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95篇
妇产科学   145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159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25篇
预防医学   254篇
药学   194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9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Recently, microRNAs (miRNAs) have been shown to be involved in multiple biological pathways that can influence tumo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and they can serve as prognostic bio- markers in many cancer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miR-215 in cervi- cal cancer. The paraffin-embedded paired cervical scrape samples and tumor tissue samples from 302 patients with stage II cervical cancer were detect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miR-215 by using qRT-PCR. A miR-215-based classifier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Cox regression model. The prognostic and pre- dictive accuracy of this classifier was determined in both the internal testing group of 138 patients, and the external independent group of 280 patients. Moreover, cervical cancer HeLa cells overexpressing miR-215 (HeLa-miR-215) were constructed and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into the nude mic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miR-215 on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viv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iR-21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ervical cancer tissues than in paired normal tissues (P〈0.0001). When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high- and low-risk cancer progression groups according to miR-215 level, the 5-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in high- and low-risk groups were 43% (95% CI: 32.1-51.6) and 67% (95% CI: 48.6-77.3) (hazard ratio [HR] 2.02, 95% CI: 1.16-3.52; P=0.013) re- spectively. Moreover,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iR-215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rate in patients at TNM stage T3 (HR: 3.317; 95% CI: 1.18-5.14, P=0.017) and TNM stage T4 (HR: 3.48; 95% CI: 1.49-4.45, P=-0.008). Tumor volume in nude mice injected with HeLa-miR-215 cells was signifi- 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 mice injected with control HeLa cell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iR-215 i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tumor progression and worse survival rate, suggesting that it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 prognostic marker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higher risk of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中医证型与血小板反应素1(thrombospondin 1,TSP-1)及血管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子宫颈癌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宫颈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这两种宫颈组织中TSP-1、VEGF-C的表达量及微血管的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子宫颈癌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湿热瘀毒证〉肝郁化火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各病理类型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子宫颈癌组织中VEGF-C表达量及MVD计数明显升高,TSP-1表达量则降低,随着中医证型由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化火证、热毒蕴结证逐渐加重,VEGF-C阳性率及MVD计数呈增高趋势,TSP-1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癌组织中TSP-1、VEGF-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及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SP-1及VEGF-C的表达与各个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TSP-1抑制宫颈癌血管的生成,VEGF-C则促进其生成、生长,两者共同参与子宫颈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80年1月~1998年12月诊治的老年子宫颈癌243例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用Log-Rank法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生存分布的差异,进一步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全组子宫颈癌术后5、10、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81%、75%,Log-Rank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生存差异存在明显差异(x2=23.172,P<0.05;x2=32.766,P<0.05;x2 =25.086,P<0.05;x2 =28.906,P<0.05).年龄、不同生长方式、肿瘤直径、有无辅助治疗水平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是影响老年子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和合理降低临床分期是治疗老年子宫颈癌以及提高预后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4.
杨林 《东方药膳》2014,(11):67-67
预防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很多,其中与接触丈夫精液中的病毒及包皮污垢有关。而避孕套的使用可以阻止精液和包皮污垢进入阴道,故对子宫颈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报告自1966年至1987年480例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结果,临床各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0期98.3%,1.期98.4%,I_b期92.0%,Ⅱ_a.期78.o%,10年生存率各期分别为0期92.1%,1。期91.8%,1。期86.9%,Ⅱ_a.期54.5%。本组无手术死亡和术后输尿管痉的发生。并就其手术指征、术式范围、并发症的防治、加强综合治疗提高疗效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5例子宫颈癌(ICC)、6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04例正常宫颈上皮(NCE)中VEGF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标记指数(Ki-67标记),将后两者与VEGF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宫颈上皮VEGF不表达或弱表达,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VEGF阳性表达,并且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与组织学分级、癌细胞增殖指数(Ki-67)、MVD显著正相关(r=0.602,P〈0.01),但与年龄、FIGO分期和间质浸润无关(P〉0.05)。结论 VEGF与子宫颈癌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以作为监测宫颈癌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1995~ 1 997年 ,我院对 B、 A 期子宫颈癌 ,术后病理检查有高危因素者部分辅加放射治疗。现作回顾性分析 ,并探讨其适应症。1 临床资料1 995~ 1 997年间 ,我院收治子宫颈癌 2 56例 ,行手术治疗加放射治疗。年龄 2 6~ 76岁 ,中位年龄52岁 ,均已婚。FIGO分期 : B期 1 0 8例 , A期 1 4 8例。病理类型 :鳞癌 2 36例 ,腺癌 1 1例 ,鳞腺癌 2例 ,粘液腺癌 6例 ,透明细胞癌 1例。肿瘤 <4cm 1 63例 ,≥ 4cm 93例。盆腔淋巴结阳性 61例 ,阴性 1 95例。术前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 ,胸片、心电图、肺功能检查正常 ,全腹加盆腔 B超检查均…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宫颈上皮细胞发生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为鳞状上皮癌,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以35~55岁妇女最多.国内统计约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80%.近年来由于对宫颈癌开展了广泛的防癌普查和早期诊断工作,子宫颈痛的预后大为改善,5年生存率已明显提高,而且此后有减少趋势.本案病例趋于年轻化,缺乏知识,就诊晚而引起大出血休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子宫颈癌放疗靶区GTV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人19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位于Ⅱa~Ⅲb期,均行CT灌注扫描、增强CT扫描及增强MRI扫描.将CT灌注原始图传输至GE工作站,通过perfusion4软件处理,生成CT灌注图像(BF图、BV图、MTT图、PS图).将CT灌注图、增强CT图、增强MRI图传送至PINNACLE8.0 Philips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于每种影像学图像中勾画子宫颈癌原发灶GTV.将常规增强CT图、BF图、BV图、MTT图、PS图所勾画的大体肿瘤体积(GTVCT、GTVBF、GTVBV、GTVMTT、GTVPS)与GTVMRI进行比较.结果:GTVMRI小于GTVCT,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大于GTVBF、GTVBV、GTVMTT、GTVPS,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图像中,BV图和PS图显示肿瘤范围和边界较清晰.结论:BV图和PS图结合常规CT应用于子宫颈癌放疗靶区GTV勾画中,更有利于子宫颈癌精确放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Ⅰb2~Ⅱb期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4例Ⅰb2~Ⅱb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1~3次静脉或动脉化疗,通过比较和分析化疗前后病灶进展情况、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值以及术后的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进而评价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结果 84例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2.1%,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64例,病情稳定13例,疾病进展2例;化疗效果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新辅助化疗后患者SCC-Ag水平明显下降(P﹤0.001);随访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为93%.结论 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可以有效缩小病灶,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