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复杂胫骨平台患者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固定,观察膝关节屈伸范围及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未发生局部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等.骨折愈合时间13~17周,平均14.4周.术后3月时膝关节屈曲85~125度,平均98.6度,术后6月时膝关节屈曲95~135度,平均118.4度,术后12月时膝关节屈曲118~135度,平均124.2度.术后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74~96分,平均88.9分.术中、术后3月、及术后12月的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zker5/6型),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固定式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为颈椎病[1]。作为骨科的常见病,其诊断和治疗一直受到重视,手术治疗颈椎病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3.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成熟而标准化的前路手术.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和不稳定,导致手术远期疗效差、满意度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以来,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51例64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改善或者消失,1-7d内下床活动,随访5~16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并应注意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6.
后路椎体间融合加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腰椎退行性病变常见有椎间盘突出、退行性滑脱、退行性椎管狭窄等,是引起脊柱下腰椎不稳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本院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以来,用后路椎体间融合加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共3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可造成严重和持续的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经皮椎体成形术已逐渐成为一线治疗方案。标准的双椎弓根入路是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最常用的入路。单侧穿刺因能缩短手术时间,更适用于年老体弱的患者,逐渐被临床医生关注和采用。我院自2004年12月~2007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外上方入路法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3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 1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减压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根据Lee等的四级分类法评价置钉的准确性,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7例患者成功置入102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显示为0级94枚,1级3枚,2级4枚,3级1枚.有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5枚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2枚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1枚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术后随访13~34个月,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 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优秀的三维稳定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下腰椎退行性病变常见有椎间盘突出、退行性滑脱、退行性椎管狭窄等,是引起脊柱下腰椎不稳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本院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以来。用后路椎体间融合加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共3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0例,女12例;年龄21~78岁,平均56.4岁。其中10例为创伤性颈髓损伤,9例为颈椎管内肿瘤,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多节段颈椎病。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MRI及椎动脉MRA等影像学检查,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片及CT平扫明确螺钉的位置情况。根据Lee等4级分类法评价置钉的准确性,创伤性患者行ASIA分级评价脊髓功能变化,非创伤性患者采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者成功置入144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显示,0级132枚,1级5枚,2级5枚,3级2枚。有1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穿破椎弓根内侧、上侧皮质螺钉各1枚。术后随访12~33个月,平均(21.0±1.5)个月,6例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虽无恢复,但截瘫平面下降1~3个脊髓节段。4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提高1~2级。22例非创伤性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平均(15.9±0.6)分,较术前(11.5±0.8)分明显提高(P<0.01)。所有患者未发现钉棒系统松动、断裂情况。结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优秀的三维稳定性。合理选择适应证,术前充分准备以及根据椎弓根形态个体化置钉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风险及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