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49篇
  免费   836篇
  国内免费   421篇
耳鼻咽喉   13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05篇
口腔科学   244篇
临床医学   3006篇
内科学   304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522篇
特种医学   9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44篇
综合类   5189篇
预防医学   858篇
眼科学   133篇
药学   1958篇
  29篇
中国医学   980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506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575篇
  2015年   703篇
  2014年   1215篇
  2013年   1147篇
  2012年   1432篇
  2011年   1514篇
  2010年   1318篇
  2009年   1266篇
  2008年   1216篇
  2007年   1089篇
  2006年   977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657篇
  2003年   463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产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137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6.3岁,手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98例,中度狭窄3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评价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13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有51例(37.2%)发生低血压。单因素分析提示,与CAS术后低血压相关的因素,包括颈动脉狭窄部位在球部、术前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史、尿素氮、术后24 h静脉液体入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溃疡斑块、术前存在未控制高血压、术后24 h静脉液体入量,是CAS术后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溃疡斑块、术前高血压未控制、术后24 h液体入量较多患者,更易发生CAS术后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CT腹部脂肪定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其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行颈部CTA的患者资料,对其颈总动脉分叉部(BIF)(分叉部包含分叉处上下2 cm范围)进行观察分析,采用患者腹部CT图像选择脐周层面测量其内脏脂肪(VAT)面积、皮下脂肪(SAT)面积,并搜集患者体重指数(BMI)、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等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腹部脂肪面积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CAS及其管腔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AS组患者LDL-C、VAT/SAT、VAT、年龄均高于非CAS组患者,且随着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增加,LDL-C、VAT、VAT/SAT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面积与CAS及其管腔狭窄程度关系密切,随着VAT面积增加,CAS狭窄程度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2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功能、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F-36评分及FACESⅡ-CV评分、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升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家庭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高分辨率MRI(HR-MRI)血管壁成像和超声对鉴别诊断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原因的效果。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06月-2020年1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31例,均行颈部辨血管壁HR-MRI检查、超声颈动脉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颈动脉狭窄原因检出情况,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HR-MRI与DSA、超声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DSA、超声、HR-MRI对动脉硬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MRI对动脉夹层的检出率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占比22.6%,DSA、HR-MRI检查未见异常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分析显示,HR-MRI诊断颈动脉狭窄原因与DSA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669,P<0.05)。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原因与DSA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221,P<0.05)。结论: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原因的鉴别诊断效果优于超声,可作为临床诊治补充检查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参数监测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多参数联合监测下实施CEA治疗的75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颈内动脉返流压及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72例返流压≥25 mmHg,3例<25 mmHg;58例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变化,2例轻度降低复通后好转,6例下降超过50%但恢复,5例下降超过50%未恢复,4例下降超过75%未恢复。术中5例使用转流管。术后发生脑卒中2例,未发生栓塞事件。术后1周内复查颈动脉CTA显示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均通畅,1例颈外动脉闭塞,1例颈外动脉血栓形成并管腔重度狭窄。术后随访3个月~5年,末次随访GOS评分5分74例,3分1例。结论 CEA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术中联合监测颈动脉返流压、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是可行的、有效的,可提高CEA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自动检测超声图像颈动脉斑块的方法。通过超分辨生成对抗网络提高超声图像质量,并采用高斯混合模型算法结合先验知识自动提取感兴趣区域;最后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颈动脉有无斑块的自动检测。使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提供的数据集,自动检测颈动脉是否有斑块,模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达到94.11%、96.30%、91.67%。实验证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检测颈动脉斑块结果和真实值有很高的一致性,且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9.
赵欣娜 《当代医学》2022,28(6):146-148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或依折麦布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7)与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和依折麦布治疗,研究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IMT、NIHSS评分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MT和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可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脂,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眼部缺血综合征(OIS)病人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OIS病人50例,根据病人眼动脉血流方向不同分为正向血流组(正向组)28例和反向血流组(反向组)22例。分别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平均颈动脉狭窄度、眼部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反向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高于正向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 < 0.01)。治疗前,反向组病人眼动脉PSV高于正向组,睫状后动脉PSV低于正向组(P < 0.05和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眼动脉、睫状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均比治疗前升高(P < 0.01),且治疗后正向组眼动脉和睫状后动脉PSV高于反向组(P < 0.05和P < 0.01)。治疗前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反向组(P < 0.01);治疗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治疗前(P < 0.01)。结论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OIS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且正向组视力明显提高,而反向组无明显改善;高频彩超可准确监测病人手术前后球后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利于实时掌握病人病情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