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领域常见病,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约为6%~1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在不孕症及慢性盆腔痛的妇女中,其发病率更高达35%~50%。内异症具有病变广泛、形态多样的特点,虽为良性疾病,但具有明显的侵袭、转移及复发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内异症所引起的疼痛及不孕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腹腔镜为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治疗则采取手术及药物等综合治疗。内异症治疗后容易复发,复发已成为内异症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的问题。现将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高龄孕妇于孕中期行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高龄孕妇(至预产期时的年龄≥35岁)于孕中期行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等11家医疗单位就诊的、孕周为14~20周+6并同意接受产前筛查的单活胎孕妇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二联指标检测,将二联指标测定值输入唐氏综合征风险计算软件,以1/270为高危切割值,≥1/270确定为唐氏综合征筛查阳性孕妇,对阳性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并记录所有孕妇的妊娠结局.11家医疗单位共有66 132例孕妇纳入本研究.按预产期年龄不同分为高龄组(≥35岁)3610例(5.46%,3610/66 132)和低龄组(<35岁)62 522例(94.54%,62 522/66 132).分别计算两组孕妇的筛查检出率、假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1)两组孕妇的胎儿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 比较:高龄组孕妇中诊断胎儿唐氏综合征22例,低龄组孕妇中诊断胎儿唐氏综合征75例.以1/270为高危切割值进行筛查,共筛查出阳性孕妇5470例,从中诊断胎儿唐氏综合征91例.其中高龄组中阳性孕妇727例(13.3%,727/5470),胎儿唐氏综合征22例(24.2%,22/91).低龄组中阳性孕妇4743例(86.7%,4743/5470),胎儿唐氏综合征69例(75.8%,69/91).筛查阴性孕妇共60 662例,从中诊断胎儿唐氏综合征6例.其中高龄组阴性孕妇2883例,未发现胎儿唐氏综合征;低龄组筛查阴性孕妇57 779例,诊断胎儿唐氏综合征6例.在66 132例孕妇中共发现胎儿唐氏综合征97例,在本研究人群中的胎儿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为0.15%(9q/66 132);高龄组中胎儿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为0.61%(22/3610);低龄组中胎儿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为0.12%(75/62 522).(2)两组孕妇筛查检出率、假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比较:以1/270为高危切割值,采用孕中期行血清学二联指标对高龄组孕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为100%,假阳性率为19.7%,阳性预测值为3.0%;低龄组孕妇筛查检出率为92.0%,假阳性率为7.5%,阳性预测值为1.5%,两组上述各指标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高龄孕妇行孕中期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其筛查效率高于低龄孕妇,以1/270为高危切割值,可以有效地检出妊娠胎儿唐氏综合征的高危、高龄孕妇,降低羊膜腔穿刺率.建议对高龄孕妇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的胎儿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和诊断策略. 相似文献
3.
阴道镜活检78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阴道镜活检和HPV感染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782例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并有病理结果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782 例共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293例,包括CTN Ⅰ 139例(17.8%),CIN Ⅱ90例(11.5%),CIN Ⅲ 64例(8.2%);宫颈浸润癌13例(1.7%);子宫内膜癌3例(0.4%);其余为:炎症451例(57.7%)、宫颈湿疣22例(2.8%).②宫颈病理学阳性组(包括CTN和宫颈浸润癌)和病理学阴性组(包括炎症和宫颈湿疣)的HPV阳性率分别为52.0%和40.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HPV阳性者较HPV阴性者年龄显著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阴道镜检查对CIN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HPV感染是宫颈癌和CIN的重要原因,HPV阳性者的年龄显著低于HPV阴性者.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宫腔积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积脓常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因为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低下,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值上升,使阴道自净作用减弱,失去防御能力.宫颈纤维组织增生,腺体数目减少,宫颈管缺乏黏液栓保护,易发生上行性感染.颈管狭窄、粘连,官腔分泌物无法排出,易致官腔积血或积脓;萎缩的子宫内膜血运减少,缺乏再生和修复能力,又无周期性脱落,为细菌滞留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官腔内长期放置节育器或合并有糖尿病、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等,则更易发生官腔积液、积脓….据报道,绝经后妇女宫腔积液的发生率为11.83%,官腔积脓的发生率约为0.5%.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绝经时间的延长,发生率将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5.
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20年中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得到长足进展,使得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不孕夫妇得到了生育后代的机会。另一方面,肿瘤的诊疗技术进步使某些肿瘤患者的预期寿命大大延长,而不孕症人群总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这必将致使处于生育年龄、有生育要求的肿瘤患者增加。所以辅助生殖治疗中,促排卵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应用对不孕患者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情况引起了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的关注。本文综述国内外的一些文献报道,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1促排卵药物与肿瘤发生的研究Modan等[1]研究指出,不孕妇女肿瘤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理论上讲,大… 相似文献
6.
子宫肌瘤患病年龄分布与追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年龄分布,病情发展与年龄、患病时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9至2004年妇科病普查发现的子宫肌瘤患者人群进行分析,并对此期间患者2年1次连续追踪.结果:6年普查38826例,患子宫肌瘤2555例,40~54岁围绝经期患者占77.18%(1972/2555例).分手术和期待疗法对患者治疗,40~54岁手术治疗率最高占21.15%(417/1972例).6年追踪患者1151例,患病5年手术治疗率最高,占25.20%(32/127例).80.63%~84.45%患者采用期待疗法.结论:围绝经期是子宫肌瘤高发期,也是手术治疗最多年龄段.患病5年手术率最高;大部分患者可采用期待疗法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病变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是难治之症。盆腔内异症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以及深部浸润型,其中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是常见的类型,保守性腹腔镜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内膜异位囊肿本身的特性和内异症造成的盆腔血管增生、粘连形成、解剖变异等原因,手术比较困难,易发生术中出血和脏器损伤。而且囊肿剔除术后,有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甚至卵巢功能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的风险,成为近年来受到关注的问题[1]。…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一种良性疾病,却有着一些类似恶性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如局部侵犯,远处播散、易复发等。有时候病变微小却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如痛经和持续盆腔疼痛等,而有些病变广泛、巨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却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而在其诊断及治疗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配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它在生育年龄段发病率为10%~15%,且现在有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已成为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手段,但术后仍有复发,因此,药物治疗经常被用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后巩固治疗,可以预防或延缓复发。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妇科对175例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一部分患者术后补充了药物治疗,对这些患者进行了随访与分组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金花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10(5):323-325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临床病理特点是分布广泛,形态多样。绝大部分内异症病灶位于盆腔,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浸润的深度分为腹膜型内异症、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和深部浸润内异症(deeply—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DIE是一组浸润到腹膜下深度≥5mm的内异症病变,可以位于盆腔的任何地方,但绝大部分DIE病变位于后盆腔,常常涉及重要器官如结直肠、输尿管及膀胱。常见的DIE病变包括盆腔后部内异症(宫骶韧带、直肠窝或者阴道直肠隔内异症)、膀胱内异症和输尿管内异症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