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分析输卵管积水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误诊原因。方法 53例超声诊断为输卵管积水患者,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及经腹腔镜手术病理证实其诊断符合率为86.8%,对其声像图特点及超声扫查途径进行分析。结果 (1)输卵管积水表现为在附件区出现的长条形或囊状扭曲的液性暗区,其内有不完全的分隔光带。(2)53例患者经超声诊断为输卵管积水,并经腹腔镜手术病理证实或经输卵管造影为输卵管积水者46例,单侧33例,双侧13例,诊断相符率为86.8%。结论经腹联合经阴道扫查是诊断输卵管积水的有效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输卵管结扎术与输卵管切除术对输卵管积水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临床结局.方法 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中心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IVF助孕前在国内三级医院行腹腔镜检查诊断输卵管积水的患者189例,根据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输卵管结扎术组(A组)89例和输卵管切除术组(B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术后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窦卵泡数(AFC)、身体质量指数(BMI)、获取成熟卵子数、胚胎冷冻数、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情况.结果 A组促排卵过程中促性腺激素(Gn)用量为(2189.06±844.75)IU,较B组(2451.37±782.30)IU明显偏低(t=2.199,P<0.05),A组胚胎植入率(45.14%)较B组(56.06%)明显偏低(χ2=4.431,P<0.05),A组流产率(25.00%)较B组(9.33%)明显增高(χ2=5.846,P<0.05).两组患者年龄、BMI、术后FSH、E2、AFC、获取成熟卵子数、冷冻胚胎数、多胎妊娠率相似,A组临床妊娠率(62.92%)较B组临床妊娠率(7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0,P>0.05),A组异位妊娠率(5.35%)较B组(2.66%)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2,P>0.05).结论 对于输卵管积水患者在IVF助孕前建议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100例具有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输卵管通液术的临床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输卵管总通畅率94%,对照组的输卵管总通畅率6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患者妊娠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时,使用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治疗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的重建,增加患者的妊娠机会,疗效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液的 MRI 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双侧发病11例,共31个病灶)术前行 MRI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的 MRI 表现,包括输卵管脓肿12例、输卵管积水10例、输卵管卵巢脓肿9例。结果输卵管积液呈弯曲管状、多房状或串珠状形态,尖端指向子宫底。输卵管积脓 MRI 呈等或稍长 T1、长 T2信号、DWI 呈高信号,5例显示液-液平面;输卵管积水以水样信号为主,3例 T1 WI 呈等信号、DWI 呈高信号。输卵管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管壁较厚、强化较明显、周围改变较明显。结论输卵管积液在 MRI 上有一定特征,容易和盆腔其他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抽芯法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因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62例在江西省妇幼保健生殖健康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预处理输卵管积水,根据患者意愿及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20例行腹腔镜下抽芯法输卵管切除术,B组20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远端造口近端离断术,C组22例行腹腔镜下传统输卵管切除术,比较三组手术前、后基础内分泌激素水平,基础窦卵泡数值及IVF-ET结局。结果:三组术前基础内分泌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FSH水平术后(14.89±7.15)IU/L与术前(6.11±2.71)IU/L比较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LH及E2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基础窦卵泡数术后(5.5±4.8)个与术前(8.2±1.8)个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基础窦卵泡数值显著低于A、B两组;C组应用Gn用量均较其他两组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获卵数均高于C组,但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40.23%)高于B组(38.49%)和C组(27.28%),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芯法输卵管切除术不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可提高临床妊娠率,是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行IVF-ET前预处理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治疗的118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比较不同积水程度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术后共27例(22.88%)成功妊娠,其中,输卵管积水高评分组14例(46.67%),中评分组10例(16.67%),低评分组3例(10.71%),高评分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中、低评分组(P<0.05);高评分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中、低评分组(P<0.05)。结论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尤其是输卵管积水高评分者疗效显著,但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且妊娠率较低,建议对输卵管积水中低评分者实施患侧输卵管切除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孙旸  侯海燕  兰晓霞  梁婧 《武警医学》2013,(12):1089-1092
输卵管积水是输卵管性不孕的重要原因,特别在育龄女性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故越来越受到患者及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输卵管积水是由于盆腔感染导致盆腔内组织粘连,输卵管远端堵塞,使管腔浆液性渗出物逐渐积留于输卵管腔内而形成的[1].发生输卵管炎后或因粘连闭锁,黏膜细胞的分泌液积聚于管腔内;或因输卵管炎发生峡部及伞端粘连,阻塞后形成积脓,当管腔内的脓细胞被吸收后,最终成为水样液体.虽然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处理输卵管积水,但是由于均有优缺点,再加之患者病变程度存在差异,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主要将临床常见的输卵管积水处理方法进行综述,为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微创化治疗提供较为理想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输卵管积水是由于慢性输卵管炎伞端粘连,使管腔渗出物逐渐积留于输卵管腔内耳形成,细菌感染严重时可出现输卵管积脓。输卵管积水多呈长茄状,远端较大 。因为输卵管壶腹部管壁肌层薄弱而峡部肌层坚厚,故液体多积留在壶腹部,形成一个直径多为1—10cm或更大的囊腔,输卵管炎症波及卵巢,可相互粘连形成炎性肿块,部分患者可见积液由官腔阵发性排出阴道。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患者,女,32岁。曾药物流产1次,人工流产2次,异位妊娠1次。未采取避孕措施未怀孕8年,有强烈的生育要求。于2003年开始分别在北京多家医院就诊。2008年10月7日入本院诊治。患者于1999年因左侧输卵管异位妊娠,行腹腔镜下左侧输卵管开窗术。近8年未避孕亦未怀孕。配偶2年前精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2008年9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示:左侧输卵管积水,右侧输卵管通畅。2003年曾2次内分泌检查示雄激素偏高,服达英35共3个月。  相似文献   
10.
少谦  李杨 《光明中医》2009,24(8):1569-1569
中医认为,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喜燥恶湿,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其中脾的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传输和布散作用.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水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