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复发再手术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2年11月 至2007年11月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BPH患者TURP术后复发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1471例行TURP治疗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术后复发再次入院手术治疗.资料包括: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发病年龄、手术时年龄、前列腺大小、尿流动力学资料、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肌酐、手术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者年资及病理标本炎症分级评分等.结果 单因素统计分析:患者发病年龄(t=2.292,P=0.086),术前前列腺大小(t=-1.987,P=0.047),尿不尽症状发生率(x~2=9.240,P=0.002),术前膀胱残余尿量(t=2.181,P=0.030)及手术者年资高低情况(Z=10.13,P=0.0015)两组资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α=0.20水准纳入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采用向前及向后逐步回归法,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为:病理标本炎症分级评分、手术者年资、尿不尽、血清肌酐含量、发病年龄,其中病理标本炎症分级评分(OR=0.905)、尿不尽(OR=0.557)、手术者年资(OR=0.393)有显著影响.结论 BPH患者TURP术后复发可能危险因素为:手术者年资低,发病年龄小,无尿不尽症状,前列腺大,残余尿量少,病理标本炎症分级评分低.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危险因素与脂肪肝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损伤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脂肪肝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它通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内脏脂肪的堆积相关[1].此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还被认为是以内脏型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2].内脏脂肪堆积是代谢综合征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内脏脂肪量及其他人体测量指标与脂肪肝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后骨密度(BMD)的改变及其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早期防治CKD并发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年龄65岁以上非透析的CKD住院患者,根据2002年K/DOQI指南CKD的定义及分期系统分为CKD 1~2期组、CKD 3期组和CKD 4~5期组。记录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测定腰椎及股骨BMD。根据受试者的BMD值将CKD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对比两组CKD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钙、磷及骨钙素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老年CK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达30.4%,OP组与非OP组比较,女性比率大,BMI及维生素D水平低,血清降钙素水平高。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绝经后女性和低BMI是老年CKD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CK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其中,绝经后老年女性和低BMI的老年患者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本院ICU2010年1月-2012年12月20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病原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多发生在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应用广谱抗菌素、糖皮质激素时间较长、应用机械通气及侵入性诊断的患者。结论合理应用抗菌素、激素,控制血糖,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注意预防措施,加强支持治疗是减少真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业伤害逐渐受到伤害流行病学家的关注,最主要的致死性伤害多由农业机械造成[1],非致死性农业伤害中,18%~35%由农业机械造成[2,3].近年来,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热情高涨,机械普及率大幅上升,由此造成的农业机械伤害增加.为了解河南省农业机械伤害发生状况,于2009年7-12月开展了该项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创伤患者发生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治疗的急性创伤患者6公例为研究对象,密切观察患者入院治疗后早期ARDS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调查两组患者岛基础资料、临床各项检查指标等进行组间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早期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23例急性创伤患者中出现早期ARDS患者247例,发生率为39.65%。ARDS组和非ARDS组间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受伤类型、休克比例、伤后至入院时间、输血患者比例、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血钠、-血钾、血钙、pH值、纤维蛋白原(Fib)、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RDS纽患者的肺挫伤比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伤后24 h内胸腹手术比例、血糖水平均高于非ARDS组,氧合指数(OI)低于非ARDS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肺挫伤、高APACHEⅡ评分、血糖升高、OI降低、24 h内行胸腹手术是早期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创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早期ARDS,其中肺挫伤、高APACHEⅡ评分、血糖升高、OI降低、24 h内行胸腹手术是早期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脑白质疏松(L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经改良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的LAA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狭窄或闭塞脑动脉数等),采用年龄相关性白质改变(ARWMC)量表评估LA,依据MRI T2加权像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将患者分为无LA组72例及有LA组240例,同时依据ARWMC评分将有LA组患者分为轻度LA组140例、中度LA组42例及重度LA组58例,并对患者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12例LAA患者中男227例(72.8%),平均年龄(64±11)岁,其中240例(76.9%)存在LA。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911,95%CI:1.647~5.146,P0.01)、高血压(OR=2.583,95%CI:1.373~4.857,P0.01)、糖尿病(OR=1.882,95%CI:1.058~3.348,P0.05)、狭窄或闭塞动脉支数(OR=1.851,95%CI:1.018~3.367,P0.05)、腔隙性脑梗死(LI)(OR=1.493,95%CI:1.202~1.853,P0.01)是LA的危险因素。(2)不同严重程度LA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显示,3组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狭窄或闭塞动脉支数及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狭窄或闭塞动脉数及LI是LAA患者LA的危险因素,且与LA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对卒中复发高风险患者辨别能力差。目的为将ESRS评分改良成新的卒中风险评分(SRS)以提高ESRS评分区别能力,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验证。方法SRS评分由ESRS评分增加心房颤动、高血糖、入院时血压≥140/90mm Hg、颈动脉成像、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量改良而成。C-统计值(C—statistics)代表各评分预测价值。Kaplan-Meier曲线计算各评分不同危险组患者1年卒中复发率。结果SRS评分对30d、90d、180d和1年内卒中复发均能适度预测(C—statistics分别为0.638,0.619,0.626,0.615)。虽然ESRS评分对30d和1年内卒中复发能适度预测(C—statistics分别为0.617,0.608),但对90d和180d内卒中复发预测差(C—statistics分别为0.583,0.572)。由SRS和ESRS评估为危险组的患者有类似的1年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17.0%,15.5%)(P〉0.05),而低危组1年复发风险相同(8.2%)。结论SRS评分对缺血性卒中后早中期卒中复发风险有适度预测能力,SRS评分对有较高脑卒中复发风险患者区别能力较ESRS评分稍高。缺皿陛卒中后风险预测仍需进一步可靠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