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3D打印截骨导向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精准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共纳入10例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6岁。所有患者均行双下肢多排双源螺旋CT平扫,利用计算机软件Mimics 17.0对患者下肢CT导出的DICOM格式数据进行骨骼数据建模,测量力线和畸形角度,重建骨骼模型;使用UG(Unigraphics)NX 8.5进行数字化截骨导向器设计和术前模拟截骨操作;术中使用SLA 3D打印机制造导向器进行截骨定位,安装假体,术后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记录术前、术后4周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下肢力线角度(股骨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膝关节假体位置良好,关节间隙平行等宽,膝关节畸形得以矫正,术后4周HSS评分为(86.2±2.53)分,关节活动度ROM为(101.7±2.54)°,下肢力线角度(股骨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为(1.93±0.31)°。患者均恢复满意膝关节活动度和正常的下肢生物学力线。结论数字化3D打印截骨导向器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截骨精准性,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皮负压吸引修复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PRP联合VSD治疗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软组织缺损创面20例,观察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直接愈合,2例肉芽组织生长丰富,覆盖肌腱组织后创面植皮均愈合;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55 d。结论 自体PRP移植治疗联合人工皮负压吸引治疗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软组织缺损创面,能有效缩短足踝部骨、肌腱创面缺损愈合时间,促进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手足骨科2010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94例的年龄、性别、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SS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S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994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1例,感染率3.12%,检出病原菌27株,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占70.3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含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髋关节手术史、贫血、长期类固醇激素使用史、吸烟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SSI与多种因素相关,为降低感染发生率必须从多方面、多阶段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在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4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治疗手法为对偏瘫肢体行手法被动运动及定量运动;对照组23例,对患肢仅行良肢位摆放及无规则随意被动运动,两组治疗师选择采用盲法分组,治疗时间均为1.0h/次,每日2次,共1个月.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视觉P300检查,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组手法康复1个月后,视觉P300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分值均增加,但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特定手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视觉P300这一指标的变化值得进一步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热压伤废弃指未坏死皮肤二期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8-06诊治的15例手部热压伤,一期将毁损指未坏死皮肤制成剔骨皮瓣、皮管,二期利用废弃指皮肤修复虎口皮肤缺损4例,修复手掌皮肤缺损3例,修复邻指皮肤缺损8例。结果6例创面完全利用废弃指皮肤修复获得愈合,9例利用废弃指皮肤修复部分骨质肌腱外露创面,其他创面行皮瓣转移或植皮,创面均愈合。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3~15)个月。植皮获得愈合。结论有效利用废弃指未坏死皮肤修复手部热压伤创面,不增加新的创伤,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导向板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2—2017-02行PVP手术的椎体压缩骨折42例,21例采用3D打印个体化导向板辅助穿刺(导向板组),21例徒手穿刺(徒手组)。比较2组术中穿刺定位时间、透视次数及术后2 d的VAS评分。结果本组术中穿刺操作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X线片证实骨水泥注入后弥散效果满意,无穿刺意外发生,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导向板组术中穿刺定位时间(4.57±1.17)min,透视次数(6.05±1.32)次;徒手组穿刺定位时间(15.24±1.70)min,透视次数(17.29±1.74)次;导向板组术中穿刺定位时间及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向板组术后2 d的VAS评分为(2.19±1.03)分,徒手组术后2 d的VAS评分为(2.14±1.28)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个体化导向板辅助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初步临床效果满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影像学分类系统对尺骨远端骨折临床指导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方法  连续纳入2015~2020年因尺骨远端骨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共61例,年龄63.3±17.1岁。由3位医师对每位患者的X线采用Biyani分类、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骨科创伤协会(AO/OTA)2007和AO/OTA 2018分类系统独立分类。2周后重复评估。使用一致性评价(Kappa值)分析评估医师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一致性。  结果  Biyani分类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为0.44,观察者内一致性为0.58;AO/OTA 2007分类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为0.40,观察者内一致性为0.52;AO/OTA 2018分类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为0.43,观察者内一致性为0.53(P < 0.05)。除AO/OTA 2007分类的观察者间一致性等级为一般外,其他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等级均为中等。  结论  3种分类之间的一致性差异较小,但临床指导价值较差。在Biyani分类上发展未来专用于尺骨远端骨折的专业分类方法,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