股骨颈BMD、PTH、OC、NBAP、ICTP、TRACP-5b是更年期骨质疏松妇女血清IL-33水平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清IL-33水平异常能够反映更年期骨质疏松妇女疾病情况,是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降低和骨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预防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年龄≥50岁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457例,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将受试者分为A组(无微血管病变组,160例)、B组(微血管病变组,297例),比较两组间BMD及骨代谢指标。结果与A组相比,B组腰椎L1~4、股骨颈及股骨BMD、T值、Z值均偏低,β-CTX、PINP、N-MID偏高,24 h尿Ca和25(OH) D3偏低(P0.05)。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时OP患病率偏高(8.8%vs 20.9%,OR=2.156; 95%CI:1.102~4.220,P0.05)。结论 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时骨形成及骨吸收指标表达均升高,骨转换率加速,PTH升高,破骨细胞活性增强,BMD下降,OP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胃饥饿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初诊未经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T评分<-2.5)参加了研究,共纳入320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受试者,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代谢综合征78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不合并代谢综合征242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饥饿素和骨代谢指标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各研究对象腰椎(L1-L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变量间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OP)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组(OPMS)的身高、体重、BMI、血糖、腰椎(L1-L4)、三酰甘油、血糖、总胆固醇、股骨颈骨密度、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和β-I型胶原羧基端肽和胃饥饿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胃饥饿素水平与腰椎和股骨颈BMD呈负相关;和P1NP和β-CTX水平呈正相关,但与三酰甘油、血糖和总胆固醇不相关。结论血清胃饥饿素水平升高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降低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