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5篇 |
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90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71篇 |
内科学 | 17篇 |
皮肤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27篇 |
综合类 | 155篇 |
预防医学 | 88篇 |
药学 | 4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常规体检方式,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该院妇科就诊的2 6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查获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55例中651例患有PFD,患病率24.52%.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349例,患病率13.15%;压力性尿失禁(SUI) 302例,患病率11.37%.无生育史的女性PFD发生率低,有生育史的女性PFD发生率明显高,而选择阴道分娩的女性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分娩的女性.随着年龄增加,PFD发生率也随之上升.PF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产次多、年龄高、患有便秘、阴道分娩、产程延长、子宫切除术均为POP和SUI的危险因素,绝经是POP的危险因素,会阴裂伤是SUI的危险因素.结论:PFD在该市女性人群中较为常见,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与改良全盆底功能重建术治疗中盆腔缺陷所致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观察组,57例)和改良全盆底功能重建术(对照组,55例)的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利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POP-Q)评分法比较患者客观满意度;主观症状改善评分(patient global impression of change,PGI-C)比较主观满意度;比较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围手术期参数;术后比较并发症、再次手术率;利用盆底生活质量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 7,PFIQ-7)比较2组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都有较好的结局.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在平均42个月的随访中,主观满意度在观察组为57/57(100%),在对照组为51/55(92.73%) (P>0.05);客观满意度在观察组为45/57 (78.95%),在对照组为38/55(69.09%)(P>0.05).PGI-C评分在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FDI-20、PFIQ-7问卷2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2组间并无显著差异;性生活质量问卷(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questionnaire-12,PISQ-12)评分在观察组术前及术后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与改良全盆底功能重建术比较,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有较好的主观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3.
据近期出版的《美国妇产科学杂志》(AJOG)发表的一项纵向研究的结果表明,盆腔器官脱垂(POP)不一定是慢性的和进行性的;但自发性衰退却是一种常见的轻度脱垂。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9-21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后42d复查并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125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2组,产后组95例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练习,分析比较两组综合肌力、盆底肌电位、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及盆底静态张力。结果产后42d,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3个月,产后组盆底肌力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组盆底肌电位活动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组盆底肌疲劳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组阴道动态压力及盆底静态张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患者产后盆底肌功能,同时提高尿失禁的控制力,对预防患者产后阴道炎症、盆腔脏器脱垂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胶原蛋白Ⅲ型(CollagenⅢ)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子宫主韧带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治疗的POP患者45例(POP组),其中Ⅲ期25例,Ⅳ期20例,同时选取无POP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子宫主韧带组织中TGF-β1、MMP-3及CollagenⅢ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指标表达的灰度值。结果POP组TGF-β1和CollagenⅢ阳性表达率及平均灰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MP-3阳性表达率及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OP组绝经前后后患者TGF-β1、CollagenⅢ、MMP-3阳性表达率及平均灰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组Ⅲ期和Ⅳ期患者TGF-β1、CollagenⅢ、MMP-3阳性表达率及平均灰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患者TGF-β1、CollagenⅢ与MMP-3呈负相关(r=-0.563,-0.677,P<0.05),TGF-β1与CollagenⅢ呈正相关(r=0.441,P<0.05)。结论POP患者子宫主韧带组织中MMP-3呈高表达,而TGF-β1与CollagenⅢ呈低表达,与绝经状况及病情程度可能有一定关系,且3者间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盆底解剖,改善部分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其盆底肌肌力、疲劳度、肌电位及压力等电生理指标没有改善,亦不能显著提高正常A3反射及盆腹肌肉收缩协调的比例,即不能改善盆底电生理功能。因此,提出盆底手术前后应重视盆底电生理的评估,及时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以达到既恢复盆底解剖又改善盆底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盆腔器官脱垂是中老年妇女多发病,手术治疗是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首选治疗方式。在众多手术方式中,正确的选择适宜的手术术式,是纠正器官解剖、改善器官功能的关键。而在术前从主观功能、临床体征、客观辅助检查等方面做好全面细致的评估,并根据脱垂的部位和综合其他因素选择适当的术式,是提高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治愈率及改善患者术后主观症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朱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0):993-994
<正>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损伤或功能障碍所引发的盆腔器官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近年来,随着对盆底解剖认识的深入、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修补材料的发明和应用,盆底修补和重建手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医生及患者对POP手术满意与否多建立在解剖学失败和再次手术上。而这种对影响生活质量POP评价越来越受到质疑,在报 相似文献
9.
盆腔器官脱垂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导致的盆腔器官移位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同样的脱垂症状可能是不同盆底组织结构缺陷的结果,只有诊断明确才能选择正确的术式,制定个体化的临床方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产后盆底功能筛查及治疗的临床观察分析,方法:对1230例张家口市在职女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公务员女职工PFD患病率为64.15%,其中尿失禁(SUI)为36.02%,盆腔器官脱垂(POP)为28.13%。患病率总趋势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患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咳嗽、便秘、子宫切除史、阴道分娩、阴道难产、产程延长、会阴裂伤、长期久坐是SUI和POP患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另外长期穿高跟鞋是SUI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饮酒、绝经是POP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慢性咳嗽、便秘、子宫切除史、阴道分娩、阴道难产、产程延长、会阴裂伤、长期久坐是患PF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