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111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Exactive-Orbitrap-MS)法鉴定森登-4味涂剂中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条件:Shim-pack GIST-HP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5 mL/min,柱温为40 ℃,进样量为5 μL。质谱条件:检测方式Full MS/dd-MS2,扫描范围m/z 110~1 200。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喷雾电压4.20 kV(+)、3.80 kV(-),碰撞能量(CE)30 eV。通过全方化学成分信息库,结合多级质谱碎片信息、对照品保留时间,鉴定森登-4味涂剂中化学成分。结果 在森登-4味涂剂中共鉴定出60个成分,包括16个黄酮类成分、13个有机酸类成分、11个环烯醚萜类成分、10个鞣质类成分、4个氨基酸类成分、4个脂肪酸类成分、2个三萜类成分,并考察了山栀苷、槲皮素、阿魏酸、克里拉京、齐墩果酸、脯氨酸、亚油酸的MS2图和可能的裂解途径。结论 对森登-4味涂剂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准确的鉴定,为其质量标准建立、药效物质挖掘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1995年登革热暴发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志明  邱季春 《疾病监测》1997,12(12):445-448
1995年4~11月,广州市发生了Ⅰ型登革热暴发流行,共发病5505例,发病率84.24/10万,无死亡。首例确诊时间是4月10日。病例主要集中于8、9两个月,占总发病数的91%。疫情波及七个区一个县级市,有13个暴发点。主要疫区为番禺沙湾镇,共发病4972例。在急性期病人血清中分离到12株登革Ⅰ型病毒,血清学试验有117例抗体阳性。此次暴发流行,发病人数之多,为广州市历次流行之最,暴发点之多,也是历年罕见。首次在广州市出现乡村型登革热暴发,其来势凶猛,流行强度大,给登革热防治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实践表明,广州市对登革热流行采取的预防监测系统的控制措施,在市区已达到监测散发病例的水平,并已收到明显的效果,但在郊县的实施尚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和展望,给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9,(2):221-22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蒙药森登-4汤散中7种抗风湿活性成分儿茶素、栀子苷、二氢杨梅素、花旗松素、芦丁、杨梅素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色谱柱为Sil Green C_(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儿茶素、栀子苷、二氢杨梅素、花旗松素、芦丁、杨梅素和槲皮素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590~2 290、10.56~3 901、13.00~3 958、8.815~564.2、4.030~257.8、8.130~750.5、7.075~454.2μg/mL(r≥0.999 1);检测限分别为0.429 5、0.264 0、0.325 0、0.220 4、0.201 5、0.203 2、0.176 9μg/mL,定量限分别为1.030、1.321、1.302、1.397、1.637、0.813 0、0.707 5μg/mL;精密度、稳定性(48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24%~99.28%,RSD分别为1.03%~1.6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蒙药森登-4汤散中儿茶素、栀子苷、二氢杨梅素、花旗松素、芦丁、杨梅素和槲皮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梯式问题管理库模式在降低实习护生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在医院实习的136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68名和观察组68名。在预防护生刺伤方面,对照组护生给予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生在常规管理模式给予梯式问题管理库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刺伤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刺伤发生率及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刺伤防护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刺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梯式问题管理库模式可以提高护生刺伤防护知识,降低实习护生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诊断X射线机与铝梯配合使用,研究铝梯用于诊断X射线机自动曝光系统运行情况的判别方法。方法根据国家标准对某一机型的50 kW常规X线机进行标定检测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调节kV值使铝梯在10种kV值(分为两组)下曝光,对检测结果进行判读。结果通过能量对比可以看到曝光结果符合康普顿效应。铝梯可以用于X射线机确定mAs线性、对比度、峰值电压能量对比(vs.kVp)、自动曝光检测或制定X射线摄影条件。结论用铝梯楔的方法对X射线机自动曝光控制精度检测能够简化传统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宇妥·元丹贡布(708~833年)是吐蕃王朝最杰出的医学家,是藏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据史书记载,宇妥·元丹贡布享年125岁,于公元833年逝世于圣地拉萨。由于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气温低、地形的复杂多变。在这样的恶例的环境条件下宇妥·元丹贡布却活了125岁,这使我们感到神奇,更使我们值得探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3种人体并殖吸虫病ELISA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本研究室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排泄-分泌物抗原(ES)、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半纯化抗原(s Ag)包被的人体并殖吸虫病ELISA试剂盒(ES-ELISA和s Ag-ELISA)及广东某生物公司生产的并殖吸虫Ig G抗体检测试剂盒(GD-ELISA),分别检测45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218份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和80份健康人血清,评价3种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结果 GD-ELISA、ES-ELISA和s Ag-ELISA 3种试剂盒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95.6%(95%CI:89.6%~100.0%)、93.3%(95%CI:86.0%~100.0%)和86.7%(95%CI:76.8%~96.6%),特异性分别为88.6%(95%CI:85.0%~92.2%)、88.9%(95%CI:85.3%~92.5%)和99.0%(95%CI:97.9%~100.0%),约登指数分别为0.84、0.82和0.86。结论 s Ag-ELISA试剂盒检测效果较好,比GD-ELISA和ES-ELISA两法更适用于我国并殖吸虫病临床样本的复核检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对1989年8月分离自云南省盈江县蚊虫的2株登革病毒进行生物学及分子特征的鉴定,明确这两株病毒的血清型及基因型。方法 蚊虫用BHK21细胞和乳鼠法分离病毒,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RT-PCR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这两株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从自纹伊蚊和达勒姆阿蚊中各分离到一株病毒;分别命名为M110和M113,这两株病毒对BHK21细胞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脑内接种乳鼠4d左右导致乳鼠死亡。该病毒经血凝、血凝抑制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提示为黄病毒。分别用黄病毒属特异引物、登革4型病毒NS1和NS2a基因片段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序列测定,证实为登革4型病毒。NS1和NS2a基因序列片段分析表明,M110和M113的NS1核苷酸序列与登革4型病毒基因I型的H241株(Y19176)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98%;NS2a基因片段与H241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5%、97.1%。结论 从盈江县蚊虫分离到的M110和M113病毒为登革4型病毒基因I型,表明云南省西部边境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过登革4型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