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1篇 |
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35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69篇 |
内科学 | 8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24篇 |
外科学 | 272篇 |
综合类 | 408篇 |
预防医学 | 102篇 |
眼科学 | 68篇 |
药学 | 197篇 |
中国医学 | 53篇 |
肿瘤学 | 3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149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182篇 |
2008年 | 246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10例。其中72例采取手术+化疗为观察组,38例单纯采取化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情况及病灶变化情况,并观察不同程度耐药肺结核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和的痰菌转阴情况。结果治疗24个月时,观察组痰菌培养转阴率为87.5%,较对照组痰菌转阴率78.9%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肺部病灶吸收率为80.6%,较对照组病灶吸收率71.1%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病死率1.4%。耐3种药以上组术后痰菌转阴率明显低于耐2种药和耐2种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能够提高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治愈率较高。耐多药肺结核耐药程度越高,术后痰菌转阴率越低,手术的并发症越多。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39例 (48眼 )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原因、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发生浅前房 2 3例 (2 8眼 ) ,发生率为 5 8.3%。结论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 ,提示应密切观察病情 ,做好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原因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 1 3年间收治的 1 2例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损伤原因 :2例因分离十二指肠与肝胆广泛粘连而损伤十二指肠前壁 ;1例十二指肠被误认为胆总管而切开 ;5例在金属探条探查胆道时致十二指肠损伤 ;1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损伤 ;3例因结肠癌根治术致损伤。处理方法 :分别采用损伤修补、十二指肠腔内外引流和胃空肠造瘘术。术中及时发现 9例均治愈 ,术后发现 3例中 ,1例行非手术治疗而愈 ,2例分别经多次手术 ,其中 1例治愈 ,1例死亡。提示 :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是主要的 ,而早期发现及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一种安全的胆囊切除方法,并分析其解剖组织学理论根据.方法:对本院1984年1月~2002年1月1382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无胆管损伤、胆瘘及术中大出血,无一例死亡.结论:术中应始终警惕胆管损伤和出血的可能性:细心辨别胆囊管、胆总管和胆囊动脉三者关系,切除胆囊时从胆囊浆膜与肌层间少血管区解剖出胆囊,遇有索状组织即予结扎,以减少胆瘘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血液病患者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2002年对73例血液病患者行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ITP的有效率为91%,HbH的有效率为93.5%,Hb-β的有效率为68.7%,HS 3例均为显效,恶性血液病切除脾脏仅作为内科综合治疗的辅助手段.结论ITP切脾的疗效较为肯定,合并严重出血危及生命时应行紧急脾切除术.HbH病切脾的疗效远比Hb-β病切脾的疗效好.HS行脾切除术的疗效肯定,恶性血液病切脾也有一定帮助,均因例数少不好评价. 相似文献
6.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跟腱断裂临床多见,其治疗效果尚属满意.但跟腱断裂手术也存在较多并发症,某些并发症可以严重影响远期疗效.我们总结了1991年~2002年收治的107例跟腱断裂患者资料,发现32例(次)术后出现并发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保留薄层黄韧带预防腰椎间盘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69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索一种预防椎管内瘢痕粘连的手术方式。方法 采用黄韧带剥离法进入椎管 ,紧靠椎管侧壁纵行切开黄韧带 ,将黄韧带外翻牵向内侧。椎管内操作完成后将薄层黄韧带回置原位 ,上下缘分别贴于相应椎板深面。结果 6 9例术后随访 6月— 3年 ,优良率达 90 % (6 2 / 6 9)。术后3— 18月复查 CT或 MRI,可见相应黄韧带无变形或塌陷 ,椎管外瘢痕组织于黄韧带处中止 ,硬膜囊无受压及变形 ,椎管内结构较清晰。结论 腰椎间盘术中保留薄层黄韧带 ,可有效减少椎管瘢痕粘连 ,且有取材方便 ,不增加组织损伤 ,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以色列式剖宫产与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方法 对1997年7月至1999年11月间开展M.Stark教授创立的以色列式剖宫产术1800例和1993年6月至1997年6月间开展的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500例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手术并发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以色列式剖宫产术具有一定的优点,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术后猝死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猝死尤其是围手术期猝死是家属和社会难以接受的 ,往往导致严重的医疗纠纷 ,现就我院发生的术后猝死 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猝死诊断 按照 WHO规定从症状或体征出现后 6~ 2 4 h内死亡者称猝死或急死 ,在数分钟、数秒钟乃至来不及出现症状即迅速死亡者称即刻死亡。1982年我国吉林猝死专题座谈会上定为突然死亡的时间不超过 6 h为准。1.2 一般情况 1995 - 0 8~ 2 0 0 1- 10我院共完成手术 1万余例 ,其中术后猝死 7例 ;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31~ 72岁 ,平均 5 8.9岁。术前贫血 1例 ,肺部感染 1例 ,高血压 2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