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时用肝针“8”字缝合子宫治疗胎盘附着处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剖宫产术时胎盘附着处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用肝针进行“8”字缝合,观察止血效果。结果:20例患者均迅速止血.保留子宫。结论:肝针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时胎盘附着处收缩乏力性出血简单、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广角数码视网膜图像采集系统(RetCamⅡ)研究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3646例新生儿,在出生3d内采用RetCamⅡ拍摄眼底照片,观察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将新生儿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833例)和剖宫产组(1813例),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视网膜出血发生率。并对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胎儿性别、胎儿体重、产程、产妇年龄、孕周以及是否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进行计数。使用卡方检验分析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新生儿发生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新生儿视网膜出血总体发生率为20.50%(747/3646),6.80%(248/3646)单眼发病,13.69%(499/3646)双眼发病。其中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发生率为36.66%(672/1833),高于剖宫产组的4.14%(75/1813)(X^2=591.800,P〈O.01)。在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中,产程短者(〈6h)的发生率为39.0%(337/864),高于产程长者(≥6h)的34.6%(335/969)(X^2=4.055,P=O.044);胎儿宫内窘迫者发生率为61.0%(100/1641,高于非胎儿宫内窘迫者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率(34.3%,572/1669)(X^2=45.856,P〈O.01)。而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性别、体重、产妇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etCamⅡ可以很好地记录新生儿视网膜出血。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与分娩方式有关,经阴道产中与是否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产程长短有关,而与新生儿性别、体重、产妇年龄、孕周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硬膜外阻滞不全辅用氯胺酮和咪唑安定 (A组 )及阻滞完善未用辅助药 (B组 )的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妊娠产妇各 50例。B组正常施行手术 ;A组则再给予 0 5 %氯胺酮 (0 5mg/kg)与 0 0 5 %咪唑安定(0 0 2~ 0 0 3mg/kg)缓慢静注 (>1min)后实施手术。两组新生儿均行 1、5和 1 0minApgar评分及出生后 5天评估。 结果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后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小剂量氨胺酮和咪唑安定可以用于硬膜外阻滞不全时的剖宫产产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阈下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新生儿全身氧摄取率的影响.方法 ASA Ⅰ ~ Ⅱ级的剖宫产病人80例,随机分为全凭氯胺酮麻醉组(Ket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术中持续监测BP、SpO2、HR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全身氧摄取率(ERO2)的差异.结果 两组新生儿ERO2及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阈下剂量氯胺酮在新生儿娩出前单独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新生儿氧摄取率及Apgar评分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手术后患者应用抗菌药的情况,并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221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品种、使用率、联合用药、使用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1例剖宫产患者100%应用抗菌药。使用率最高的是头孢硫脒(45.7%);其中单一用药169例,二联用药52例,无三联及以上用药。结论:剖宫产患者在抗菌药的选择、开始用药时间、疗程等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蒋银  顾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321-322
目的对我院剖宫产手术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6月3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病例,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品种、用药频度、联合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剖宫产患者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均为预防用药,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呋辛,占39.7%。其余的还有五水头孢唑啉、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头孢西丁等14个品种。207例单一用药,82例二联用药,17例三联用药。结论我院剖宫产手术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分析其使用情况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阈下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新生儿全身氧摄取率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的剖宫产病人80例,随机分为全凭氯胺酮麻醉组(Ket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术中持续监测BP、SpO2、HR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全身氧摄取率(ERO2)的差异。结果 两组新生儿ERO2及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阈下剂量氯胺酮在新生儿娩出前单独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新生儿氧摄取率及Apgar评分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160例新式剖宫产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新式剖它产术与传统下腹根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将有剖它产指征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加Joel-cohen方法开关腹,不缝合膀航腹膜反折及腹膜,一层缝合子宫下段切口,腹壁仅缝合2~3针。对照组使用传统下腹壁根切口(Pfannenstiel)。结果胎儿娩出时间:观察组为5.33±2.58分钟,对照组为9.8±4.5分钟,P<0.01。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为137.4±56.9ml,对照组为192.8±105.0ml,P<0.01。手术全过程时间;观察组为26.91±9.97分钟,对照组为56.05±19.8分钟,P<0.01。术后疼痛:观察组为9.2±11.1小时,对照组为24.2±11.9小时,P<0.01。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为20.3±9.5小时,对照组为34.3±19.1小时,P<0.01。拆线时间:观察组为术后5天拆线,对照组为术后6天拆线。抗生素使用情况:观察组使用3天者占35.84%,对照组使用3天者占95.24%,P<0.01。结论新式剖宫产具有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伤口愈合好、抗生素应用少、减少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cesarean section pregnan-cy,CSP)是异位妊娠的一种,相较于其他类型而言,其较为罕见,主要发生在有明确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即指妊娠组织种植在剖宫产的瘢痕区域,并在被瘢痕纤维组织包裹的情况下,仍不断向肌层浸润,或者是在瘢痕表面种植并向宫腔内生长.若未能及时给予有效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则极易引发大出血、子宫破裂等并发症,情况严重者甚至需要切除子宫[1].有研究发现,CSP患者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孕囊向宫腔内生长,其二则是绒毛深深种植在瘢痕中,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仍有继续妊娠的可能,但当妊娠发展至中晚期时,发生大出血和子宫破裂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而后者则是在孕早期即可发生大出血和子宫破裂的风险,危险性更高[2].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学者首次报道1例CSP患者,随即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大关注[3].近年来,CSP 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不仅与临床剖宫产率升高有关,同时,也与不断进步的诊断技术有关[4].因此,本文从发病机制、诊断方式、治疗三方面对CP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直肌切口肿物的CT影像表现,探讨诊断思路及CT影像特征。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剖宫产术式、术后出现腹直肌肿物的时间、肿物触诊情况等)和CT影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25例均为腹直肌单发肿物,病灶位于切口处腹直肌内。(1)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术后9~48个月,CT表现为腹直肌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增强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韧带样瘤6例。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术后12~36个月,触诊为质硬无痛性包块;6例密度均等于或稍低于肌肉,均呈渐进性强化;5例呈梭形与腹直肌长轴一致。(3)脓肿7例。出现症状为剖宫产术后2~4周,触诊边界不清,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见气-液平面,增强呈环形强化。(4)血肿4例。出现症状为剖宫产术后2周内,肿物呈梭形局限于腹直肌内,边界清楚,增强后无强化,周围可见新生血管。结论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是一组与手术相关的疾病,结合发病时间和临床特征,根据CT影像表现,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