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16篇 |
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78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287篇 |
内科学 | 19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26篇 |
外科学 | 27篇 |
综合类 | 791篇 |
预防医学 | 358篇 |
药学 | 457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0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119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204篇 |
2012年 | 228篇 |
2011年 | 231篇 |
2010年 | 148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自然临产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连续选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自然临产患者60例,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患者6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RCS)患者50例,首次剖宫产(PCS)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对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VBAC)组与VBNC组、VBAC组与RCS组、RCS组与PCS在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中,VBAC 24例,成功率40%.VBAC组在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比例、住院天数上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BAC组的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比例、住院天数均低于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CS组产时出血量、腹腔粘连比例、愈合不良比例均高于PCS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自然临产后,通过严密观察产程,给予充分阴道试产的机会,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经会阴超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功能产生的近期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8月~ 2014年4月在产科分娩后6~8周的产妇201例,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74例)与选择性剖宫产组(127例),分别于检查前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基本情况.应用经会阴超声在安静状态及压力状态下(Valsalva动作)分别测量各组患者的膀胱尿道后角角度(Ar、As),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Dr、Ds),膀胱颈角度(θr、θs),膀胱颈旋转角度(θ),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宫颈外口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CV-VD),肛直肠连接部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ARJ-VD),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6~8周会阴超声结果显示,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组比较,Ar、As、Dr、Ds、θ、UVJ-M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静息期和张力期CV-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期ARJ-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期ARJ-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为28.3%(36/127例),较阴道分娩组的63.5%(47/74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显示,阴道分娩近期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大于选择性剖宫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状况,分析影响会阴侧切的因素,为控制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实业街院区房妇产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经阴道分娩的产妇9 200例,统计产妇会阴侧切率及裂伤程度,分析影响会阴侧切的相关因素.结果 9 200例产妇会阴侧切率为31.40% (2 889/9 200),会阴正中切率为5.00% (460/9 200),会阴裂伤为52.95% (4 871/9 200),裂伤中以Ⅰ度为主,占46.50%,其次为Ⅱ度裂伤,占6.45%,未发生会阴Ⅲ度及Ⅳ度裂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症、胎吸产钳助产、第二产程延长、会阴条件差、羊水污染、胎儿体重>3 5009、胎儿宫内窘迫与会阴侧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28、0.637、0.612、0.827、0.704、0.742、0.704,均P<0.05),而初产妇与会阴侧切无显著相关性(r=0.217,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妊娠合并症、胎吸产钳助产、第二产程延长、会阴条件差、羊水污染、胎儿体重>3 500g、胎儿宫内窘迫均是会阴侧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42、1.913、1.774、1.973、1.883、1.880、1.958,均P<0.05).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产妇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科应综合考虑,以控制会阴侧切,改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妇胎膜早破对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两年间分娩的足月孕妇胎膜早破病例 200 例,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健康孕妇2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结局.结果 本院在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两年分娩新生儿2000例,其中间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为10.00%(200/2 000),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在1~5kg之间,平均(3.36±0.44)kg;出生身长在47~55cm之间,平均(50.38±1.05)cm;分娩时胎龄在24.57~41.47周之间,平均(39.24±1.92)周.孕妇分娩方式为观察组自然分娩者103例,占51.50%,剖宫产97例,占48.50%;对照组自然分娩者168例,占84.00%,剖宫产32例,占16.00%,差异有统计学(χ2=29.29,P<0.001).观察组中阴道分娩的产妇第一、第二、总产程时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阴道分娩的产妇(t值分别为2.92、3.69、7.37,均P<0.05),两组第三产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P>0.05);观察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82、8.24,均P<0.05).结论 胎膜早破的发生率较高对分娩结局和新生儿有着较大的影响,临床上应给予重视,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会阴裂伤Ⅳ度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5例孕足月阴道分娩产妇会阴Ⅳ度裂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 其中1例会阴Ⅳ度裂伤发展为阴道直肠瘘,余4例均术后愈合良好.结论 做好孕期保健,完善助产技术,裂伤后及时缝合及精细的术后治疗是可以避免会阴Ⅳ度裂伤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分娩的70名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名产妇,对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对实验组产妇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 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82.49±8.52)﹑(152.67±18.36)mL,与对照组产妇的(145.92±20.06)﹑(258.32±24.36)mL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5.71%)与对照组产妇(34.29%)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4.29%)与对照组产妇(77.14%)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阴道分娩产妇给予预见性护理可预防产妇出血的发生,并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有助于提高产妇的日常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2013年本院收治的瘢痕子宫行阴道试产患者128例,对其产程进展、阴道流血量、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阴道分娩者95例,剖宫产33例,阴道试产成功率74.2%。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无剖宫产指征时,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用于阴道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54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273例,不应用任何镇痛干预措施)和观察组(273例,采用耳穴压豆镇痛),观察2组患者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催产素使用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生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镇痛中应用耳穴压豆可使分娩结局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83例,自愿选择阴道分娩的临床资料,探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可行性.结果 83例中有68例阴道分娩,15例失败.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通过充分评估、严密的产程观察、规范的处理,经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根据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我院的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产妇分成AB两组,均有43例,A组为剖宫产组,B组为阴道分娩组,对两组的出血量、产褥感染率、住院时间、疼痛情况、婴儿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的产妇出血量比A组小,产褥感染率比A组低,住院时间比A组短,产后1天和3天疼痛情况优于A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婴儿5分钟Apgar评分和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性(x2=0.021,0.1101, 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采取阴道分娩对产妇的不良影响小于剖宫产手术,两者的新生儿受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