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30篇
妇产科学   264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28篇
药学   160篇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45-year-old woma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complaining of perimenopausal uterine bleeding not responding to medical treatment. Ultrasound evaluation revealed unicornuate uterus with adenomyosis and it was so difficult to see the distant small left rudimentary horn on ultrasound. The patient underwent laparotomy with total hysterectomy for both horns and was sent to pathologist that indicated adenomyosis and non-communicating non-cavitated left rudimentary horn.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Intravenous/intravascular leiomyomatosis is characterized by intravenous proliferation of a histologically benign smooth muscle cell tumor mass that is non-tissue-invasive. Although benign, 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may cause remarkable systematic complications, presents significant diagnostic difficulties, and also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increased possibility of recurrence. We determine pati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recurrence and treatment of 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Materials and methods

Prognostic factors are analyzed with univariate analysis. Differences in categorical data are evaluated by the X2 test. A P value below 0.05 is regarded as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sults

The data results accord with the widely held view that complete excision of intravenous leiomyomata achieves favorable prognoses regarding remission. The efficacy of using 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s to prevent growth or recurrence of tumors in unresected or incompletely resected 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foci.

Conclusion

If complete surgical resection is not possible, partial resection followed by hormone therapy using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s is recommended, which in this study achieved the same favorable prognosis with regard to remission.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与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海口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IgG、CRP、补体C3及C4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IgG为(8.34±1.12)ng/L,高于对照组的(6.30±0.83)ng/L,CRP(22.15±4.21)mg/L,低于对照组的(35.28±5.3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补体C3和C4水平分别为(0.87±0.04)g/L、(0.21±0.01)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5±0.02)g/L和(0.17±0.0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总并发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子宫切除术能够产生应激反应,使血清IgG水平降低、CRP水平上升,但腹腔镜下手术的应激反应相对较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式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 LAVH)在非脱垂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LAVH的120例非脱垂子宫良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阴道穹窿打开路径的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58例采用腹腔镜下打开阴道前后穹窿,对照组62例采用经阴道打开的传统术式。比较两组手术过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膀胱、输尿管及直肠损伤。结论新式改良LAVH易化了非脱垂子宫切除的阴式操作过程,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卉  梁培琴 《河北医学》2015,(3):398-40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成宫颈癌保留神经平面广泛子宫切除术(NPSRH)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4例宫颈癌患者(Ib1期~Ⅱa2期),其中接受开腹NPSRH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未应用特殊器械;接受腹腔镜NPSRH44例作为观察组,术中利用盆腔的固有间隙,将输尿管下方自主神经平面做整体保留,术中同时应用血管钉对神经平面周围的血管进行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近期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314.9±68.6)min要多于对照组的(273.5±58.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为(187.8±64.1)m L、输血者比例为6.8%(3/44)、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1±2.0)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74.6±67.3)m L、48%(24/50)、(11.3±3.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拔尿管后,两组患者初次残余尿达标者的比例及导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成NPSRH的疗效及保留神经的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但能明显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情况,且能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柏明军  李星  邢艳芳  黄明声 《新医学》2014,(11):750-753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辅助的清宫术治疗38例瘢痕子宫妊娠(CSP)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一步分析预防性手术和挽救性手术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因CSP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辅助清宫术治疗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预防性手术32例(预防组)、挽救性手术6例(挽救组),以是否进行子宫部分切除术为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前2组CSP患者的基线特征,分析预防性手术与挽救性手术对避免子宫切除术的价值。结果子宫栓塞术前,2组CSP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但挽救性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0.05)。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均安全完成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无一例发生大出血或进行子宫部分切除;挽救性子宫动脉栓塞组有3例因无法止血而进行了子宫部分切除术。两组行子宫部分切除术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动脉栓塞术安全性良好,未进行子宫切除的患者约于术后2个月恢复月经。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辅助清宫术应用于CSP患者可以预防清宫术后大出血,且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避免子宫切除的疗效明显优于挽救性子宫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超声观察子宫切除术后女性膀胱和尿道静态及动态的形态变化,从而评估其解剖结构的改变。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3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因子宫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术后患者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将其分为3组:A组为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者29例,B组为开腹子宫切除术者41例,C组为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者66例。另将无盆腔或腹部手术史者50例设为对照组。4组均行经腹及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参数包括静止期及压力期(Valsalva呼吸时)膀胱颈移动度(UVJ-M)、膀胱尿道后角(PUVA)及膀胱残余尿量。结果:C组患者术后膀胱及尿道等下尿路解剖结构发生明显改变,UVJ-M、PUVA-r、PUVA-s等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B组患者术后膀胱及尿道等下尿路解剖结构也发生变化,改变程度较C组小,UVJ-M参数与对照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UVA-r、PUVA-s等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组患者术后膀胱及尿道等下尿路解剖结构无明显改变,UVJ-M、PUVA-r、PUVA-s等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超声可对子宫全切术后女性膀胱及尿道形态学变化进行实时观察、客观评价解剖结构的改变。②子宫切除的3种手术方式中以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对女性膀胱及尿道解剖结构改变最大,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则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茅红艳  陈炳香 《中外医疗》2016,(26):107-109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子宫切除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子宫切除术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在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将两组患者输血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PT-INR、Fib、PLT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PT-INR(1.21±0.09)%、Fib(3.72±1.65)g/L、PLT(245.48±56.72)×109/L等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有优势,P﹤0.05;研究组患者输血史为8.00%、糖尿病为12.00%、高血压为8.00%、肥胖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输血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实验室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彭幼  吴慧娟  辛春英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56-1457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所做的产科子宫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4129例孕产妇中29例实施了产科子宫切除术,产科子宫切除率为0.205%。产科子宫切除术的指征依次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破裂和羊水拴塞。结论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重症大出血和挽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的关键在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重视围生期保健和加强基层医院助产人员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10.
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 的探讨 因 良 性 疾病 行 子 宫 切除 术 后 盆 腔包 块 形 成 的原 因 、临床 特 征 及 治疗 。 方 法 收 集 并分 析30例 子 宫 切 除术 后 盆 腔 包 块 的 两 次 手 术 前 后 情 况 、包 块 的 性 质 、二 次 手 术 前 后 情 况 、包 块 的 性 质 、二 次 手 术方 式、治疗 效果 及 随访 结果 。 结果 30例 患者 在子 宫 切除 时 均保 留了 一 侧或 两侧 附 件,53% 病 例包 块 以 体 检或 自查 方式 发现 ,47% 有 症 状;大 多 数病 程长 、包 块 大、活动 差、以囊 性为 主 、用 抗 生素 治 疗 或 中药 治 疗 无 效;B超43% 有分 隔,CA 在 正常 范 围。70% 病 例与 粘 连性 囊 肿有 关,原子 宫 切除 时有 粘 连者11例 在 本次 手术 时 均有 粘连 ,38% 粘 125连 性囊 肿于 子 宫切 除术 后6个月 内 出现 包块 ,62% 术 后2年内 出现 包 块,卵巢 囊肿 均 为术 后1年以 上 发现 包块 。二 次手 术时 腹腔 镜 手术 比开 腹 手术 出血 量 少,但医 疗费 用 高,平 均 住院 日及 手 术时 间差 异 无显 著 性,总复 发率26% 。结论 粘 连性 包 块多 数术 后2年 内 发 现 ,卵 巢 囊肿 大 多1年 以 后 发 现;保 留附 件 是 再 次形 成 包 块 中 液体 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