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8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38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470篇
内科学   324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181篇
外科学   350篇
综合类   1186篇
预防医学   320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584篇
  4篇
中国医学   424篇
肿瘤学   1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8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探讨帽状息肉病的临床、内镜特征,并评价其内镜下切除治疗效果,对2017年6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帽状息肉病的14例病例(共56枚息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8例,女6例;年龄14岁~74岁,其中<60岁7例,≥60岁7例;7例(50.0%)伴消化道症状;息肉多发4例,单发10例(71.4%);息肉位于直肠42枚(75.0%),乙状结肠13枚(23.2%),横结肠1枚;山田分型Ⅰ型44枚(78.6%),Ⅱ型3枚,Ⅲ型5枚,Ⅳ型4枚;内镜下息肉表面可见明显白色帽状覆盖物41枚(73.2%)、明显充血发红23枚,其中两者均可见8枚;2例行ESD治疗、12例行EMR治疗,均完全切除,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7例伴消化道症状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缓解;11例(78.6%)随访期间完成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由此可见,帽状息肉病无性别、年龄发病差异,息肉多单发,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形态以山田Ⅰ型为主,表面多有白色帽状覆盖物,患者可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内镜下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中医体质存在密切关系。冠心病患者在遗传物质的差异、生长地域环境的不同等影响因素下表现出中医体质类型的差异性。诸多体质学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以偏颇体质、兼夹体质为主。中医体质研究从宏观角度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特质,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的研究对冠心病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10年来冠心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客观化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检测分化抗原簇6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3,CD6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和生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12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肿瘤组织样品;免疫组化实验检测NSCLC组织中CD63的表达水平,将其分为CD63高表达组和CD63低表达组;卡方检验分析CD6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方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CD63高表达和低表达组的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D63在NSCL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5.6%(70/126),低表达率为44.4%(56/126);CD63低表达组肿瘤分期T 3-T 4期、淋巴转移阳性和TNM分期Ⅲ期患者的比例均高于CD63高表达组;CD63低表达组5年中位生存时间和PFS均低于CD63高表达组(log-rank=5.272,P=0.022;log-rank=6.813,P=0.009);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和CD63低表达均为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63低表达与NSCLC患者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2020年2—5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对5例胰腺占位合并肝脏占位患者进行了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检查。胰腺占位3例位于胰头、1例位于胰颈、1例位于胰体,最大径3.2~4.6 cm,经2~4针穿刺,5例胰腺穿刺组织学和细胞学均为阳性。肝脏占位3例为肝左叶单发占位、1例为肝左叶多发占位、1例为肝左叶和肝右叶多发占位,最大径0.4~1.2 cm,经1~3针穿刺,4例患者肝脏穿刺细胞学和(或)组织学结果为阳性,余1例穿刺物涂片细胞学结果为阴性。5例术后均未出现腹痛、发热、出血、穿孔、感染、胰漏、高淀粉酶血症等并发症。由此可见,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对胰腺占位合并肝脏占位同时进行穿刺诊断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橡皮圈腔内牵拉法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因直肠内分泌瘤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49例患者,其中2016年1月—2018年5月行常规ESD的患者32例(非牵拉组),2018年6月—2019年12月行橡皮圈腔内牵拉ESD的患者17例(牵拉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信息、ESD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牵拉组和非牵拉组在年龄、性别及病变大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牵拉组ESD操作时间为(13.76±5.71) min,非牵拉组ESD操作时间为(22.99±10.32)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8,P=0.001)。牵拉组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非牵拉组有3例出现穿孔,但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结论 橡皮圈腔内牵拉法辅助ESD,可以安全完成ESD操作并有效提高剥离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切除的治愈性进行评估,计算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47例早期胃癌病变,其中非治愈性切除病变66例,非治愈性切除率为19.02%(66/34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病变直径≥20 mm(OR=3.248,95%CI:1.451~7.272,P=0.004)、病变浸润至黏膜下层(OR=26.549,95%CI:10.087~69.875,P<0.001)及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OR=18.021,95%CI:6.664~48.736,P<0.001)是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病变直径≥20 mm、术前病理提示浸润至黏膜下层和/或未分化型早期胃癌者,应经充分评估后,慎重选择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2位研究者对符合入选标准者采用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评价偏倚风险,提取资料,并应用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4项研究,总病例数1496例,结果显示,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PICC致静脉炎与常规静脉炎护理方法相比较,静脉炎发生率更低,临床有效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8,95%CI(0.12,0.26),P0.000 01];如意金黄散单独应用预防PICC致静脉炎与常规静脉炎护理方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5,95%CI(0.08,0.26),P0.000 01];如意金黄散联合常规治疗预防PICC致静脉炎与常规静脉炎护理方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13,0.42),P0.000 01]。结论: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PICC致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方法,临床有效性更高。但由于文献研究质量偏低,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提供高级别证据,以进一步验证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临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L)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2013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SNNL患者,全部接受MRI检查,分析病灶的表现特征。结果 在43例SNNL病灶中,病灶直径为(2.8±0.4) cm ,其中38个病灶≤3 cm,5个病灶>3 cm;39个为单发病灶,4个为融合型病灶;36个病灶位于肝右叶,7个病灶位于肝左叶;34个为浅表部位病灶,9个为深部病灶;27个病灶为不规则形,16个为圆形或类圆形;T1WI显示32个病灶呈低信号,6个病灶呈稍低信号,5个呈等信号;T2WI 显示2个病灶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39个呈等信号,其中4个病灶中可见片状或斑点状高信号;DWI 序列显示21个病灶呈等信号,22个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43例在增强扫描后病灶内部均未见强化,且均呈低信号。结论 MRI 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准确地发现 SNNL的特征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