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作者医院骨科自2011-01/2012-09月指骨骨折患者86例,分别采用"T"型或直微型钢板固定(微型钢板)(钢板置于指骨背侧或侧方)(n=50)或克氏针固定(n=32)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12~14个月。(对肌腱损伤者均一期修复)术后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atol active flexion,TAF)的评分标准进行样本评估分析。结果微型钢板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atol active flexion,TAF)方面优于克氏针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克氏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上有优势(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复位好、固定稳定,术后患指的屈伸功能显著改善。克氏针经济方便又可以在病人软组织条件差或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提供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应用三维导航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的置钉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3例,按置钉辅助设备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组29例,螺钉置入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完成;导航组24例,螺钉置入在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记录每例患者术前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单枚螺钉置入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射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d腰背部痛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CT来评估两组置钉情况,依据Certzbein-Robbins改良分级来比较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将Ⅰ类螺钉所占比例定义为准确率,Ⅰ类和Ⅱ类螺钉所占比例定义为安全率。随访期内观察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钉棒断裂松脱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术前腰背痛VAS评分、骨折类型及骨折椎体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传统组置钉准确率为76.72%(89/116),安全率为95.69%(111/116);导航组置钉准确率为90.63%(87/96),安全率为100%(96/96)。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脱情况发生。导航组在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术后2d腰背部痛VAS评分、置钉准确率及安全率方面较传统组有明显优势(P0.05),在平均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传统组无统计学差异,在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方面明显长于传统组(P0.05)。结论:三维导航技术能显著提高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患者会受到更长时间的射线暴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出一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区域对疑似及确诊病例合并骨创伤患者的外科流程化分区收治处置对策,研究在COVID-19疫情中心区域实施相应诊疗行动对骨科住院择期及限期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5日收治的湖北省武汉市COVID-19疫情中心区域骨科择期及限期手术患者共计40例,按门急诊处理及分流、医院综合缓冲病区隔离筛查、专科病房及手术处置3个阶段分区诊疗处理决策进行救治。记录平均院前待床时间、住院后平均手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与2019年度同期收治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进行治疗优良度的临床评估。结果 COVID-19疫情下手术患者平均手术前准备时间和2019年同期相比存在较大幅度增长,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则有所缩短。因平均院前待床时间延长,陈旧性骨折发生率有所升高,但手术优良率在评估时未见明显下降。结论 COVID-19流行区域采用外科流程化分区收治诊疗处理可以有效对骨科患者进行快速处置,在控制院内感染风险的基础上,维持医院周转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三角肌入路微型锁钉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采用经三角肌入路微型钢板治疗24例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术中采用预塑形的微型锁钉钢板固定大结节骨折.随访时记录肩关节功能活动度(ROM)及并发症、Constant-Murley评分(C...  相似文献   
5.
<正>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ipsilateral femoral neck and shaft fractures,IFNSF)临床少见,国外文献报道该类骨折占股骨干骨折的2%~9%,国内报道为1.3%~5%[1-3]。IFNSF为高能量创伤导致,就诊的患者除下肢骨折以外,很多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包括重要脏器的损伤,如颅脑外伤、胸腹部外伤等。因其它病情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故极易掩盖肢体骨折,在早期诊治的时候,常常遗漏肢体骨折的诊治。即使一部分患者在救治过程被发现肢体骨折,但已错过了肢体骨折的最佳治疗时机。本研究收集作者医院自2014-01/2018-01月收治的IFNSF患者资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0mm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内固定联合足弓支撑垫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Lisfranc损伤患者29例,依据Meryson分型:A型2例,B型17例,C型10例。采用切开复位4.0mm空心螺钉固定内侧柱及中间柱,2mm克氏针经皮固定外侧柱,术后8周拔除克氏针,术后12周穿戴足弓支撑垫下地行走,术后4~6月取出内固定螺钉。结果本组27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平均18个月(12~36个月),未观察到内固定断裂及复位丢失等并发症。依据美国骨科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足的功能,平均得分为84分,其中优5例,良16例,一般5例,差1例。结论采用4.0mm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内固定联合足弓支撑垫治疗Lisfranc损伤,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引导下应用经皮空心螺钉在骶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SIC)损伤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自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3D导航技术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5例SIC损伤患者,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9~67岁,平均(35.2±3.5)岁。记录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对复位质量评价,末次随访采用Majeed标准对骨盆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5例患者共置入空心螺钉39枚,无一例患者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平均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41.5±4.3)min,术中出血量约(15.5±10.3)mL。2例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经切开清创+深部置管引流+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后愈合良好;1例患者螺钉突破骨皮质,但无神经血管损伤;1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时发现螺钉退出约1 cm,后期随访螺钉未继续后退。术后依据Matta放射学标准对SIC复位质量进行评价,优良率为88.57%。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5±2.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标准对骨盆功能进行评价,优良率为91.43%。结论导航技术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螺钉是一种精准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SIC损伤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股骨是全身最长的管状骨,生物力学、外在原因等诸多因素使得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约占有全身骨折6%左右[1],加之儿童自主行为能力差,儿童股骨干骨折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了达到骨折愈合、缩短治疗的病程、减少并发症、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Vista通道系统下微创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Meyerding分级为Ⅰ和Ⅱ度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24例,手术均采用后路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在Vista通道下行减压、植骨融合,然后置钉、复位、固定。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腰椎功能做评价,并通过术前及术后X线片来测量滑脱率及椎间高度来评价滑脱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85~145min,平均115min;出血量为75~135mL,平均105mL;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滑脱均不同程度矫正;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滑脱率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的滑脱率及椎间隙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滑脱矫正程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经Vista通道系统下微创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矫正滑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新型溶栓方式——使用纳米级载体辅助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进行溶栓,并与t-PA治疗比较溶栓效率。方法 30只SD大鼠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 0.1 mL)、单纯溶栓药物组(t-PA 0.1 mL)和载药纳米载体组(载有t-PA的载体)。采用麻醉动物、手术切开、三氯化铁浸润建立大鼠股静脉急性血栓模型,在氯化铁处理20 min后从远端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时间均为4 h,每间隔1 h使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监测股静脉血流状态。绘制每组样本相对血流量变化曲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理盐水组、单纯溶栓药物组、载药纳米载体组的血流灌注恢复率分别为-7.80%、21.36%、6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载药纳米载体组中样本治疗后血流量恢复明显升高。结论 与传统溶栓药物治疗t-PA组相比,载药载体组溶栓效率更高,该载体可在血栓治疗中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