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07篇 |
免费 | 2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131篇 |
口腔科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774篇 |
内科学 | 458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42篇 |
特种医学 | 60篇 |
外科学 | 69篇 |
综合类 | 1192篇 |
预防医学 | 212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531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93篇 |
肿瘤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224篇 |
2013年 | 270篇 |
2012年 | 368篇 |
2011年 | 377篇 |
2010年 | 309篇 |
2009年 | 329篇 |
2008年 | 319篇 |
2007年 | 213篇 |
2006年 | 179篇 |
2005年 | 116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134例CSVD患者和75例对照者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CSVD的危险因素.结果:CSVD及其各亚型(腔隙性脑梗死/LI、脑白质病变/WML、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病变)患者高血压比例、FIB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为CSVD、LI、WML、LI合并WML的危险因素,FIB为CSVD、LI、LI合并WML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FIB、D-二聚体作为CSVD的危险因素参与了CSVD的发生发展过程,但不同亚型的CSVD危险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 Ag )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ACI患者作为脑梗死(A )组,检测治疗前后Fg、DD和vWF Ag变化;同期94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B)组。分析三项指标对ACI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治疗前血浆 Fg、DD和vWF Ag值高于B组(P<0.05),治疗后降低(P<0.05)。取Fg>4.5 g/L、DD>131μg/L、vWF Ag>142%为截断值,Fg、DD和vWF Ag诊断ACI的特异度分别为90%、78%和77%,灵敏度分别为21%、50%和82%,准确性分别为60%、65%和80%。结论检测血浆Fg、DD和vWF Ag对ACI诊断均有一定临床价值,以vWF Ag的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血量对于凝血功能检测中各项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2年10月长沙市中医医院(市八医院)心胸外科病人标本32例、血液科病人30例及正常健康者标本30例,以血液采集量不足(1.4~1.5mL)为实验组,重抽采血量合格标本(1.8mL)为对照组,运用 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各组样本凝血七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 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运用统计学分析血液采集量对于健康者、心胸外科病人与血液内科病人凝血功能检测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 APTT、FDP、D-D 测定值均明显增加,AT-Ⅲ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心胸外科病人则凝血七项检测值均有统计学差异。血液科病人的 PT、Fbg、TT 则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健康组 PT 无差异。结论:血液采集量影响凝血功能的检测。特别是对心胸外科的影响较血液内科病人和正常健康人更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联合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在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81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测定Hcy、纤维蛋白原( Fg)、D-二聚体( D-D)、血小板(PLT),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Hcy(5.53±1.13μmol/L)、Fg(4.00±0.89g/L)较对照组的Hcy(4.63±1.26μmol/L)、Fg(3.45±0.73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2、4.64,均P<0.05);同样,在研究组中D-D和PLT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5、6.96,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Hcy分别与Fg、D-D及PLT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21、0.447、0.368,均P<0.05)。对59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随访,按妊娠结局分为顺利分娩、难免流产、过期流产3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Hcy、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59.348、15.916,均P<0.05),Fg和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Hcy、Fg、D-D、PLT水平可以判断早期妊娠妇女体内的高凝状态,从而为分析早期先兆流产病因提供依据,更加合理地指导临床治疗,以阻止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诊断鉴别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20例患有初治原发性卵巢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跟踪随访其临床资料,研究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卵巢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纤维蛋白原(FIB)正常的参考范围为2~4 g/L;血清中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的正常值分别为0~150 Pm/L和0~35 U/mL,标志物于正常值比较高则定为阳性.结果:卵巢肿瘤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4.40±1.46) g/L,与手术病理分期及年龄有密切关系(P<0.05);比较纤维蛋白原、血小板、CA125、HE4及D-二聚体(D-D)在卵巢囊性囊肿、盆腔脓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巢恶性肿瘤间的差异,各组的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纤维蛋白原在盆腔脓肿患者的均值最高,其次为恶性肿瘤.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作为卵巢肿瘤患者诊断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磷脂(PL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变化及评估AECOPD的灵敏度.方法 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65例AECOPD患者纳入本研究.60例年龄>60岁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血浆PLs测定采用层析技术结合改良的无机磷定量方法.hs-CRP的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 65例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10.15±6.22)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3.69±1.02) mg/L(P <0.01)及治疗后(6.36±5.72) mg/L(P<0.05).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患者治疗前Fbg水平(5.50±1.44) g/L显著高于对照组(2.96±0.87)g/L(P<0.01)及治疗后(4.03±1.25) g/L(P<0.01).治疗后Fbg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血PLs、hs-CRP和Fbg含量评估AECOPD的灵敏度分别为96.9%、76.9%和80.0%.PLs水平的灵敏度与hs-CRP及Fb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PLs、hs-CRP及Fbg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浆PLs水平对诊断及评估AECOPD有很高的灵敏度,有望成为AECOPD新的血浆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血液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6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患者,根据Gensini积分及冠状动脉内径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对照组,狭窄<50%,共46例),B组(冠状动脉狭窄≥50%,Gensini积分<20,共122例)、C组(冠状动脉狭窄≥50%, Gensini积分≥20,共93例),分析3组间血液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A、B、C三组的血液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浓度均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15例冠心病的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与Gensini积分间均呈正相关(r=0.17、0.15,P<0.05)。结论血液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越高,冠状动脉狭窄越严重,可用于冠心病的早期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用药及对脑梗死疾病治疗过程的监测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采用法国STGA0全自动血凝仪对脑梗死患者的凝血谱进行监测,凝血4项采用磁殊法;D-D二聚体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脑梗死组与正常组相比PT、Fib、D-D明显增高(P<0.01);APTT、TT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IYD二聚体增高最明显,而且D-D二聚体明显升高的患者预后大多有后遗症。结论监测脑梗死患者凝血谱的变化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Sysmex CA7000血凝仪试剂仓开封试剂放置不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凝固法采集21例患者凝血标本,使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及放置一定时间的试剂和新鲜试剂测定每1例标本的PT、APTT、TT及Fib。各试剂放置时间分别为Thromborel S(TS):12、24、36、48、60、72 h;Dade Actin(DA):24、48、72、96、120 h;Test Thrombin(TT):2、4、6、8、10、12 h;Thrombin Reagent(TR):4、8、12、16、20、24 h;Owren's Veronal Buffer(OVB):1、2、3、4、5、6 h。以试剂仓放置一定时间为各试验组,以其新鲜试剂(0 h,即时配置)为对照组,计算各试验组PT、APTT、TT及Fib检测值与其对照组间统计学差异,分析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S、DA、TT、TR及OVB在试剂仓分别放置≥48、96、10、16、4 h时,其PT、APTT、TT及Fib结果与新鲜试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放置时间分别达到48-72、96-120、10-12、16-24及4-6 h时,其检测结果与0h间差异百分比分别在-2.6%-10.8%、-3.44%-4.8%、-3.9%-5.52%、-10.8%-3.3%及-17.2%-0.5%之内,其中TS对PT及OVB对Fib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试剂放置时间的延长,PT、APTT、TT均呈现延长趋势,而Fib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常规检测血凝四项时,需及时更换试剂仓试剂,以保证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