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03篇
  免费   1360篇
  国内免费   1089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99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981篇
口腔科学   389篇
临床医学   2427篇
内科学   2275篇
皮肤病学   136篇
神经病学   341篇
特种医学   4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1632篇
综合类   6699篇
预防医学   1055篇
眼科学   175篇
药学   5128篇
  18篇
中国医学   1515篇
肿瘤学   89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1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645篇
  2014年   1040篇
  2013年   1067篇
  2012年   1400篇
  2011年   1470篇
  2010年   1286篇
  2009年   1227篇
  2008年   1620篇
  2007年   1468篇
  2006年   1351篇
  2005年   1412篇
  2004年   1108篇
  2003年   1127篇
  2002年   828篇
  2001年   747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427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308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索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CG066对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TMD-8的有效杀伤浓度,进而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CCK-8实验探索DCG066对TMD-8细胞的有效杀伤浓度,通过免 疫荧光实验分析DCG066处理后TMD-8活细胞及死细胞的分布,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DCG066对TMD-8细胞凋亡的诱导、细胞周期的抑制及胞内活性氧簇水平,Western Blot及转录组测序分析细胞凋亡及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DCG066可有效杀伤TMD-8细胞,且成剂量依赖关系。DCG066可以诱导TMD-8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抑制,Bax及DDIT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显著上调,Cyclin E1及Cyclin A2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下调。此外,TMD-8细胞经DCG066处理后,活性氧水平升高,HOMX1及NOX2等铁死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结论: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CG066可通过诱导细胞铁死亡及凋亡、抑制细胞周期的方式,发挥杀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后的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汤阴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Ⅳ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1例给予传统化疗,观察组42例给予EGFR-TKI靶向治疗,对比两组的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为(1.10±0.22)μg/L,低于对照组的(1.82±0.27)μg/L,癌胚抗原(CEA)水平为(30.76±9.27)μg/L,低于对照组的(38.85±10.13)μg/L,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为(7.14±1.90)μg/L,低于对照组的(11.79±2.13)μg/L,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为(0.28±0.04)ng/L,低于对照组的(0.44±0.06)ng/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为(1.10±0.10)ng/L,低于对照组的(1.34±0.12)n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为(12.17±2.47)ng/mL,低于对照组的(17.52±2.60)ng/mL,P<0.05;观察组表面抗原分化簇8(CD8+)水平低于对照组,表面抗原分化簇3(CD3+)、表面抗原分化簇4(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GFR-TKI靶向治疗NSCLC临床效果佳,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和血清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DNA损伤检查点蛋白调节子1(MDC1)与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或刮宫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C1、MMR蛋白(MSH6、MSH2、PMS2、MLH1)的表达,并根据MDC1及MMR蛋白免疫组化结果,分析MDC1、MMR蛋白表达及结合两种蛋白不同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分析MDC1和MMR蛋白联合检测与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MDC1与MM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MDC1阳性表达患者相比,MDC1阴性表达患者年龄较小,主要为低级别(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与MMR表达完整(MMR-p)患者相比,MMR表达缺失(MMR-d)患者年龄较小,主要为低级别(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MDC1阴性表达/MMR-p、MDC1阳性表达/MMR-p、MDC1阴性表达/MMR-d、MDC1阳性表达/MMR-d各组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1、MMR蛋白联合检测与患者的总生存率无关(P>0.05),MDC1阴性表达占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9.5%(12/126),与MMR-d呈正相关(P<0.001)。结论MDC1、MMR蛋白多在低级别子宫内膜癌中失表达,并且MDC1阴性表达与MMR-d具有正相关性,提示MDC1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抑制剂PHPS1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作用及其机理,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思路。方法 16只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HPS 1组,给予西方膳食饲料16周,构建易损AS模型。取主动脉根部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制成切片,行Movat、天狼星红等染色法评估斑块内胶原、巨噬细胞含量等;降主动脉做Western blot检测ERK活性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量。结果 PHPS1组和对照组相比主动脉根部动脉斑块面积大小(0.52±0.05)、(0.31±0.03)、斑块内胶原含量(0.062±0.013)、(0.136±0.022)及巨噬细胞细胞比例(0.799±0.031)、(0.621±0.043)有差异(P<0.01),同时斑块内MMP-9含量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HPS1抑制了斑块内ERK活性,降低了MMP-9的蛋白表达量(P<0.01)。结论 SHP-2抑制剂PHPS1通过抑制ERK活性,降低MMP-9的表达量,从而减少了纤维帽胶原成分的降解,进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疾病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D-二聚体峰值分为正常组(D-二聚体<0.55 mg/L)和升高组(D-二聚体≥0.55 mg/L),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  结果  入组的231例MPP患儿中,D-二聚体正常组70例,D-二聚体升高组161例。升高组患儿年龄大于正常组(P<0.01)。与D-二聚体正常组比较,升高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更长,影像学表现更重(P均<0.01)。同时升高组患儿肺外并发症、难治性MPP、重症MPP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0.01)。实验室检查发现,升高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均较正常组升高(P<0.05)。经治疗所有患儿均好转出院,但升高组使用激素、支气管镜、胸腔穿刺的比例均高于正常组(P<0.05)。入组患儿中有123例进行了长期随访,其中正常组43例,升高组80例。随访结果发现,正常组患儿入院后4周肺部病灶基本吸收比例高于升高组,肺部病灶吸收所需时间短于升高组,而出现肺部后遗症比例低于升高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r=0.272,P=0.000)、肺部后遗症(r=0.235,P=0.000)的发生呈正相关。  结论  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MPP患儿临床表现更重,治疗时间更长,肺部病灶恢复所需时间更久,更易出现肺部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前瞻性分析T790M突变与一代TKI获得性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入组的肺腺癌患者93例,经二代测序(NGS)测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及T790M的突变状态,分二线或三线使用奥希替尼作为EGFR-TKI治疗方案,对照选择化疗和或放疗治疗方案。评估二三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 疾病控制率(DCR)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T790M阳性和阴性患者组中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4),而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治疗线数分开,二线使用奥希替尼在T790M的两种不同状态下,ORR和D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R :P =0.022;DCR:P =0.016)。三线使用奥希替尼在T790M的两种不同状态下,同样发现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ORR: P=0.016;DCR: P=0.011)。通过Mann-WhitneyU检验提示,T790M的突变状态与PFS显著相关,其中所有人群中(P<0.01)、二线治疗人群中(P=0.022)和三线治疗人群中( P=0.016)。对所有的患者进行KM生存分析,观测到总体的PFS与T790M的突变状况有关(P<0.01)。在T790M阳性组中,患者基因检测中出现EGFR19外显子和21外显子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21外显子 vs 19外显子(HR=0.551, 95%CI =0.357~0.853, P=0.007);T790M阳性 vs T790M阴性( H R=2.972, 95% C I=1.643~5.379, P<0.01)。肿瘤直径≥5 cm vs 肿瘤直径<5 cm (HR=0.575, 95%CI =0.373~0.085, P=0.012)。结论 T790M突变阳性患者预后优于T790M突变阴性患者。对于T790M阳性的患者二线或三线使用奥希替尼未观测到PFS差异。晚期肺腺癌T790M阳性患者可在一代EGFR-TKI药物耐药后应用三代EGFR-TKI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S100P)、白细胞介素增强结合因子3(ILF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水平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该院确诊胃癌患者93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93例胃部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100P、ILF3和PARP1水平,分析血清S100P、ILF3、PARP1水平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 研究组血清S100P水平低于对照组,ILF3和PARP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低分化患者血清S100P水平低于中高分化患者,IL F3和PA RP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Ⅰ ~Ⅱ期患者血清S100P水平高于Ⅲ ~ Ⅳ期患者,ILF3和PARP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血清S100P水平低于阴性患者,ILF3和PARP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与血清S100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LF3和PARP1水平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血清S100P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F3和PARP1水平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随访1年死亡患者血清S100P水平低于存活患者,ILF3和PARP1水平升高(P<0.05).血清S100P、IL F3、PA RP1联合预测胃癌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 U C)为0.871,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 U C(0.804、0.821和0.792).结论 血清S100P、ILF3、PARP1是胃癌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 PCNs)二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疑诊PCNs且仅行EUS?LA治疗的74例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二次消融。以影像学随访中病灶体积变化作为疗效评估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为安全性评估标准。结果 15例接受二次消融患者年龄(51.5±17.6)岁,男9例、女6例。13例完成二次消融术后影像学随访,其中8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仍为稳定。二次消融术后完全缓解率与初次消融术后相比明显提高(8/13比0,P=0.002)。第2次消融术后中位病灶直径由术前的22.0 mm减少至15.0 mm(Z=-2.666,P=0.008),中位体积由2 419.7 mm3减少至1 099.5 mm3(Z=-2.134,P=0.033)。第2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2/15,与第1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相同。结论 对于单次消融效果欠佳者行二次消融可提高消融有效率,且二次消融不增加消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王嘉楠 《安徽医药》2022,26(9):1831-1834
目的探讨血浆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重度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重度脑外伤病人108例,其中将5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作为观察组,56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于呼吸机辅助通气前和结束辅助通气后48 h内测定血浆PTX3、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监测心率变化,并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估病人肺部感染症状。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病人PTX3、降钙素原、心率水平与CPIS评分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索重度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PTX3、降钙素原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在机械通气撤机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PTX3[(436.45±106.76)μg/L比(312.28±64.81)μg/L]、降钙素原、心率、CPIS水平明显升高(P<0.05)。PTX3、降钙素原、心率水平均与CPI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TX3、降钙素原高表达是重度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PTX3水平诊断重度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截断值为404.004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2%、88.5%;降钙素原水平诊断时AUC为0.813,截断值为0.764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87.6%;二者联合诊断时AUC为0.99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90.7%。结论PTX3、降钙素原异常表达与重度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有密切关系,且血浆PTX3单独或与血清降钙素原联合对重度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