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志焘  詹俊锋  朱楠  徐又佳 《中国骨伤》2019,32(11):1014-1020
目的:比较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选取108例三踝骨折患者分为改良入路组(试验组)和传统入路组(对照组)。试验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18~67(40.2±16.4)岁;左侧19例,右侧34例;旋后外旋型39例,旋前外旋型14例;术前等待时间6~14(9.6±3.1) d;手术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对照组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19~69(42.1±15.3)岁;左侧18例,右侧37例;旋后外旋型42例,旋前外旋型13例;术前等待时间7~16(10.3±3.4) d;手术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并发症例数及复位质量评定、骨折愈合时间、神经损伤例数、屈肌挛缩例数和切口并发症总例数;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10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6.4±7.5)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95.3±22.6) min,术中出血量(114.7±68.7) ml,术后引流量(127.5±87.8) ml,切口并发症1例,均少于对照组(112.5±53.8) min、(155.2±79.6) ml、(178.4±73.8) ml和3例。试验组复位质量优36例,良14例,差3例;对照组优30例,良15例,差10例;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5.5±1.6)个月,2例出现切口并发症;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6.7±2.1)个月,12例出现切口并发症;试验组少于对照组。术后1年试验组AOFAS评分(92.9±18.4)分,高于对照组(80.3±38.3)分;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试验组优32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对照组优25例,良18例,可8例,差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相比传统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改良前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符合局部软组织血供特点,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安全、显露清楚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量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数据,为改进及设计适合中国人(尤其华南人)的膝关节假体和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 对80例华南志愿者膝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出三维模型,导入Unigraphics NX软件中测量其胫骨内外侧平台的后倾角。 结果 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左侧(8.47±3.42)°,右侧(7.84±3.30)° ;男性(7.69± 2.89)°,女性(8.62±3.74)°;平均(8.16±3.37)°;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左侧(6.89±3.42)°,右侧(6.82±2.78)°;男性(6.84±2.82)°,女性(6.87±3.01)°;平均(6.85±2.90)°。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在不同性别、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明显大于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P<0.05)。 结论 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个体差异较大,均值小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和国外大多数同类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胸腰椎疾病2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65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24例,椎体血管瘤(VH)4例。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即刻消失,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28例患者均恢复发病前生活方式,无疼痛;影像学检查,病椎高度无明显丢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疾病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Pilon骨折是涉及胫骨远侧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占胫骨骨折的3%~10%,占下肢骨折的1%,其中10%~30%为开放性骨折[1]。由于Pilon骨折损伤机制的特殊性,骨折发生时往往伴随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其诊断与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难题。因胫骨远端血供差、软组织薄弱等因素存在,致使其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雷公藤内酯对睾丸切除雄性大鼠的骨丢失保护作用。方法 30只3月龄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睾丸切除组(CON组)和雷公藤内酯治疗组(LGT组),每组10大鼠。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或假手术,LGT组术后给予雷公藤内酯治疗12周,并在实验结束时安乐死大鼠,获取血清和大鼠胫骨。这些治疗的效果通过生物力学测试、Micro-CT扫描和血清生化分析进行评估。结果与CON组大鼠相比,雷公藤内酯的全身给药显著降低骨代谢指标[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1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 I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CTX-1)],增加大鼠胫骨骨密度,改善骨小梁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强胫骨极限载荷、能量和刚度,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能有效保护双侧切除睾丸大鼠诱导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提高手术效果.方法:20具成人L3~S1段尸体标本,去除腰椎畸形凸出标本,正中矢状锯开,观测椎板、黄韧带、神经根与椎间盘之间关系.临床应用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56例.结果:L3~4椎间盘被L3椎板遮挡最多,L4~5椎间盘次之,而L5~S1椎间盘没有或仅有少许被L5椎板遮挡 L3~4椎间盘下缘均在L4神经根肩部上方,L4~5椎间盘下缘多在L5神经根肩部、腋部之间,而L5~S1椎间盘多在S1神经根腋部下方 临床随访5~8个月,根据NaKai分级,优46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8.2% .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熟练掌握腰椎各节段解剖特点,是提高MED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胫骨pilon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手术的30例pillon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周,Ⅱ型优13例,良1例,优良率100%;Ⅲ型优11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3.75%。结论:对于胫骨pilon骨折,手术选择合适的LCP钢板,尽量保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和血供对于骨折的愈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钢板固定股骨干骨折术后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13例钢板治疗的股骨干骨折失败患者病史资料及X射线片,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2.3岁,分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结果术后在3.6~10.0个月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9例术后接骨板断裂,2例螺钉断裂,1例螺钉松动拔出,1例钢板弯曲。内固定技术与理念理解错误8例,钢板对侧缺少骨皮质支撑5例,钢板放置偏前侧3例,术后负重过早4例。结论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失败与内固定技术及理念掌握、钢板放置位置及对侧皮质完整、科学合理的康复指导等有关,其中内固定技术及理念掌握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脊柱胸腰段侧面的应用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胸腔镜辅助下脊柱胸腰段前路椎间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22具(44侧)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脊柱胸腰段侧面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在脊柱胸腰段侧面,上下位节段血管、交感干与内脏大神经或腰丛之间构成了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区",椎间隙恰好位于该"安全区"内.在T10/11、T11/12椎间隙,"安全区"的面积双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分别为17.54 mm×17.53 mm、20.50 mm×14.56 mm,右侧分别为17.54 mm×27.85 mm、20.50 mm×21.47 mm;在T12/L1、L1/2、L2/3椎间隙,同节段"安全区"的面积双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侧面积向下逐渐增大,依次为24.56 min×19.95 mm、27.37 mm×25.31 mm、28.28 mm×27.51 mm.结论:在脊柱胸腰段侧面,椎间隙位于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区"内,该区可为胸腔镜下前路椎间融合术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并以椎间盘为参考标志,可减少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传统方法主要有髌骨下极切除后缝合和保留髌骨下极的内固定技术,但都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探讨采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 使用带线锚钉治疗1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3~75岁,平均(46.00±19.48)岁;9例闭合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在骨折近端拧入2枚锚钉,锚线分别行“8”字缝合和Krackow缝合。术后膝关节伸直位铰链支具保护,鼓励患者术后第3天开始,在铰链支具保护下屈曲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2周在铰链支具的保护下开始部分负重,第6周开始去除铰链支具完全负重。术后定期返院复查,拍摄X线片评估锚钉位置和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90±2.28)个月。切口长度4~7 cm,平均(5.35±0.85) cm。术后3个月Bostman评分22~30分,平均(27.10±2.88)分,术后6个月Bostman评分23~30分,平均(28.30±2.21)分。术后6个月摄片提示髌骨骨折均骨性愈合。 结论 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早期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无需二次取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