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ROI-C椎间融合器植入颈椎C5~6节段后对下颈椎C3~7整体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盘与椎体生物力学特性及力传导模式的影响。方法采用ROI-C植入和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建立颈椎C5~6节段退行性病变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两种术式下C3~7颈椎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时ROM以及椎间盘、椎体和内植入器械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ROI-C植入后对邻近节段ROM的影响相对较小,减小了椎间盘的负荷,但椎体应力显著增加,C5椎体应力增加了251%。植骨融合内固定后,手术节段ROM减小86%~91%,邻近节段ROM以及椎间盘和椎体应力均明显增加。结论 ROI-C植入对颈椎ROM和椎间盘应力的影响较小,对椎体应力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ROI-C植入和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临床植入手术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软骨细胞分离的合适方法及优化冰冻保存软骨组织的配方。[方法]来源于骨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的软骨标本被用于本次试验,采用300或400 u/ml II型胶原酶(CTII-1或2)进行软骨细胞体外分离,保存在不同组成的冷冻剂中,进行梯度冷却并保存在液氮中48 h,随后进行软骨细胞活力及增殖潜力的测定。[结果]CTII-1较CTII-2更能分离出高活力的软骨细胞(P<0.05),并且300或400 u/ml的底物酶浓度比较合适。10%DMSO+90%FCS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冰冻保护剂,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软骨细胞的增殖潜力与活力,并且毒副作用小。[结论]通过相关的优化措施诸如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底物酶以及冰冻保护剂的组成,从关节软骨组织中分离具有高增殖潜力的活力软骨细胞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操作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女性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47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21例,非骨质疏松患者26例.观察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引流量和并发症.采用HSS 评分法对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X线摄片对股骨假体力线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切口大小、术后引流量、假体力线上无统计学差异,所有股骨假体大小与股骨髁匹配,骨质疏松组中1例术后X线摄片发现内侧胫骨平台轻度劈裂,但骨折无明显移位,其余患者无感染、脂肪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假体位置不良.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2~60月).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内侧间室疼痛明显减轻,HSS 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老年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患者中合并骨质疏松十分常见,通过注意手术技巧术中操作避免使用暴力,术后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和股骨假体力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MI-UKA)后引流管夹管以减少出血量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8月2012年7月采用MI-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n=25),夹管4 h组(n=41)与夹管6 h组(n=51)。分别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术后48 h引流量、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三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早期夹闭组(4 h组和6 h组)的总引流量、术后Hb、Hct值均显著低于持续引流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夹管4 h组在各时间点(术后24、36 h和48 h),其引流量明显多于夹管6h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 h Hb明显减少(P<0.05),术后48 h Hct值无明显差异(P>0.05)。持续引流组与早期夹管组比较,术后2 d和7 d的VAS评分明显减少(P<0.01),而夹管4 h组与夹管6 h组间比较,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3组间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引流管早期夹管能够显著减少MI-UKA术后的失血量,且不增加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其中夹管6 h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选择。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在计算机导航手术的帮助下,可以严格把握假体位置的准确性,使其精确匹配。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5/2010-05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28例(28膝)的临床资料,均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进行治疗。 结果与结论:28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切口平均6.8 cm,置换中出血平均45.8 mL,平均置换时间91.6 min,置换后24 h平均引流量38.5 mL。下肢力线由置换前平均7.0°减少为置换后平均2.0°(P < 0.05)。置换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125°,较置换前平均100°明显提高(P < 0.05)。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平均94分,优良率94%,相比置换前评分平均78分(69~80分)有明显的改善(P < 0.05)。提示计算机导航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能提高术中截骨和假体植入的精确性,有效恢复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国人单髁置换(UKA)假体尺寸进行临床研究,从而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UKA假体提供良好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3月采用UKA术(Oxford第3代假体)治疗205例患者的资料。总结国人UKA假体包括股骨和胫骨假体的大小分布情况,分析股骨-胫骨假体的最佳匹配关系,对国人流行病学资料[年龄,性别,左/右侧,身高及身高体重指数(BMI)]与股骨假体大小进行单因素分析(碧检验)和多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此205例资料为依据,初步建立国人UKA假体相关参数的分布图。结果(1)UKA假体分布:股骨假体尺寸分布,XS-6.3%,S-71.7%,M-22.0%,L-0%,XL-0%。(2)胫骨假体尺寸分布,AA.28.8%,A.38.0%,B-20%,C-11.7%,D-1.5%,E-0%,F-0%。股胫假体的最佳匹配关系:胫骨AA匹配股骨XS,胫骨A和B匹配股骨S,胫骨c和D匹配股骨M。(3)相关性分析:身高结合性别综合判断,其与股骨假体大小明显相关(P〈0.01),而年龄,左/右侧,BMI与股骨假体尺寸分布均无明确的相关性(P〉0.05)。(4)初步建立了国人UKA假体相关参数的分布图。按照此标准,术前采用身高结合性别这一指标判断股骨假体大小的准确性达到84.9%,而术中采用胫骨假体判断股骨假体大小的准确性达到61.1%。结论中国人群UKA假体分布不同于欧美人群。国人的假体分布图能够较好的指导术中选用合适大小的股骨假体,然而临床上需要进一步积累病例数以建立更适合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基于CT和MRI图像数据建立膝关节有限元模型,采用六面体网格对不同载荷系统下人体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建立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包括:股骨、胫骨、髌骨、腓骨、股骨软骨、胫骨软骨、腓骨软骨、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髌韧带和股四头肌腱等。对膝关节施加1 kN轴向压缩载荷、134 N后向抽屉力和5、10、15 N[?m内翻力矩和外翻力矩,分析膝关节内软骨和半月板的接触应力和接触面积,股骨内外翻倾角以及位移变化情况。在1 kN压缩载荷和134 N抽屉力作用下,股骨软骨、内外侧半月板和内外侧胫骨软骨的接触应力峰值分别为4.47、3.25、2.83、2.70、2.53 MPa,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2.22、2.44、2.25、2.07、1.64 MPa。股骨相对胫骨前向位移为4.19 mm。施加5、10、15 N[?m内翻和外翻力矩时,股骨内翻和外翻倾角分别为3.49°、4.48°、4.91°和3.22°、3.62°、4.01°。随着力矩的线性增大,膝关节各组成部分的应力呈非线性变化趋势。膝关节软骨、半月板和韧带的研究结果符合其生物力学特性,与前人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相一致,可为临床膝关节生理病理分析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微创单髁置换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2013年7月采用MI-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夹管4小时组(n=50)与氨甲环酸+夹管4小时组(n=50)。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术后48小时引流量、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早期夹闭4小时组的总引流量显著低于仅早期夹管4小时组,而术后Hb、Hct值显著高于仅早期夹管4小时组,且有统计学意义(0.05)。夹管4小时组在各时间点(术后24、36和48小时),其引流量明显多于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早期夹闭4小时组,有统计学差异(0.05),且术后48小时Hb明显减少(0.05),术后48小时Hct值有明显差异(0.05)。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早期夹闭4小时组与早期夹管4小时组比较,术后2天和7天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0.05)。术后2周,两组间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环酸能够显著减少MI-UKA术后的失血量,且不增加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HPLC测定伊曲康唑人血浆中浓度和评价伊曲康唑分散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po分散片及胶囊2种伊曲康唑制剂(各含伊曲康唑0.1g)后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采用Kroma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水(78∶2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3nm,检测器灵敏度0.01AUFS,20μL定量环进样。结果受试制剂伊曲康唑分散片和参比制剂伊曲康唑胶囊中伊曲康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为(3.89±0.32)和(3.94±0.24)h,达峰时药物浓度为(1601.12±151.03)和(1678.74±200.37)μg·L-1,消除相半衰期为(16.50±1.80)和(16.43±1.3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72为(21194.89±2604.04)和(21795.72±2657.52)μg·h·L-1,AUC0-∞为(22418.87±2921.60)和(23060.62±2865.28)μg·h·L-1。结论2种伊曲康唑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作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术式, 由于其显著的临床优势, 被认为是解决膝关节疼痛及恢复良好功能的有效方法。20世纪80年代Kozinn和Scott等代表提出的经典适应证长期以来一直作为UKA的选择标准。然而, 随着治疗理念、手术器械、手术技术和假体设计的改进, 这些30多年前提出的适应证显得过于局限, 导致UKA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具体来说, 外科医生对基于肥胖、年龄、髌股关节炎、严重膝内翻畸形、前交叉韧带功能缺失、屈曲挛缩、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失败和创伤后关节炎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此, 本文将根据目前的证据简要论述涉及UKA适应证的现代观点, 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