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71篇
  免费   2150篇
  国内免费   820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283篇
妇产科学   377篇
基础医学   1117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8164篇
内科学   4158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599篇
特种医学   16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2432篇
综合类   11399篇
预防医学   2452篇
眼科学   419篇
药学   4583篇
  56篇
中国医学   2629篇
肿瘤学   25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26篇
  2022年   1037篇
  2021年   1167篇
  2020年   1577篇
  2019年   1517篇
  2018年   564篇
  2017年   1063篇
  2016年   1008篇
  2015年   1200篇
  2014年   1742篇
  2013年   1661篇
  2012年   2299篇
  2011年   2259篇
  2010年   1878篇
  2009年   1895篇
  2008年   2168篇
  2007年   1847篇
  2006年   1719篇
  2005年   2160篇
  2004年   1803篇
  2003年   1500篇
  2002年   1147篇
  2001年   1089篇
  2000年   817篇
  1999年   785篇
  1998年   649篇
  1997年   596篇
  1996年   545篇
  1995年   459篇
  1994年   387篇
  1993年   263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重症患者器官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导致器官功能受损的核心。器官灌注压是保证器官血流的直接动力,受到入器官压力(动脉端的压力)和出器官压力(静脉端压力)的影响。不同器官对血流的调整有独特的灌注压力需求和调节系统,以匹配自身生理需求。动脉端作为器官灌注的供给侧,主要通过灌注压力和调节系统以保证器官的血流。自主调节能力不同的器官对于动脉灌注压的需求并不完全相同,临床应根据相应的自主调节范围寻找合适的动脉端灌注压。器官血流灌注不仅取决于供给侧,还受静脉回流的影响,重要器官的动静脉梯度改变可影响器官血流灌注。此外,由于距离心脏远近不同以及受器官自身特异性的影响,不同器官对于静脉回流障碍的耐受程度不完全一致。临床进行血流动力学干预时,应关注不同压力变化对器官灌注的影响,进而真正实现重症治疗器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病人术后心肺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病人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模式。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心肺储备功能,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运动耐力相关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无氧气阀通气峰值摄氧量(VO2max)和氧通气等量(VE/VO2)]和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LVEF、FVC、FEV1/FVC、6MWD、VO2max、VE/VO2、SAQ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给予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可提高病人心肺储备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研究白内障术中不同眼内压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血流的变化情况,为白内障个性化手术参数设计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21-01/04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61例77眼,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37眼)和B组(40眼),术中分别予以75、90cm灌注瓶瓶高,相当于55.5、66.6mmHg术中平均眼内压。所有患者除常规眼科检查外,术前、术后1、7、30d均行黄斑区SS-OCTA检查,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放射状毛细血管网(RPCP)层、浅层血管网(SVP)层、中层血管网(IVP)层、深层血管网(DVP)层灌注面积和血管密度。

结果: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各层灌注面积和血管密度均无组间差异性(均P>0.05),但均有时间差异性(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BC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眼压和FAZ面积均较术前下降(均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各层灌注面积和血流密度均较术前增加。

结论: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各层血流密度和灌注面积均增加,FAZ面积下降,有助于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且术中选择55.5、66.6mmHg不同眼内压情况下,患者术后眼底血流改变情况无明显差异,故术中可以灵活选择眼内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手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6.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作为T1期肾癌的首选手术治疗方式广泛开展于临床,并运用于部分合适T2a肿瘤手术的治疗中。肾脏血流控制技术是该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既关乎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又影响到术后患肾功能的远期预后。本文现对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肾血流控制技术的发展、运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不同模式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结直肠外科连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防下肢DVT。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手术全程采用对应的IPC模式预防下肢DVT。试验组Ⅰ采用IPC双足模式,足底气囊加压13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6 s,放松12 s。试验组Ⅱ采用IPC双小腿模式,气囊于小腿序贯加压80 mmHg,持续12 s,放松24 s。试验组Ⅲ采用IPC双小腿+大腿模式,气囊分别从足踝、小腿、大腿部位序贯加压80、70、60 mmHg,持续24 s,放松24 s。比较4组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双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血栓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双侧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径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4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Ⅲ: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双侧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静脉管径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下肢DVT发生率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0)。4组术后第7天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5)。结论 术中IPC足模式和IPC小腿模式均能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患者术后第1天血栓发生,且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8.
9.
卵巢储备功能,又称为卵巢储备(Ovarian Reserve, OR),是指卵巢内卵泡生长、发育成为可受精卵母细胞的能力,包括卵巢内存活卵泡的数量和质量,这是评估卵巢反应性最重要的方面。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verse, DOR)是指卵巢内产生卵子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卵泡数量减少、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导致女性出现过早绝经、生育能力下降等症状【1】。女性的卵巢功能减退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卵巢功能减退到一定程度时所发生的疾病状态,称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由卵巢临床综合征引起的功能缺失,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低雌激素、高促性腺激素POI特征以及月经稀少甚至闭经的疾病【2】。此病发病率为1%-5%,并且呈现上升趋势【3】,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进一步发展为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4-6】。一旦进展为POF,目前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这将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和谐都将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应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根据临床病人不同的症状侧重,中医将本病归于“月经过少”、“血枯” 、“闭经”、“不孕”等病证范畴。目前已明确灸法改善DOR有其独特优势,现将灸法治疗DOR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分析累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51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相关资料,按照TIMI血流分级分为慢血流组(n=288)和对照组(n=226),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CSFP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两组间在性别、民族、吸烟及饮酒史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CSFP组的血红蛋白、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血肌酐值、血尿酸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左室舒张末期大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SFP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游离甲状腺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CSFP以三支血管病变最多见,为124例(43.0%),而单支血管病变和双支血管病变病例数一样,均为82例(28.5%)。单支血管病变中最多见的是前降支67例(81.7%),其次是右冠状动脉12例(14.6%),左回旋支较少见;(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民族、游离甲状腺素、载脂蛋白A1和白蛋白水平是CSFP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1)男性、少数民族、游离甲状腺素、载脂蛋白A1和白蛋白水平是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2)CSFP更常见于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更常见于左前降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