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979篇 |
免费 | 143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97篇 |
妇产科学 | 555篇 |
基础医学 | 488篇 |
临床医学 | 5771篇 |
内科学 | 750篇 |
皮肤病学 | 93篇 |
神经病学 | 41篇 |
特种医学 | 68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7307篇 |
综合类 | 13829篇 |
预防医学 | 3130篇 |
药学 | 6259篇 |
111篇 | |
中国医学 | 1616篇 |
肿瘤学 | 57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580篇 |
2021年 | 613篇 |
2020年 | 1065篇 |
2019年 | 672篇 |
2018年 | 474篇 |
2017年 | 1573篇 |
2016年 | 1649篇 |
2015年 | 1965篇 |
2014年 | 3996篇 |
2013年 | 3822篇 |
2012年 | 4328篇 |
2011年 | 4362篇 |
2010年 | 3795篇 |
2009年 | 3200篇 |
2008年 | 2914篇 |
2007年 | 1912篇 |
2006年 | 1683篇 |
2005年 | 885篇 |
2004年 | 657篇 |
2003年 | 260篇 |
2002年 | 271篇 |
2001年 | 181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128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将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刀组(A组),高频电刀组(B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15min、手术开始后15min、手术开始后30min监测手术室内CO2浓度。与手术开始前15min比较,两组手术室内CO2浓度均升高(P〈0.05);手术开始后15min及30min,A组室内cO:浓度较B组低(P〈0.05)。腹腔镜手术中使用超声刀可明显降低手术室内CO2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自然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以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PCOS后自然妊娠患者168例为妊娠组,未能自然妊娠患者82例为未妊娠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打孔数目、术后并发盆腔粘连、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激素分泌情况。结果妊娠组BMI≥23 kg/m^2者所占比例(48.2%)显著低于未妊娠组(68.3%)(χ^2=8.968,P〈0.01)。两组打孔数目相比无显著差异(3.2±1.6 vs 3.5±1.8)(t=1.3351,P〉0.05)。妊娠组术后并发盆腔粘连(1.8%)较非妊娠组(9.8%)显著降低(χ^2=8.3221,P〈0.01)。妊娠组术后卵巢体积(OV)、窦卵泡数(AFC)、基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雌二醇(E2)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5或P〈0.01),基础睾酮(T)、雄激素游离指数(FAI)、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均较非妊娠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BMI、卵巢储备功能、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与PCOS患者卵巢打孔治疗后自然妊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12月43例 LC 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1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21例(95.5%),对照组有效13例(61.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 LC 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状态,疗效满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27例子宫次全切后行残留子宫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子宫次全切后行残留子宫颈切除术的临床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2014年收治的27例残留子宫颈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院外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并于我院接受残留子宫颈切除术.其中,开腹手术2例,腹腔镜中转开腹的1例,腹腔镜手术的24例.结果 患者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时年龄为29 ~52(44.2 ±6.7)岁.2例因产后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25例因患者要求保留子宫颈行子宫次全切除.残留子宫颈切除时间距子宫次全切除术时间平均53(0.5 ~251.0)个月,包括宫颈残端肌瘤8例,宫颈残端癌19例.术后共发生4例并发症,包括肠瘘1例,肠梗阻1例,腹壁脓肿合并肺炎1例,膀胱阴道瘘1例.与同时期我院收治并行子宫全切的482例患者比较,残留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住院天数更久,住院费用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行残留子宫颈切除应根据个人的手术习惯和对各种路入途径的掌握情况而定,但要由有经验的医师主刀.若患者坚决要求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前应排除宫颈和内膜恶性病变,术后要求严密随访宫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比较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脓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筛选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21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0例;采集有无术中结石滑脱及术后感染性休克等资料,定期随访尿常规、泌尿系彩超、患肾功能、输尿管狭窄等.结果 41例患者均康复满意;腹腔镜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稍长于输尿管镜组(P<0.05);腹腔镜组结石滑脱及感染性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输尿管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示,尿白细胞、肾皮质厚度、患肾功能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相对安全有效地治疗脓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是对输尿管镜技术的有效补充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本院先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再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14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病检诊断明确,完成Gleason评分,MRI增强扫描完成临床分期,行骨扫描及相关辅助检查排除远处转移,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3~6个月控制PSA<4μg/L后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及PSA控制情况等.结果 大部分患者手术时间为130~290 min,无输血、无直肠穿孔患者,术后平均15 d拔除尿管,术后3个月均能自行控尿,术后3例病检切缘阳性,术后3个月复查PSA<0.2μg/L.结论 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经内分泌治疗后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但术前需充分评估风险及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肪囊内解剖途径在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经脂肪囊内解剖途径血管区,行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65例.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25~ 70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5例,库兴综合征14例,嗜铬细胞瘤5例,副神经节瘤10例,髓脂瘤12例,其他单纯无功能皮质腺瘤9例;瘤体直径范围1.5 ~8.0 cm.这些病例手术均通过后腹腔镜经脂肪囊内途径完成.结果 本组6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手术时间25 ~ 150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5 ~ 300 mL,术后住院时间3~8d.术后随访至今,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依据脂肪囊内途径的解剖步骤,术中出血少,解剖层次清楚,较好避免术中腹膜损伤.脂肪囊内途径后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外科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西南医院肝胆外科采用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的29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10.3%,2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切除部位例数分别为:Ⅰ段3例、Ⅱ段2例、Ⅲ段3例、Ⅳ段4例、Ⅴ段6例、Ⅵ段7例、Ⅶ段2例、Ⅷ段2例.手术时间(220.17±61.56) min,术中出血量(311.72±127.70) mL,围手术期输血率3.44%,肿瘤直径(3.66±1.14)cm,切缘(2.11 ±0.87) cm,术后开始进食时间(1.69 ±0.71)d,术后住院时间(8.72±2.95)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肝细胞肝癌,其中高分化癌6例、中分化癌20例、低分化癌3例.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8%、81.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5%、71.7%.将本研究病例按切除部位分为左前下段组(Ⅱ/Ⅲ/Ⅳb/Ⅴ/Ⅵ段)(19例)与后上段组(Ⅰ/Ⅳa/Ⅶ/Ⅷ段)(10例),对比提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肝门阻断率、肝门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手术期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切缘、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选择性病例中,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好、早期复发率低,且初步证实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不仅适用于左前下段肝癌的治疗,亦可运用于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的后上段肝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腹腔镜下肝癌肝部分切除术者41例(腹腔镜组),开腹肝癌肝部分切除术者43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88.54±28.32)minvs(59.24±19.52)min],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13.23±3.65)d vs(17.21±6.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失血量[(502.66±105.32)mL vs(479.63±112.16)mL]、肝门阻断时间[(22.36±10.32)min vs(19.36±11.45)min]、住院费用[(3.45±0.21)万元vs(3.39±0.23)万元]和并发症[9.8%(4/41)vs 9.3%(4/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年和2年生存率为88.1%和76.1%,开腹组为90.0%和72.5%,两组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2个月,开腹为46.5个月,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2例,根据患者是否使用垂体后叶素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子宫体肌层注射治疗,并根据给药剂量分为A组(n=34,垂体后叶素6U)和B组(n=36,垂体后叶素12 U),对照组患者术中未应用垂体后叶素.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 min、3 min、5 min、10 min、30 min监测患者氧分压(SpO2)、心率(HR)、血压(BP)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间的上述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后叶素给药前后,观察组患者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A组和B组患者HR均降低,A组患者的HR在给药后5 min、10 min、30 min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B组患者的HR在给药后3 min、5 min、10 min、30 min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与给药前比较,A组和B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给药后1 min、3 min、5 min、10 min、30 min时均明显升高(P<0.05),且B组患者升高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对机体循环系统影响较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