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0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64篇
预防医学   17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5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深圳市气象因素对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RV)腹泻的非线性和滞后效应.方法 对深圳市2014~2016年气象因素和RV腹泻进行相关性分析,控制其他气象因素和长期趋势等混杂因素后,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别探讨气温和相对湿度对RV腹泻的影响.结果 低温是RV腹泻的危险因素,当气温在P5(13.4℃)和P25(19℃)时滞后效应在第11天达到最大.RR值分别为1.118(95%CI:1.096~ 1.139)和1.076(95%CI:1.063~1.090),21 d的累积效应值为6.828(95%CI:5.059~9.215)和3.244(95%CI:2.641~3.985).在P75(28.2℃)、P95(30.1℃)效应无统计学意义.RV腹泻对相对湿度的变化表现较为迅速,显示出明显的负相关作用.在P5(52.75%)相对湿度时,滞后2~16d时都表现出危险效应,滞后4d时有最大的效应,RR值为1.063(95%CI:1.040~ 1.085),21 d累积RR为1.565 (95%CI:1.205~2.032).相对湿度为P75(83%)和P95(91%)时,对RV腹泻有显著性的保护作用,累积RR值分别为0.720(95%CI:0.663~ 0.782)和0.283 (95% CI:0.224~0.358).结论 气温和相对湿度对RV腹泻的影响呈明显的非线性、滞后性.低温是RV腹泻的危险因素;相对湿度与RV病例数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建议在低温低湿季节对5岁以下儿童加强健康教育,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来预防该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刘世科  孙家盛  章海斌  王帆  陈伟  任丛汉 《疾病监测》2022,37(12):1563-1568
  目的  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lag?non-linearmodel,DLNM)探讨气温对浙江省宁海县0~6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为科学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帮助。  方法  收集2016-2020年宁海县有关气象资料和0~6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气象因素与发病数的相关性,利用R 4.1.0软件构建DLNM探讨气温对0~6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  结果  2016-2020年宁海县0~6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呈一定季节性,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高峰。 Spearman分析显示,日平均气温与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相关性最高(r=?0.291)。 DLNM显示,日平均气温为?5 ℃时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累计发病效应最大(RR=16.601,95%CI:2.667~103.333),在滞后0 d 时,发病风险最小(相对危险度RR=0.815,95%CI:0.730~0.910);滞后30 d时,发病风险最大(RR=1.265,95%CI:1.148~1.395)。?5、5、11.5 ℃的气温条件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影响持续时间长,其累计滞后天数分别可达30、21和30 d。  结论  日平均气温和宁海县0~6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明显相关,在低温条件下发病风险显著增加且有较长的滞后效应,高温条件下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日相对湿度与流腮发病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0—2017年荆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逐日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评价日均气温、日相对湿度对流腮发病的总体效应、累计效应、滞后效应。同时探讨日均气温、日相对湿度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分类效应的异同。结果日均气温、日相对湿度对流腮发病的影响均呈非线性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分别以日均气温P_(50)(18.35℃)、日相对湿度P_(50)(78.00%)作为参照,在P_5~P_(95)范围内,日均气温为3.41℃、日相对湿度78.98%,效应值最大,分别为4.17(95%CI:2.17~8.00)、2.40(95%CI:1.19~4.82)。当日均气温为3.41℃、日相对湿度78.98%,累计效应lag0~30d最大。不同人群中,5~9岁年龄组、女性和学生是日均气温和日相对湿度对流腮发病风险最大的亚组。结论低气温高湿度导致荆州市流腮发病风险增加,5~9岁儿童是敏感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夏季臭氧(ozone, O3)浓度与过敏性皮肤病(allergic skin disease, ASD)就诊的关系。  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夏季(每年的6月1日-8月31日)ASD就诊数据,并收集同期空气污染物和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评估O3浓度与ASD就诊的暴露-滞后-反应关系,模型中对混杂因素、时间趋势、周天数和节假日进行了调整。  结果  共收集研究期间ASD就诊总人次31 741例。O3浓度与ASD就诊呈正相关,与慢性荨麻疹就诊也呈正相关,而与特应性皮炎就诊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3浓度每增加10 μg/m3,单日滞后效应表现为ASD就诊风险最大为1.007(RR=1.007, 95% CI: 1.003~1.011, 滞后7 d),累积滞后效应表现为ASD就诊风险最大为1.078(RR=1.078, 95% CI: 1.028~1.131, 累积滞后0~14 d)。在男性、 < 18岁和18~< 65岁ASD患者中,O3浓度增加10 μg/m3对ASD就诊单日滞后效应和累积滞后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  合肥地区夏季高浓度O3是AS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存在滞后效应。有关部门应强化夏季O3污染防治,加强患者医疗服务和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内镜柔性器械腱鞘系统的推力传动模型,研究影响传动效率的关键因素。方法 建立腱鞘系统在器械推送作用下力和位移的传动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搭建腱鞘系统传动测试的实验平台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传动速度、腱鞘直径比、弯曲半径等对传动效率的影响。结果 腱鞘传动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非线性传递现象,传动模型仿真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传动速度、腱鞘直径比、弯曲半径均对内镜柔性器械的推力传动有较大影响,对位移传动的影响相对小一些。结论 该模型可用于内镜柔性器械中腱鞘系统推力传动的计算,提供给医生器械工作末端的力反馈,以保证器械的安全操作和提高手术效果;在内镜柔性器械的精准控制中需要综合考虑传动速度、腱鞘传动比、弯曲半径等对运动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中国成年患者的替考拉宁(teicoplanin,TEC)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考察TEC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静脉注射TEC后的222份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和相关信息,采用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并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程序建立PPK模型。采用Bootstrap、正态预测分布误差法(normalized predictive distribution error,NPDE)进行最终模型评价。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Lcr)、白蛋白(albumin,ALB)为影响TEC清除率的主要因素。最终模型为:CL(L·h^-1)=1.24×(CLcr/77)0.564×31/ALB;V(L)=69.2。验证表明,模型稳定、有效,且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于不同ALB和CLcr的多数患者起始负荷剂量4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可达有效治疗谷浓度。严重感染者需调整负荷剂量至8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来确保血药浓度达到15 mg·L^-1以上。结论本实验报道了CLcr、ALB对TEC清除率有显著影响,所建模型对TEC在中国成人患者中实现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利用SAS MIXED和SAS NLMIXED实现线性或非线性多水平模型的Meta分析。方法以Shim等发表的辅助手术降低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患者局部复发风险的系统评价结果作为实例数据,利用SAS软件实现基于线性或非线性多水平模型的Meta分析,并提供编程代码。结果在没有协变量情况下,基于双变量随机效应模型的PROC MIXED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PROC NLMIXED的OR合并效应值分别为[0.63,95%CI(0.46,0.87),P=0.005 7]和[0.60,95%CI(0.39,0.81),P=0.000 3]。在带有协变量情况下,双变量随机效应模型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OR效应值为[0.65,95%CI(0.47,0.91),P=0.011]和[0.59,95%CI(0.38,0.80),P=0.000 3]。协变量OR效应值分别为[2.70,95%CI(0.16,45.23),P>0.05]和[1.86,95%CI(-0.07,3.79),P=0.06]。结论利用SAS NLMIXED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的Meta分析结果与SAS MIXED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相似,鉴于PROC NLMIXED具有强大的编程能力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稀疏数据具有灵活的建模能力,PROC NLMIXED在Meta分析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群体药动学运用经典药动学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定量考察目标群体中药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并应用于优化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核苷类抗病毒药在临床抗病毒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此类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与其体内药物浓度息息相关,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齐多夫定、恩曲他滨、拉米夫定和阿巴卡韦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的群体药动学研究促进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之一,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良好评估可为医患沟通、治疗方案调整等方面提供依据。因此,如何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一直是神经病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密切相关已得到共识,脑电图(EEG)可反映脑神经功能损伤的有无及程度。EEG及其衍生指标(如诱发电位、脑电非线性分析)近年来备受关注,具有无创、准确、客观及可重复性强的优点,在临床上已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人体运动控制系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特性,通过量化评价表面肌电(sEMG)信号间的非线性耦合强度,可以得到运动相关肌肉的功能状态,进而探究人体运动控制的机制。本文将小波包分解和n∶m相干性分析相结合,构建基于小波包-n∶m相干性的肌间交叉频率耦合分析模型,探究肌电信号间的非线性耦合关系。在维持30%最大自主收缩力(MVC)的肘部屈伸状态下,采集20名健康成年人的sEMG信号,首先基于小波包分解获取子带分量,然后将子带信号进行n∶m相干性计算,分析肌间耦合特征。结果表明:30%MVC的肘部屈曲运动下,协同肌对和拮抗肌对的线性耦合(频率比为1∶1时)强度高于非线性耦合(频率比为1∶2、2∶1和1∶3、3∶1时);对于肌间非线性耦合,随着频率比的增大,耦合强度随之降低,且频率比为n∶m和m∶n之间没有明显的耦合强度差异;beta和gamma频段内的肌间耦合主要体现在协同肌对之间的线性耦合(1∶1)和低频率比的非线性耦合(1∶2、2∶1)以及拮抗肌对之间的线性耦合上。以上说明:小波包-n∶m相干性方法可以定性、定量地描述肌间非线性耦合强度,为深入揭示人体运动控制机制和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