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1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2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208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547篇
内科学   15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3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726篇
综合类   2677篇
预防医学   67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58篇
  13篇
中国医学   2645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607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686篇
  2011年   780篇
  2010年   780篇
  2009年   711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587篇
  2005年   533篇
  2004年   435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冻结肩是常见的肩部疾病,传统非可视化治疗冻结肩效果欠佳。近年来,超声引导具有动态实时定位、无辐射、便携性、低成本等优点在辅助诊断和治疗冻结肩患者中得到成功应用,不仅能提供精确的诊断,也提高了患者中长期的疗效。本文就超声引导辅助诊断和治疗冻结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源性炎症介质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两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in/次,1次/d,连续2~4周;肿胀明显,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0 min/次,1次/d,连续1~2周。并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1次/d,6次/周;对照组口服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d,观察组内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进行对治疗前后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记录疼痛、肿胀消失时间;进行治疗前后Fugl-Meyer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分(U-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气虚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缓激肽(BK)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 106,P0. 05);观察组SHSS量表的感觉、自主神经、运动3个维度评分和SH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患者U-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 01),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1),SP和B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可减轻SHS严重程度和中医临床证候,缩短病程,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并可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运用苍龟探穴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肩MPS)的疗效。方法:选取连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门诊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以普通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采用苍龟探穴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疼痛VAS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优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疗效优于治疗1周后,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较普通针刺结合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好,具有止痛效果较好、疗效较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全面评估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并分析影响其康复的相关因素,构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模式,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医院-居家-社区一体化的康复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以现场问卷调查形式,对福州某三甲医院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奥马哈系统中环境、社会心理、生理及健康相关行为四个领域内的42个健康问题,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研究。结果 83%的患者存在环境领域相关问题,81%的患者存在社会心理领域相关问题,100%的患者存在生理领域相关问题,100%的患者存在健康相关行为领域问题。结论应用奥马哈系统评估可及时发现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环境领域、社会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存在的护理问题,早期实施干预,使患者需求及时得到满足,生存质量得以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难治性肩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难治性肩关节脱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针刺配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和治疗6周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6. 0%,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6. 0%,组间差异显著(P 0. 05); 2组患者治疗6周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 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 0%,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论针刺联合手法复位疗法治疗难治性肩关节脱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发生肩峰骨侵蚀的原因是否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相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就诊的2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210例患者均因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24~76岁,平均(44.60±8.75)岁;肩锁关节脱位70例,锁骨远端骨折140例。测量术后及终末随访患者肩锁关节正位X线片相关数据,按锁骨钩钢板术后是否发生肩峰骨侵蚀,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无骨侵蚀组(A组)、伴钢板钩移位骨侵蚀组(B组)、不伴移位的骨侵蚀组(C组),分别测量钢板钩-肩峰的匹配度(β),统计分析术后发生肩峰骨侵蚀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纳入研究的210例患者术后随访24~64周,平均(32.0±6.5)周。A组患者115例,B组患者54例,C组患者41例。A组匹配度β(3.72±0.48)mm与B组β1(6.91±0.84)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匹配度β(3.72±0.48)mm与C组β2(5.88±0.6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匹配度β1(6.91±0.84)mm与C组β2(5.88±0.6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是否发生肩峰骨侵蚀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β存在明显相关性,钢板钩与肩峰之间的匹配度越好,β值越小,发生肩峰骨侵蚀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即双内钮扣)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诊的25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双内钮扣钢板治疗。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肩锁关节维持复位情况和术后不同时间点肩关节功能。结果 2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8.84±6.15)min;术中出血量为(104.21±18.34)min;住院时时间为(6.45±1.97)d;术后复查X线片,25例患者肩锁关节均完全复位,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系统(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锁关节脱位接受关节镜下双内钮扣钢板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好、肩锁关节复位好等优点,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导航下反肩关节置换术中肩盂基座螺钉置入的研究模型,并对传统反肩关节置换术与导航下反肩关节置换术中肩盂基座螺钉置入的精确性与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3D打印技术基于10名患者术前CT扫描数据制备肩胛骨模型,10个为一组,共计2组,分别为传统手术组和导航手术组。传统手术组中,由同一高年资手术医师完成10例反肩关节置换术中肩盂基座螺钉置入操作;导航手术组中,由同一高年资手术医师在实时导航辅助下完成10例肩盂基座螺钉置入操作。对所有术后肩胛骨模型投照肩胛正位X线片,记录肩胛上切迹最低点距肩盂基座上方螺钉长轴的垂直距离,作为安全性指标;直视下测量螺钉穿出肩胛骨皮质外的裸露长度,作为精确性指标。对比分析传统手术组与导航手术组的肩盂基座螺钉置入操作的安全性与精确性。结果:肩胛上切迹最低点距肩盂基座上方螺钉长轴的垂直距离:导航手术组4.4±4.0 mm,传统手术组-4.0±6.4 mm(负值表示钉尾穿出肩胛骨皮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手术组中有2例(20%)螺钉尾部穿出肩胛上切迹皮质,传统手术组中有7例(70%)钉尾穿出肩胛上切迹皮质。螺钉穿出肩胛骨皮质外的裸露长度:导航手术组1.8±1.5 mm,传统手术组8.2±5.2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导航下肩盂基座螺钉置入操作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