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一种新型电磁搏动式血泵的动力输出性能及血液相容性。方法首先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对该血泵驱动力进行分析,并基于该模型计算出满足条件的实验驱动电压。设计体外模拟循环实验,对新型血泵的输出流量和输出压力特性及血泵的体外溶血性能进行初步实验研究。结果实验测得当血泵后负荷为73.5 mmHg(9.78 kPa, 1 mmHg=0.133 kPa)、驱动电压达到35 V、搏动频率为75/min时,实际输出的流量为3.18 L/min,可以提供高压132 mmHg(17.56 kPa)、低压66 mmHg(8.78 kPa)、平均压力98 mmHg(13.03 kPa),体外实验标准溶血指数(normalized index of haematolysis, NIH)为(0.049 15±0.003 75) mg/dL。结论该新型搏动式血泵能够满足离体器官灌注和体外循环短期辅助的临床要求,对体外循环血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注射液早期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方法:将6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Uip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为症状出现24 h内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对照组35例为常规治疗.两组均在入选6 h内、第7天和第28天检测血清NT-ProBNP浓度以及监测第1天、第28天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计数.结果:血清NT-ProBNP浓度变化:治疗组第7天、第28天血清NT-ProBNP浓度分别为(155.43±30.56)pg/ml、(105.43±30.56)pg/ml与对照组第7天、第28天(289.9±42.3)pg/ml、(209.9±42.3)pg/nd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第7天血清NT-ProBNP浓度与最初6 h血清NT-ProBNP浓度(320.2±50.5)pg/ml相比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患者28天内死亡4例患者与非死亡65例患者平均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620.8±160.5)pg/ml、(187.8±89.6)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变化:治疗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监护:治疗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比较,室上性心律失常计数、室性心律失常计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是安全的,并能显著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降低心律失常发生,改善心室重塑.死亡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出一种磁耦合驱动搏动式血泵结构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基于磁场传递往复作用力模型以及推拉互挽式结构设计磁耦合驱动搏动血泵,通过建立磁力驱动模型,计算耦合力大小,制作样机并对样机进行体外循环模拟试验,获得压力和流量实验数据。结果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循环介质,固定后负荷,增加前负荷,血泵输出量减少,没有明显线性趋势;固定前负荷,增加后负荷,血泵输出量减少,且具有一定线性趋势。设置驱动频率为75次/min时,调节前、后负荷改变范围分别为0.665~3.990 k Pa(5~30 mm Hg)和5.320~11.970 k Pa(5~30 mm Hg),可使输出量在保证线性关系条件下达到2.0~3.1 L/min。结论该搏动式血泵流体力学特性基本满足体外膜肺循环的需要,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尤其对替代目前临床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血泵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联合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8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对照组)和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且LDL—C正常的患者(ACS组)的h—FABP,比较两组间的阳性率。同时测定两组hs—CRP水平,比较其差异,ACS患者又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三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结果:ACS患者h-FABP阳性率(7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P〈0.01。ACS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12.70)mg/L;(4.95±3.14)mg/L,P〈0.05],且随着病变进一步进展,其水平亦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h—FABP联合hs—CRP可提高ACS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同时hs—CRP水平能预测病变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5.
观察腹腔镜下腹腔置管持续透析灌洗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在S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不全患者呼吸机撤离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该院60例行呼吸机治疗的心功能不全患者,按呼吸机撤机成功与否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前者呼吸机撤机成功,后者呼吸机撤机失败。采用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测系统自动输出心率(HR)、左室舒张期容积(EDV)、收缩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16节段达到峰值时间的最大时间差(Tmsv16-Dif)与标准差(Tmsv16-SD),以及峰值射血率(PER)与峰值充盈率(PFR)。结果研究组HR、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DV、ES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PER、PF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msv16-SD、Tmsv16-SD、Tmsv16-SD%、Tmsv16-S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反映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并为呼吸机撤离失败的原因提供指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eCASH的舒适镇痛镇静方案对ICU机械通气(MV)患者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ICU收治的86例实施MV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每日唤醒镇痛镇静方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评分(CPOT)维持0~3分,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维持在-4~-3分,观察组选择基于eCASH的舒适镇痛镇静方案,CPOT维持在0~1分,RASS维持在-1~0分,使患者达到安静、舒适、合作的镇静状态,并给予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患者MV时间、ICU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镇静药物用量及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V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及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镇痛镇静后2d,观察组MDA水平明显下降,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CASH的舒适镇痛镇静方案有助于缩短MV时间,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用量,同时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预后,是ICU内MV患者理想的镇痛镇静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得到更适合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提出一种用于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系统由电磁铁驱动的搏动式血泵,并研究其可行性。方法首先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出电磁驱动机构,主要部件包括对称的两个电磁铁和压簧,两个电磁铁交替通电下使得动铁芯往复运动;利用容积控制原理,泵腔在动铁芯的驱动下收缩舒张;然后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出血泵模型,包括电磁驱动部件和泵腔;最后建立包括血泵、电路控制部分、示波器、加速度传感器、输入输出管路和储液池的试验台,对血泵模型进行驱动力和流量输出测试。结果血泵模型在通电电压7~12 V时动铁芯的初始驱动力为2. 97~8. 00 N。血泵模型产生的初始驱动力与工作电压呈正相关非线性关系,当通入电压12 V时血泵模型初始驱动力满足要求。当前压与后压为0、频率80次/min、工作电压7~12 V时的流量输出为0. 97~3. 81 L/min。当前压与后压为0,工作电压12 V、频率60~90次/min时的流量输出为3. 1~3. 8 L/min。当工作电压12 V、频率80次/min、前压0~40 cm H2O和后压50~110 cm H2O时的流量输出为0. 55~3. 59 L/min。血泵流量与工作电压和频率呈正相关,与后压呈负相关,与前压无显著性相关。结论往复式电磁铁驱动搏动式血泵基本满足ECMO临床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体外循环血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听诊器对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1日起入住我院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并于2015年3月30日前转出ICU或死亡的患者,总计611例,根据床位分为干预组(n=296,使用床旁听诊器进行听诊)和对照组(n=315,使用医生自带的听诊器进行听诊)。所有听诊器均在每日查房前用75%乙醇擦拭表面1次。观察记录研究期间所有对象的医院感染情况及部位、感染病原菌、生命体征和转归,转出ICU后随诊48 h,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5%vs 14.9%, P<0.05),主要表现在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4%vs 8.6%),并且明显缩短ICU住院时间(12.2±9.3dvs 14.2±8.8 d),但在其他部位的院内感染、28 d病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床旁听诊器能显著降低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自制痰液吸取装置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创正压通气(IPPV)联合常规吸痰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NIPPV联合自制痰液吸取装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心率(HR)、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支持时间、单次吸痰量、24 h吸痰量、24 h吸痰次数、气管切开率、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28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治疗后28 d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 HR、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呼吸支持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单次吸痰量、24 h吸痰量多于对照组,24 h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气管切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8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8 d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IPPV联合自制痰液吸取装置能有效提高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吸痰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