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6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发现有抗菌活性或是增效活性的银杏酸C17:1衍生物。方法 以银杏酸C17:1为底物,利用一些基团取代苯环上的羧基从而获得银杏酸C17:1衍生物,棋盘法设计试验,测定银杏酸C17:1及其衍生物联合抗生素的增效作用,通过测定Zeta电位、ROS、NPN吸收来探究增效机制。结果 银杏酸C17:1衍生物Ⅱ与达托霉素联合抗粪肠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s)为0.125~0.25,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不仅能产生较高的活性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结论 银杏酸衍生物Ⅱ对达托霉素体外抗耐药株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可能和ROS的激增以及膜通透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细菌硝酸盐还原中的关键酶影响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盐的还原是细菌氮代谢中最重要的生化反应之一.随着对细菌耐药机制的不断探索,氮代谢过程尤其是某些代谢酶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得以揭示.作为硝酸盐还原过程中的关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与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不仅催化着细菌体内硝酸盐的一系列还原反应,还从多方面影响了细菌的耐药性.本文综述了NR/NiR与细菌耐药性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新药物靶标的发现及提出新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用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及盐析结晶法精制纯化硫酸依替米星起始物料-庆大霉素C1a成品(HPLC纯度91%~93%),从而减少由起始物料引入依替米星杂质的水平。方法 以庆大霉素C1a吸附量和庆大霉素C1a纯度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庆大霉素C1a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以盐析后庆大霉素C1a样品纯度和盐析收率为指标,考察盐析工艺最佳温度、溶剂、酸的添加量及酸的种类。结果 获得较优的树脂NM200,获得较优的解析液pH值为2.0和流速0.5BV/h。经过优化后,纯化收率从65%提高至74%。通过盐析结晶条件筛选和优化,确定室温先加溶剂后加硫酸(pH6.5)和甲醇与乙醇1:2的条件较优,优化后获得的庆大霉素C1a纯度达到98.2%,收率大于93%。研究了多种无机酸盐析结晶的情况,发现磷酸、硫酸和碳酸条件下能析出白色固体。结论 通过比较大孔吸附树脂和盐析结晶的纯化连接,组合纯化后获得的庆大霉素C1a游离碱纯度大于99.0%,比纯化前样品提高6%以上,收率大于70%。  相似文献   
4.
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逐渐增多,细菌耐药性日渐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棘手问题。中药具有多途径抑菌的优势,在抗耐药菌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本综述对具有抗菌及增效作用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中药单体化合物在抑制β-内酰胺酶、抑制代谢活动相关酶、抑制外排泵、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细菌菌膜、消除耐药质粒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并分析了一些可以与抗生素联合作用的中药单体化合物的抗菌机制,为抗耐药菌的新药发现与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及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万古霉素用量增加,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逐渐下降.依据其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差异可分成异质性万古霉素中度耐药金葡菌(hVISA)、万古霉素中度耐药金葡菌(VISA)和万古霉素高度耐药金葡菌(VRSA)等3类.本文简要综述卜述3类金葡菌的发展、相关耐药机制及其感染的药物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6.
现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已经超过80岁,然而19世纪以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仅有30~40岁,传染性疾病是当时占据首位的死亡原因。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寿命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得益于疫苗和药物的诞生,而在发现和发明这些具有里程碑式的“灵丹妙药”背后,是一场科学的革命。本文对从巴斯德革命性科学“微小生命体理论”的提出,到“细菌致病理论”的建立,到由此诞生的N个控制传染病的“灵丹妙药”发现和发明,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文献梳理和阐述。旨在让读者在“身临其境”的COVID-19传染病大流行期间,能够重温一下在抗击“瘟疫”的历史长河中诞生的革命性的科学和伟大的科学家,并致敬各行各业为抗击疫情而努力的人们。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霍乱4次出现于英国,传播速度快,患者死亡率高。1854年,约翰·斯诺(John Snow)首次发现霍乱在人体内繁殖并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在其霍乱研究进程中,他将霍乱病例放置在地理网格上以及根据家庭供水来源比较霍乱发病率,这方面的独创性构成了传染病学方法发展的突破性创新。毫无疑问,斯诺为现代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具体阐述1854年的伦敦霍乱发展进程以及传染病学之父斯诺对于传染病学建立的重要影响,并对霍乱弧菌的生态循环和致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iRNA沉默糖体蛋白L31(ribosomal protein L31,RPL31)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RPL31基因在胰腺癌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合成靶向人RPL31基因的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建立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照移植瘤体积随机化分为3组:溶剂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RPL31-siRNA干预组;使用RNAi-Mate转染试剂将RPL31-siRNA进行移植瘤瘤内注射,观察各组裸鼠体内瘤体生长速度,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RPL3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裸鼠皮下移植瘤Ki-67及CD31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结果:与溶剂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RPL31-siRNA注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缓慢,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瘤组织中RPL31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下调;另外,RPL31-siRNA注射组裸鼠移植瘤中Ki-67表达下调(55.78%±4.63%、51.37%±5.05%vs11.08%±1.31%),CD31的表达下调(56.53%±6.03%、44.84%±5.24%vs9.67%±1.39%);RPL31-siRNA注射组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增加(2.92%±0.54%、3.85%±0.87%vs39.58%±4.02%).结论:RPL31-siRNA可以下调胰腺癌BxPC-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中RPL31基因的表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并且还可以抑制移植瘤中Ki-67及CD31的表达,诱导移植瘤细胞的凋亡.以RPL31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的代谢物质脂肪酸部分进行了分离.采用的两相溶剂系统为正庚烷:乙酸乙酯∶甲醇∶水=8.5∶1∶8.5∶1,上相做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分离得到三个脂肪酸组分A5、A6、A7,经高效液相分析,纯度都在99%以上,其回收率分别为96.3%、93.5%,94.8%.经EI-MS、1H-NMR测定,确定A5为硬脂酸,A6为油酸,A7为亚油酸.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细菌的战斗史.超级细菌就是指对大多数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目前临床遭遇的超级细菌一般指的就是ESKAPE.这6个字母分别代表了6种著名的耐药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