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0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440篇
耳鼻咽喉   378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708篇
口腔科学   263篇
临床医学   2220篇
内科学   605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235篇
特种医学   5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879篇
综合类   2854篇
预防医学   2668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1097篇
  8篇
中国医学   427篇
肿瘤学   1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711篇
  2011年   795篇
  2010年   791篇
  2009年   665篇
  2008年   994篇
  2007年   848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812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C臂CT在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术中影像即时采集,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颅内动脉瘤诊断金标准仍为DSA,C臂CT可提供更多信息辅助动脉瘤诊断。术中即刻获取影像可为支架置放提供参考,较为清晰地显示支架、动脉瘤、弹簧圈等相对位置,这在术后随访中也有相当大的价值。现就C臂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和随访复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不同模式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结直肠外科连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防下肢DVT。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手术全程采用对应的IPC模式预防下肢DVT。试验组Ⅰ采用IPC双足模式,足底气囊加压13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6 s,放松12 s。试验组Ⅱ采用IPC双小腿模式,气囊于小腿序贯加压80 mmHg,持续12 s,放松24 s。试验组Ⅲ采用IPC双小腿+大腿模式,气囊分别从足踝、小腿、大腿部位序贯加压80、70、60 mmHg,持续24 s,放松24 s。比较4组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双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血栓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双侧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径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4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Ⅲ: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双侧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静脉管径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下肢DVT发生率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0)。4组术后第7天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5)。结论 术中IPC足模式和IPC小腿模式均能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患者术后第1天血栓发生,且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3.
亚临床心房颤动是一种通常无典型症状但可通过心内植入装置检测出的心房颤动。该病发病率较高,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本文就老年亚临床心房颤动的定义及患病率、卒中风险、心力衰竭风险、筛查及抗凝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研究睡眠质量对听力正常青年人DPOAE和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方法将50例听力正常在校大学生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ly index,PSQI)评分分为睡眠质量较差组(PSQI评分≥7分,25例)和睡眠质量较好组(PSQI评分<7分,25例),对两组进行DPOAE及对侧抑制试验,以及-2、-5 dB信噪比(SNR)噪声下言语识别测试,比较两组结果。结果睡眠质量较差组在1.5、4.0 kHz的DPOAE幅值小于睡眠质量较好组(P<0.05),其他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在中低频处(0.75、1.0、1.5、2.0 kHz)均出现显著的对侧抑制效应(P<0.01),睡眠质量较差组在中低频处(0.7、1.0、1.5 kHz)的抑制幅度要小于睡眠质量较好组(P<0.05)。睡眠质量较差组在-5、-2 dB SNR噪声下言语识别率均小于睡眠质量较好组(P<0.05)。结论睡眠质量较差会对青年人DPOAE及其对侧抑制试验、噪声下言语识别造成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GBZ/T 220.2—2009)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7个省市参与过放射治疗装置建设项目评价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针对标准的知晓情况、宣贯情况、执行情况等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7个省市的专业技术人员173名;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标准的知晓率较高(98.8%),但培训和宣贯率相对较低(65.3%);不同地区对标准的知晓情况和宣贯情况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43,P = 0.602;χ2 = 5.584,P = 0.061);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该标准的使用频次较低;64.9%的专业技术人员认为需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特别是对使用范围、关键技术指标如评价方法、放射防护管理制度等进行细化。结论 进一步加强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专业培训和宣贯,并对标准中的部分关键技术指标进行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脑血管介入术穿刺点压迫方法(包括人工压迫、弹力带加压、压迫器加压、血管闭合装置压迫、止血敷料压迫、气囊加压6种)、止血压力以及压迫时间,提出由于穿刺点和压迫方法的不同,其压迫时间、减压时间和压力大小等需要进一步探讨,为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穿刺点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新型连续灌注可调负压清石鞘(VMP)装置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碎石、清石效率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64例行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VMP组(n = 36)和常规PCNL组(SP组,n = 28)。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后在超声引导穿刺下逐步扩张,建立(F16~F20)经皮肾通道,使用VMP装置(VMP组)或常规经皮肾装置(SP组)行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清石率(SFR)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MP组术中平均灌注时间明显短于SP组[(42.72±29.11)和(74.82±37.33)min,P = 0.000],SFR明显高于SP组(94.4%和75.0%,P = 0.035)。VMP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Hb)变化为11.00(5.00,11.25)g/L,SP组为3.00(-3.75,13.7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SP组[(7.56±2.65)和(9.21±3.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8)。两组患者术后24 h白细胞(WBC)和血清肌酐(SC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CNL术中使用VMP安全、可行且有效,较常规PCNL能明显缩短术中灌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首先阐述了婴儿培养箱消毒的重要性,然后从臭氧的消毒机理展开讨论,根据婴儿培养箱的结构特点和臭氧消毒的优势,结合临床应用得到臭氧消毒的实现原理,提出一种外置注入式婴儿培养箱消毒装置的设计方法。该设计通过在婴儿培养箱箱体外安装一套消毒装置,利用该装置中的电子臭氧发生器现场制取臭氧消毒气体,经输气管将臭氧消毒气体注入婴儿培养箱箱体内,在一定浓度和时间的作用下达到消毒的目的,为婴儿培养箱消毒提供了一套安全有效、简单实用的臭氧消毒方法,且该消毒装置具有设计合理、创意新颖、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以及消毒无死角、无二次残留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FD治疗的59例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位置将患者分为椎动脉组(n=33)和基底动脉组(n=26),根据应用FD数分为单FD和多FD治疗。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DSA影像,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预后。结果59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75枚FD(椎动脉组42枚,基底动脉组33枚)。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并发症7例(11.9%),出血性并发症2例(3.4%),术后病死3例(5.1%)。43例患者随访6(2~19)个月,完全愈合率为69.8%(30例),预后良好率为97.7%(42例)。椎动脉组、基底动脉组分别随访6.5(2~17)个月、6(3~19)个月,完全愈合率分别为70.8%、68.4%(均P>0.05),预后良好率分别为100%、94.7%(均P>0.05)。结论FD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多FD应用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可能增加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